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的相关文献在1952年到2022年内共计938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72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81篇;相关期刊2335种,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求实、学理论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六届(2011)学术年会、北京大学图书馆第十届五四科学讨论会、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科学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1届年会等;共产主义的相关文献由8729位作者贡献,包括高放、张奎良、本刊编辑部等。

共产主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72 占比:98.00%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181 占比:1.89%

总计:9563篇

共产主义—发文趋势图

共产主义

-研究学者

  • 高放
  • 张奎良
  • 本刊编辑部
  • 丛大川
  • 张烁
  • 杨来迪
  • 沈泽公
  • 刘健
  • 吴雄丞
  • 丽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浪波; 任学岑
    • 摘要: 文化作为人的创造物,本应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在体现,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方式的利诱下,文化发生了异化。马克思认为,文化异化包含自然科学文化的异化和意识形态文化的异化,呈现出颠倒性、奴隶性等特征,文化异化现象的真正消除只能诉诸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在当下,对马克思文化异化思想的探讨对增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人与文化在本质上的统一,对提升我国人民大众的文化话语权和表达权,进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 苗贵山; 王婧然
    • 摘要: 马克思早期政治哲学呈现出从《莱茵报》时期对彰显特殊自由的市民社会与昭示普遍自由的政治国家间的对立所产生的“苦恼疑问”,到《德法年鉴》时期对资产阶级政治解放所造成的手段与目的的颠倒而感到的“困惑不解”,再到《巴黎手稿》时期对因资产阶级私有制而造成的异化劳动所导致的人的个体生活与类生活之间的斗争而提出共产主义是“历史之谜的解答”发展的清晰的逻辑路线图。精神现象学揭示了自我意识的伦理性对苦恼性的超越历程,即从自我意识环节的苦恼意识,发展到理性环节的自我意识的颠倒(自由的普遍性与个体性的意识错乱),再到精神环节的自我意识的绝对自由的否定性(自由的普遍性被个体性僭越),最后到绝对精神环节经绝对宗教概念的发展实现了实体与自我意识的和解,最终以绝对知识所理解的意识与自我意识统一中的纯粹的绝对自由而终结。它嵌入在马克思早期对政治哲学的逻辑把握中。马克思早期政治哲学在对个体利益与普遍利益关系的追问中彰显出鲜明的伦理向度。
    • 张晶; 吴文锦
    • 摘要: 《共产党宣言》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第一个党纲,还是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经典文献。文章从认知、情感、信念、价值、行为五个方面探索了《共产党宣言》中理想信念教育:首先从理论上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律,让工人阶级建立初步的认知;其次,揭露工人阶级受压迫的根源,增强工人阶级对理想信念的情感认同;随后,构建美好蓝图,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信心;然后,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来引领工人的价值追求,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的终极目标;最后,阐述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文章关于五个层面的分析,对于新时代构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 邵芳强
    • 摘要: 新时代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力量,需要引导青年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青年崇高的思想境界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继承发展,是古今青年英雄事迹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映照,是青年自身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青年崇高的思想境界的核心要义在于爱国主义精神、伟大奋斗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创新理想信念教育、提高青年自我修养是引导青年追求崇高思想境界的实践路径。
    • 邓莹; 孙道进
    • 摘要: 恩格斯对共产主义作了科学理论、现实运动和社会制度的三重界定。作为科学理论的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作为现实运动的共产主义是“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作为社会制度的共产主义是把“现存的条件变成联合的条件”的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的三重界定蕴藏着丰富的生态学思想:第一,无产阶级的解放包含着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双重“和解”;第二,“现实的运动”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双重“和解”提供了可能性;第三,“联合的条件”则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双重“和解”提供了现实性。这种生态学思想启示我们既要合理甄别现存的各种生态学思想,又要准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亲生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
    • 付文军
    • 摘要: 解答“历史之谜”是马克思重要的工作任务,《资本论》完成了对世界历史之谜的政治经济学求解。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过程中,马克思既从时间维度上将世界历史视为各个世代依次更替和前后相继的历史性过程,又从空间维度上确证了人类社会由割裂式的地域发展走向联合统一、命运与共的世界史的过程。整个世界历史就此成了一个在时间上继起和空间上并列的存在。马克思对于世界历史的考察也有一个逻辑跃升的过程,他先后借助“理性”诠释了世界历史的“隐秘发生”,通过对“私有财产”的剖析而阐述了世界历史的“形塑过程”,倚仗唯物史观的阐发而呈现了“交往形式”助推世界历史的机制,最后凭借政治经济学批判而科学展示了“生产方式”之于世界历史的决定性作用。在对世界历史的批判性探掘中,马克思完成了对“自由个性”的现实求索并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所指明的时代,《资本论》依然是我们回应时代之问和解答历史之谜的关键性的理论资源。
    • 蒋建农
    • 摘要: 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题中之义。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初期就将为世界谋大同的最高理想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现实任务有机统一起来。关于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关系的科学认识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初心使命的认识基础和践行关键。中国共产党在每一个历史阶段艰苦奋斗完成的现实任务都在为实现远大理想创造条件。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和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初心使命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无产者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崇高理想的最新写照。
    • 张吴奇; 陆凯华
    • 摘要: 长期以来,“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被视为马克思早年的哲学革命或者科学重建的重要标识。然而,伴随文本辨析工作的不断深入,上述命题因被马克思主动删除的缘故而逐渐冷淡。但即便是作为思想进程中的一次自我纠错,仍有必要追问马克思为何在19世纪40年代提出“唯一的科学”这一说法,以及他删除这一表述的缘故。为此,这一表述所涉及的时代背景、问题实质,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的思想变化都有必要在前提意义上加以反思,进而为重审“历史科学”概念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中的实际地位打开新局面。另外,积极探讨“唯一的科学”所引申出的哲思线索,也将为开掘其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实际理论效应提供了方法与界域。
    • 侯建明
    • 摘要: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异化劳动理论为基石,对共产主义进行经济学和哲学两种逻辑论证,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开始并完成了由异化劳动理论到唯物史观的飞跃,这使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从而克服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共产主义论证的理论缺陷,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将共产主义视为理论体系、现实运动和理想社会的统一。理论上的相对成熟和现实斗争的迫切需要,使得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内涵不断丰富,并在《共产党宣言》中达到成熟。
    • 肖峰; 杜巧玲
    • 摘要: 人工智能作为迄今为止最新科技文明的结晶,对未来社会形态演进的“革命性”作用不可限量。在社会主义应用前提下,人工智能关联的共产主义倾向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其一,人工智能技术改变生产方式,使物质效用提升和财富总量迅速增加,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创造物质经济条件;其二,人工智能时代知识信息的共享性和共享增益性使变革所有制关系成为可能,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经济制度条件;其三,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技术有效处理海量数据使消费资料的精准调配成为可能,为实现按需分配创造技术条件;其四,人工智能技术“消解异化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文化条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