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的相关文献在1953年到2022年内共计3460篇,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中国政治、世界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43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5507篇;相关期刊1575种,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江汉论坛、学习与探索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国世界史研究论坛第七届学术年会暨吴于厪学术思想研讨会、北京师范大学第八届世界史研究生冬季论坛、全球化与变化中的价值观国际学术会议等;世界历史的相关文献由3088位作者贡献,包括于光远、刘勇、李纯武等。

世界历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43 占比:38.40%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5507 占比:61.43%

总计:8965篇

世界历史—发文趋势图

世界历史

-研究学者

  • 于光远
  • 刘勇
  • 李纯武
  • 丰子义
  • 王东
  • 赵甲明
  • 叶险明
  • 段光鹏
  • 洪波
  • 刘会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付文军
    • 摘要: 解答“历史之谜”是马克思重要的工作任务,《资本论》完成了对世界历史之谜的政治经济学求解。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过程中,马克思既从时间维度上将世界历史视为各个世代依次更替和前后相继的历史性过程,又从空间维度上确证了人类社会由割裂式的地域发展走向联合统一、命运与共的世界史的过程。整个世界历史就此成了一个在时间上继起和空间上并列的存在。马克思对于世界历史的考察也有一个逻辑跃升的过程,他先后借助“理性”诠释了世界历史的“隐秘发生”,通过对“私有财产”的剖析而阐述了世界历史的“形塑过程”,倚仗唯物史观的阐发而呈现了“交往形式”助推世界历史的机制,最后凭借政治经济学批判而科学展示了“生产方式”之于世界历史的决定性作用。在对世界历史的批判性探掘中,马克思完成了对“自由个性”的现实求索并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所指明的时代,《资本论》依然是我们回应时代之问和解答历史之谜的关键性的理论资源。
    • 高丹青; 康佳赋
    •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在探索建成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对“三农”发展路径的又一探索,这一探索离不开世界历史发展的宏伟叙事,更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系统梳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多视野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民族与世界相结合、现代与未来相结合,加大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指引。
    • 王立胜; 周广友
    • 摘要: 理念是可以传播的,理解是传播的前提。为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具解释力、公信力和吸引力,哲学层面的相关研究不可或缺,尤其需要反思其哲学基础,澄清和阐明其三大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的“类”本质论、世界历史观和“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中国哲学的“和而不同”“万物一体”论和天下观念;西方哲学的一多关系论和世界主义思想。新理念具有人类生存的现实、全球治理的方略、社会发展的目标等多重分散维度,亦具有事实描述和价值判断两层内涵。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域中反思新理念并使其现实化具有首要的理论意义。
    • 王向明; 段光鹏
    • 摘要: 在以资本逻辑为核心的生产关系中,人类受永无止境地追求价值增殖的资本驱使而不可遏制地开发自然、驾驭自然,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危机之中。生态危机跨越时空的界限而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和恶化,亟需世界各国通过“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宽广视野,以公平正义、互利共赢的方式来处理和解决。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正是在生态危机全球性蔓延的历史境遇中洞悉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危害、试图超越资本逻辑的统治框架、跨过工业文明设置的生态危机的“陷阱”、实现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的中国方案。它致力于重构全球生态利益观、重塑全球生态价值观、重建全球生态责任观,以最终实现利益共享、激发价值认同、彰显责任担当。
    • 赵可金
    • 摘要: 自1921年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年的时间内发展成为了当今世界党员人数最多、连续执政时间最长、世界影响最大的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是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历史总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从世界历史的高度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在一百年内,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世界现代化提供了中国经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中国方案。面对当今世界各种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必须增强战略定力,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 陈赟
    • 摘要: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集中体现了梁漱溟一生的问题意识,中国问题必须作为世界历史秩序的重要部分来理解。“中国问题”在当时语境中虽然是民族自救的问题,但这一民族自立却与如何完成自近百年世界大交通,在东方老文化与西洋近代文化相逢之后,以创造方式为人类历史开前途结合在一起,因而,形式上只是国际竞争中民族兴亡问题,骨子里却是人类历史文化大转变问题。百年之后的今天,世界历史能否从帝国霸权的机制中突围,已经愈发与中国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能否真正实施中华文明的复兴关联在一起。
    • 朱丽颖; 张小鹏
    • 摘要: 现代化进程彰显着人类文明形态的重大历史性嬗变,同“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具有深刻内在一致性,其道路走向反映着世界历史的发展指向与现实形态。中国现代化运动被动启发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全球扩张,最终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主动选择、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并且成功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世界历史自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成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辩证融通、双向互动,是由相对落后国家开辟的现代化新道路,革除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魅影的“绝对统治”,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可靠性,表征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路标,为有效解决世界历史的新挑战和全球化发展困境提供了中国方案。
    • 郑桦
    • 摘要: 在国内马克思主义和儒学的“百年之争”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以马克思主义源于欧洲的身份是否有资格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导,而在这个问题上的所有纠结都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性时代精神的低估。在全球化进程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时代,民族的纵向发展受到世界历史的横向干预,使其文化生态形成由时代精神和纵向传统交汇的局面。马克思主义代表着19世纪以来的新时代精神,这种时代价值在中国释放出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巨大生命力,促使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文化生态秩序得以形成。我们应该在“时代精神与文化传统”的文化定位结构中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和儒学的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文化传统的领导,坚持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的辩证统一。
    • 雷天明
    • 摘要: -、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某法典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本人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
    • 侯惠勤
    • 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已经成功开拓,但它是否可以复制、是否引领时代潮流,仍待说清。现代化为什么不是西方化,仍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阐明的问题。人类现代化的历史始于资本主义而成于共产主义,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它注定被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取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历史必然性,中国在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跨进世界历史的同时也改写了世界历史;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必须运用唯物史观掌握现代化理论的话语权,跨越西方以单一的“启蒙精神”、普世的“世界祛魅”为个人主义正名的语言陷阱。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