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973篇,主要集中在经济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17074篇;相关期刊417种,包括真理的追求、江汉论坛、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第二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相关文献由946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新城、吴宣恭、宗寒等。

生产资料所有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2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17074 占比:99.90%

总计:1018047篇

生产资料所有制—发文趋势图

生产资料所有制

-研究学者

  • 周新城
  • 吴宣恭
  • 宗寒
  • 叶勃利
  • 布赫
  • 李运福
  • 王永江
  • 范恒山
  • 解书森
  • 项启源

生产资料所有制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峰; 杜巧玲
    • 摘要: 人工智能作为迄今为止最新科技文明的结晶,对未来社会形态演进的“革命性”作用不可限量。在社会主义应用前提下,人工智能关联的共产主义倾向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其一,人工智能技术改变生产方式,使物质效用提升和财富总量迅速增加,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创造物质经济条件;其二,人工智能时代知识信息的共享性和共享增益性使变革所有制关系成为可能,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经济制度条件;其三,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技术有效处理海量数据使消费资料的精准调配成为可能,为实现按需分配创造技术条件;其四,人工智能技术“消解异化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文化条件。
    • 仲德涛
    • 摘要: 中国共产党在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百年探索过程中,经历了新民主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探索实践、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成发展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革创新等三个阶段。这一探索不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所有制的理论,而且还形成并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在新发展阶段,要立足中国国情,不断加强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巩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 郭晶; 管清宇
    • 摘要: 资本主体性是指资本在追求无限增殖的过程中获得的类似于人所具有的那种独立性和个性,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压制和攫取,是一种虚假的主体性。资本主体性体现在资本与对象的主客关系中,资本把包括人在内的一切对象都作为客体加以支配,资本主体性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成为“特殊的以太”和“普照的光”。资本主体性的根基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预见了资本主体性的自我扬弃,即随着生产资料所有制由资本主义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形式,资本将退出历史舞台,资本主体性将消解。
    • 李军林; 许艺煊
    • 摘要: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收入分配格局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立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演变的基本事实,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依据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研究和探讨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变化是否正义以及收入差距拉大的根源和主要原因是什么等问题。本文强调决定分配的是生产而非正义;多种所有制并存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根源;在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础上,“资强劳弱”的劳资不同地位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潜在冲突使得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拉大了居民收入差距;资本积累蕴含技术进步又扩大了我国技能工资差距。坚守公有制主体地位,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注重再分配,防止财富集聚与阶层固化,是持续增加我国居民收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举措。
    • 茹佳梦
    • 摘要: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基于对"消灭私有制"的理解来阐释新时代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对"民营经济离场论"、"新公私合营论"等予以回应可以更好地追根溯源,有力回应.新时代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理论逻辑在于"消灭私有制"的条件性,历史逻辑在于其发展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应然性,实践逻辑则在于助推我国实现总体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
    • 摘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安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实施城市接管、社会改造、剿匪反霸,医治战争创伤;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实施治淮工程,对淮河水患进行初步治理;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江淮大地万象更新。1956年底,安徽顺利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八大以后,安徽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在艰辛探索中取得历史性巨大进展。“文化大革命”期间,安徽人民经受严峻考验,克服种种干扰,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在曲折中前进。
    • 李军林; 许艺煊
    • 摘要: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收入分配格局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立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演变的基本事实,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依据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研究和探讨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变化是否正义以及收入差距拉大的根源和主要原因是什么等问题.本文强调决定分配的是生产而非正义;多种所有制并存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根源;在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础上,"资强劳弱"的劳资不同地位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潜在冲突使得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拉大了居民收入差距;资本积累蕴含技术进步又扩大了我国技能工资差距.坚守公有制主体地位,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注重再分配,防止财富集聚与阶层固化,是持续增加我国居民收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举措.
    • 刘儒; 卫离东
    • 摘要: 马克思唯物史观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划分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根本性标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列宁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根本依循,密切关注第二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巨大影响,科学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中竞争与垄断的辩证关系,深刻揭示了资本所有制不断社会化和质性渐进嬗变的历史趋势,创立了科学的帝国主义理论,揭示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经济实质,并将垄断资本主义划分为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两个阶段.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创新发展了马克思唯物史观关于人类社会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划分依据的理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化创新发展,仍然是我们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变化和历史演进的理论依循和理论基石.
    • 何干强
    • 摘要: 依宪弄清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现状,可通过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公布的从业人员在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分布结构来反映.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将全国第二、三产业所有行业的从业人员,减去在上层建筑领域的行业从业人员,对属于经济基础行业的从业人员在不同生产资料所有制中的分布进行系统的分析,可厘清2018年末我国第二、三产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本结构和包括第一产业在内的全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 张亮
    • 摘要: 一、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的逻辑建构(一)土地产权的本质是一种生产关系西方产权学说认为,土地产权是法律上对土地归属关系的权利规定。这一理论更多涉及价值判断的成分,并未追溯到土地产权的概念本源。马克思通过"物质资料生产—社会分工—所有制—所有权"的逻辑考察线索,科学地揭示了土地产权的本质属性,即土地产权是生产力动态发展的结果,体现着经济权利在不同社会成员个体之间的分配,是与社会生产方式相符合并由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所决定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