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37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61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2198篇;相关期刊2111种,包括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求是、求实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4届年会暨经济体制改革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21届学术年会、第一届当代中国史研究学科前沿论坛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新进展与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相关文献由10381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编辑部、王兆铮、卫兴华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361 占比:50.31%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2198 占比:49.65%

总计:24569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文趋势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王兆铮
  • 卫兴华
  • 江泽民
  • 周新城
  • 李君如
  • 包心鉴
  • 本刊评论员
  • 胡锦涛
  • 沈宝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夏玲玲
    • 摘要: 国情意识是一个国家、民族探索自己发展道路的基本遵循,不仅是考量本国社会历史进程的“钥匙”,更是洞悉未来社会发展态势的“镜子”。厘清国情意识和中国道路的实践逻辑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现实前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路上,要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中国道路的实践起点和认识基础。中国道路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初级基本国情的规律性认识,是一条符合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科学发展道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背景下,中国道路要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有机统一,在实践追求上始终体现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实践自觉,努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习近平
    • 摘要: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我们在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措施。
    • 金铭
    • 摘要: 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光辉事业、取得的历史成就和形成的宝贵经验。因为历史和现实的逻辑而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们既要肯定基本国情“变”的特征,也要清醒认识基本国情“不变”的本质,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把握“变”与“不变”的逻辑关系,基于党的历史经验准确把握基本国情。
    • 沈国岩
    • 摘要: 发展是基础,经济不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3月16日,刘鹤主持国务院金融委会议再次强调“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最大实际、主要社会矛盾所决定的,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石,是总结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伟大实践得出的基本经验。
    • 夏莹
    • 摘要: 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针对《德国工人党纲领》所进行的批判基于对劳动与财富积累之关系的再讨论,彰显了以“价值”来讨论“劳动”所隐含的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境遇,破除了该价值论在拉萨尔主义者那里固有的普通原则,从而凸显了拉萨尔主义在如工资规律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等问题上的错误看法。其中“分配正义”原则由于未能触及生产资料所有权之根基,因此其“正义”之本质规定也只是资本主义社会内在要求的“正义”,马克思的这一指认对于揭示当下英美政治哲学之本质具有现实意义。
    • 史玲
    • 摘要: 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是对当前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的最新判断,它的形成过程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其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分析未来社会的方法特征是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理论逻辑,体现了这一历史方位的科学性;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历史方位的优良传统是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历史逻辑,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进程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内容的民族复兴之路和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特征的国际变革是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现实逻辑,体现了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所具有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意义。
    • 赵学清
    • 摘要: 马克思的著作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共同富裕思想。马克思语境中的共同富裕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富裕是全体社会成员在共同占有社会全部生产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社会扣除和按劳分配共享社会总产品而形成的生活资料平等占有状态;共产主义社会的共同富裕是全体社会成员在共同占有社会全部生产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按需分配共享社会总产品而实现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富裕目标是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现阶段促进共同富裕,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要始终盯住初次分配这个关键领域,要扭住再分配这个重要着力点,要用精神文明引领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
    • 逯浩; 温铁军
    • 摘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两个结合”分别指向中国的国情基础和内生制度,此两者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也是界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其中的新发展阶段的重要参照标准。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视角引入“唯物基础”概念来扩充对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约束经济基础的客观“地理—人口”条件的学理解释,并将其与初始产权条件、初始技术条件进行关联分析,得到决定内生性制度的条件组合,以此来界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非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并解释社会发展的不同演化方向和剖析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把握历史主动,以高度历史自觉引领全体人民全面有意识演进”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重要特征,有意识地调整唯物基础以符合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历史发展需要是实现有意识演进的主要方式。这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整个社会主义演进阶段既是革命党也是应然的执政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任务和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判断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的政党特征。只有充分理解国情基础、内生性制度和其决定的发展阶段性,才能深刻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质内涵,才能准确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在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
    • 游琴
    • 摘要: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在未来社会某种生活状况下的伟大构想,也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的问题的最终关怀与最高理想。当前,中国社会发展正处于从“物的依赖阶段”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转变的过渡期。特殊的历史视域下人类发展物质化利益、伦理缺位等问题,极大地阻碍了这个目标的实现。以经济学为分析视角,危机根源在于资本未顾及人的发展需要而对人进行支配,而不在于资本对人本身的支配过程。通过提升教育水平,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协调好各方面的社会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等途径,方能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培育条件、积累能量。
    • 刘正刚
    • 摘要: 为准确地把握新时代的历史定位,作者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细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阐述了各阶段的特点,指明了新时代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高级阶段,分析了这个阶段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辨证关系及与以后的发达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这既有利于我们坚定信心,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有利于纠正发展中的左倾思想,避免急于求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