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文献在1952年到2022年内共计744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44篇、会议论文202篇、专利文献17740篇;相关期刊2186种,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理论、甘肃理论学刊等; 相关会议95种,包括决策论坛——企业行政管理与创新学术研讨会、2014第九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等;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文献由7089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编辑部、于光远、俞良早等。

社会主义建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244 占比:28.76%

会议论文>

论文:202 占比:0.80%

专利文献>

论文:17740 占比:70.44%

总计:25186篇

社会主义建设—发文趋势图

社会主义建设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于光远
  • 俞良早
  • 本刊评论员
  • 李捷
  • 张俊国
  • 毛泽东
  • 宋才发
  • 本刊记者
  • 赵海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姬丽萍; 宋慧娜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建构,妇女解放运动蓬勃展开.作为全国妇联领导人的蔡畅,在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妇女解放与发展理论的同时,积极进行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将参与经济生产、扩大妇女就业、提倡男女同工同酬、推动妇女受教育以适应工业化经济需要,作为妇女解放与发展的根本途径,同时还特别强调妇女在婚姻和两性关系中要自重自尊,面对压迫时要自强与抗争,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均有力地推动了新中国妇女的解放与发展.
    • 贺景曦; 白晓雨
    • 摘要: 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逐渐转为市场经济模式,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发展历程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理论创新与广泛思想传播的结果。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因素实施探讨与分析,能更加清楚地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并能准确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经济转型带来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在转型时期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持续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宏伟目标的实现。
    • 冷玉健; 杨爱东
    • 摘要: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周恩来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国情出发,对“三农”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他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农业问题上,周恩来坚持根据我国的实际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主张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重视科技兴农和学习借鉴外国的先进科技成果。在农村问题上,周恩来坚持各行各业都应该面向农村,为农业服务;统筹兼顾全国人民生活,适当安排城乡建设关系;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农村各方面的建设,实现农村全面发展。在农民问题上,周恩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关心农民生活,心系农民困苦。
    • 韩莎莎
    • 摘要: 商品拜物教理论是马克思《资本论》中的重要内容,结合西方社会所有制形式与社会历史传统,辩证分析商品拜物教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演化形态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探寻遏制、消除商品拜物教思想的有效途径,从而为我国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领域深化社会主义改革,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破除商品拜物教的错误思想,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 关宏
    • 摘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佛山剪纸在“红色题材”创作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佛山剪纸反映了革命历史与现代建设的“红色题材”作品的丰富性、创作的连续性、艺术造诣的精湛性和后继有人的传承性等,不同时期珍贵的、几乎散轶的“红色题材”代表作品及当代同题材作品,体现了当代佛山剪纸最新成果。
    • 武素云
    • 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可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关于四个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建设思想的提法。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原则在于人民利益至上,目标在于使人民富强,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对外遵循合作共赢、和平共处等。周恩来与党的其他主要领导人对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精心布局和艰辛探索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 王新心; 王金斌; 李秀芹
    •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学重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目的在于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服务,为人的实践科学性的提升提供服务,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服务,为社会科学的顺利发展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服务。
    • 王桂青; 孙迪亮
    • 摘要: 在列宁一生的理论创新中,有两次飞跃。第一次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创作了《帝国主义论》《国家与革命》。第二次是1921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开创性探索的《论粮食税》则是走向这一道路的理论起点。新的历史时期,重读列宁的《论粮食税》,明晰其写作背景、主要内容与历史地位,汲取经验与教训,有助于我们在复杂环境中立足国情、把准脉搏,让已驶入深水区的中国改革航船行稳致远。
    • 解佳钰
    • 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后对中国道路的时代表达,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现代化建设水平的发展与创新。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用实践发展路径描绘了一幅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绚丽图景。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在领导我国革命斗争取得胜利之后,便开始了对中国道路的寻觅。从懵懵懂懂到独立自主地走上自己的发展道路,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再到开拓建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经历了萌芽、积淀到最终收获的不同阶段,均体现了在党的伟大领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发展,也书写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 李瑞璞; 曾涛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合唱教育逐步发展。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培育社会主义新人被确立为音乐教育的目标,合唱教育因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纪律意识而受到重视,为思想教育服务、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成为合唱教育目标论的主流叙述。大量苏联合唱教育论著被译入我国,其中包括合唱教育的目标论、合唱教育的具体方法等内容。对合唱教育的方法论讨论涉及选曲、合唱排练法、合唱团队管理等方面,其内容多取法苏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合唱教育是思想教育的途径之一,合唱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