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相关文献在1952年到2022年内共计1100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政治、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76篇、会议论文124篇、专利文献11篇;相关期刊2621种,包括广东社会科学、江汉论坛、世纪行等; 相关会议33种,包括清帝逊位与民国肇建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六届年会、黄帝旗帜·辛亥革命与民族复兴学术研讨会等;辛亥革命的相关文献由8964位作者贡献,包括金冲及、马勇、饶怀民等。

辛亥革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876 占比:98.77%

会议论文>

论文:124 占比:1.13%

专利文献>

论文:11 占比:0.10%

总计:11011篇

辛亥革命—发文趋势图

辛亥革命

-研究学者

  • 金冲及
  • 马勇
  • 饶怀民
  • 苏全有
  • 张鸣
  • 冯天瑜
  • 章开沅
  • 邓江祁
  • 傅国涌
  • 本刊编辑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摘要: 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即"初始之日"的意思。"元旦"通常指历法中的首月首日。在我国,"元旦"一词古已有之,在文学作品中最早见于《晋书》。我国历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很不统一的,历代的元旦(首月首日)日期并不一致。辛亥革命后,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 李英全; 李贺
    • 摘要: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重要的研究领域,近二十年来随着各方面研究的深入,陆军与辛亥革命的研究从开始的边缘地带而渐渐得到重视,并取得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学界最初从重视新军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到90年代以后进一步重视各种军队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以及各军的制度;2000年后研究更多集中在旧军整顿、各地新军与辛亥革命、旧军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上.从研究趋势上看,研究视野进一步扩大,研究的角度更加细化,研究方法越来越多样化.但是,研究中也有一些不足,如忽略军队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关系,学术研究简单化,这一研究现状与辛亥革命中陆军被忽视有一定关系,陆军研究缺少应有的客观评价.展望未来,这一研究领域仍有进一步开拓的必要性.
    • 彭剑
    • 摘要: 2021年5月21—24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举办了一场中国近代史研究论坛,主题为“光宣困局与辛亥革命”。在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际,我们来组织这么一个论坛,意在从“被革命”的一方人手,探讨这场革命何以会发生,何以会以那种方式展开和收束。为此,我们在网上展开了征文。应征者颇多,但为了能讨论得深入一点,我们只给其中的十五位作者发了邀请函。由于我们的开会时间与高校的答辩时间冲突等原因,最后在现场交流的,只有十四篇论文。
    • 摘要: 《清代词话全编》由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词学学会副会长孙克强主编,历经二十余年整理纂集而成。《清代词话全编》为断代词话总集,共收录清人词话117种,所收词话大致按照清代的起讫时间为准,即以清代立朝定鼎(1644)为始,以辛亥革命逊位(1911)为终。词话不计规模大小,以竭泽而渔为要。
    • 潘洪钢
    • 摘要: 光宣时期八旗驻防族群的困境主要有三个维度。从清廷的角度讲,为重振太平天国时期遭受重创的八旗驻防,清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主要的便是编练新式军队,但种种努力均告失败。驻防裁撤令下达,清廷中央失去了一支可以完全掌控的军队。从社会风潮的角度来观察,八旗驻防是新政时期朝野上下关注和讨论的对象,也是革命党人有针对性攻击的目标,他们被迫站到了时代的风口。从驻防旗人族群自身来看,他们虽做出了种种努力与抗争,但自身在严重的生存危机下成为无所皈依的浮萍。这也是武昌首义后革命党人能够“传檄而定”天下的历史背景,为我们提供了从“被革命”一方观察辛亥革命的视角。
    • 张佩佩
    • 摘要: 辛亥革命作为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变革,中外媒体对此格外关注并进行了大量报道,文章选取《大公报》与《泰晤士报》作为中西方媒介代表,分析比较两份报纸对辛亥革命的报道特点。研究发现,《大公报》在报道时,大力支持保皇立宪,反对暴力革命,随着革命的发展,对袁世凯的态度也由扬转抑,这种报道特点主要受其主笔英敛之的政治立场的影响。而《泰晤士报》在报道辛亥革命之初,对革命采取中立的态度,而到了南北议和时期,转为倾向袁世凯的立场,很大原因是其著名记者莫理循与袁世凯私交甚密,在英国政府面前充当了袁世凯的门客。
    • 吴蔚; 石玉凤
    • 摘要: 以辛亥革命时期南北议和过程中博弈局面的形成为基础,分别就革命党和清廷的博弈思维与行为给出博弈机理分析,从各个角度检视可供双方选择的所有行为策略及其可能后果;接下来,构建社会变革冲突在非暴力状态下的革命党与清廷贝叶斯博弈模型,得到模型的均衡解。模型结果显示,局中人的行为策略符合合作博弈思维的理性选择。
    • 檀艳; 武春霞
    • 摘要: 爆发于1911年12月31日的滦州起义,是为策应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而在北方采取的重大行动,是武昌起义“最得力之应援”。滦州起义动摇了清朝的军心,助长了南方革命势力的士气,加速了清朝的灭亡。1936年《国民政府令》中肯定了滦州起义在辛亥革命中的历史作用:“辛亥光复,发轫于武昌;而滦州一役,实促其成。”滦州起义爆发时,年轻的李大钊就读于天津北洋法政学堂。
    • 陈从阳
    • 摘要: 今日之湖北省咸宁市晚清属武昌府管辖。鄂南留学生群体在辛亥革命期间,创办进步刊物,积极宣传启蒙与民主革命思想;加入激进革命组织,壮大革命力量;采取各种反抗行动,不断动摇清政府统治基础;武昌首义爆发后,又踊跃参加阳夏战争、湖北军政府以及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的组建工作。鄂南留学生为辛亥革命做出了独特贡献。
    • 周新国
    • 摘要: 赵声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民族民主革命家、军事家和宣传家,是黄花岗起义的总指挥。赵声对辛亥革命具有重大的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系统梳理百年来海内外有关赵声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赵声遗墨、赵声传记、纪念赵声的文章、研究赵声的论文、赵声遗址保护等。拓展赵声研究,传承其革命精神,应在发掘考订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后裔和相关人士的后代进行口述采访,集中力量对相关事件、人物和区域开展专门研究,建立研究网站,筹建基金会,适时召开关于赵声研究的国际研讨会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