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异化劳动

异化劳动

异化劳动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626篇,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哲学理论、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18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779篇;相关期刊758种,包括实事求是、法制与社会、学理论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首都经济学家论坛第十次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全国现象学科技哲学学术会议、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学术年会等;异化劳动的相关文献由1710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楠、丛大川、侯相林等。

异化劳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18 占比:47.52%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23%

专利文献>

论文:1779 占比:52.25%

总计:3405篇

异化劳动—发文趋势图

异化劳动

-研究学者

  • 吴楠
  • 丛大川
  • 侯相林
  • 牛苏林
  • 吴宁
  • 周露平
  • 姬肃林
  • 孙全胜
  • 孙琳
  • 张三元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夏育
    • 摘要: 马克思在早期资本主义背景下提出异化劳动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异化的本质是生产关系的异化,而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是生产关系的核心。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进入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数字劳动成为异化劳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异化劳动的产生建立在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关系基础之上。数字劳动以去异化的面貌遮蔽了异化的实质,数字资本剥削的触角在互联网平台用户的体验中延展得更加隐蔽。对于数字劳动异化批判是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延伸。异化的克服必须从社会历史运动的过程中寻找物质力量,数字化推动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广泛的世界交往,正在为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共产主义的发生准备物质条件和思想基础。人类最终将消灭异化,实现共产主义即人的本质的复归。
    • 涂攀
    • 摘要: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展现了他对资本主义经济根源的分析,并且准确把握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内部矛盾,具有革命性意义。一方面,马克思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考察,批判了旧的劳动概念和逻辑构造,把资本和工资等概念放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过程中,有其深厚的实践根源。另一方面,马克思科学考察了异化劳动的基本内涵,揭示了这一概念在实现人的解放中的重要地位。异化劳动概念在当前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对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启示意义,因为如何保障劳动者的地位,最大化地发展人民的劳动价值仍然是我们当前的主题。
    • 孙全胜
    • 摘要: 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认为工人在劳动中是异化的,呈现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矛盾,需要工人打破这种异化劳动,实现社会革命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号召无产阶级用暴力革命推翻现存制度,建立公有制社会,实现人的彻底解放。进入新时代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继续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环境,克服社会的不和谐因素,让人们有更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孟祥林
    • 摘要: 从黑格尔到马克思,劳动论题的思考不断深入,劳动自由成为关注的焦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因劳动对资本的依附关系而出现劳动异化,资本基于既往的资本积累能够控制无产者的命运,表面的劳动自由遮蔽了劳动不自由,无产者不断生产和再生产自身的不幸福。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特征,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实现自身价值并向社会贡献智慧,劳动幸福需要通过劳动自由和劳动权利两个属性得到展现。因此,只有剔除不合理的制度因素,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彻底改变劳动不自由状态。劳动自由并非无限制的自由,而是劳动者在劳动纪律范围内享受的自由,并在劳动者自身全面发展、自由支配劳动时间、建构科学的激励制度、个人发展完成从“现存”到“现实”的转化等向度得到体现。
    • 葛世林; 吕丽萍
    • 摘要: 从工业文明到信息化时代,异化劳动是不可避免的事实,甚至在信息化时代,其对劳动者的剥削性更为隐蔽。异化劳动使劳动过程枯燥机械、劳动者自由意志枯萎。而以精益求精为核心的工匠精神则表达了对创造性劳动的价值追求,是超越异化劳动的一种劳动解放精神,能够促进劳动者自身及社会自由全面的发展。培育新时代的大国工匠精神,要厚植培育工匠精神的沃土,营造崇尚技能、尊重工匠的社会氛围,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学徒培养模式,形成健全的政策制度保障,切实有效地推进劳动者自身及社会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 蔡一瑾
    • 摘要: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体现为对异化劳动四重规定性的论述,由劳动产品对劳动者的异化、劳动过程对劳动者的异化到人的类本质对人的异化,最终指向人对人的异化,其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剥夺了劳动者作为人的本质。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转折点,批判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现象,体现了马克思思想的经典架构,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进程中产生了积极影响。
    • 潘伟华; 朱路遥; 付立春; 官小兰
    • 摘要: 面对资本主义社会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马尔库塞在吸收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基础上,从“消费异化”的角度对资本主义极权统治下社会上出现的违背常理的消费方式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马尔库塞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恶疾以及在这样的制度下衍生出来的科学技术是导致人们“消费异化”的根源,为此要想克服“消费异化”必须通过艺术来解放人们内心的压抑感,从而建立具有“新感性”的人,以此来实现自然的解放。当前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重,人与自然的矛盾更加尖锐。因此,研究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理论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理论、当代启示三个方面来展开探讨。
    • 王思邈
    • 摘要: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集中探讨了异化劳动的四种形式及扬弃异化劳动的相关内容,即异化产生于实践,异化扬弃的路径在于共产主义革命运动,消除异化的途径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近年来出现的工匠精神正是对异化劳动的积极扬弃,其具有创造性、促进劳动的多样性、超利己性以及超功利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对劳动者、劳动方式、劳动意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而才能不断突破异化劳动的四种形式,从根本上扬弃异化劳动。而工匠精神在扬弃的过程中其自身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
    • 赵莉莉
    • 摘要: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关于异化劳动的理论,并且系统阐述了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提出了人的本质对象化和共产主义如何实现的构想,揭示了资本与劳动之间对立与剥削的内在事实。通过阐述手稿中的“劳动”以及异化的矛盾,进一步探讨异化的“扬弃”和人的解放之间的关系。在当代社会,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以及美学价值。
    • 赵光辉; 刘爱武
    • 摘要: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人的丰富性”理论后来发展为“自由个性”学说,一以贯之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趣。人的丰富性源自于人的对象性,生成自人的感性活动,直接表现为人的感觉、需要和意识的丰富性。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成为人的丰富性生成的现实束缚,通过“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扬弃异化是人的丰富性生成的现实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已经展露出超越单纯物质生活追求、重构人的生存方式的趋势,而“美好生活”的构建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就是人的丰富性的展开过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