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手稿

手稿

手稿的相关文献在1953年到2022年内共计2014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95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669948篇;相关期刊924种,包括求索、人文杂志、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七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2014研讨会、中国现代文学新史料的发掘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手稿的相关文献由1754位作者贡献,包括宋锟、张明明、丛大川等。

手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95 占比:0.30%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69948 占比:99.70%

总计:671948篇

手稿—发文趋势图

手稿

-研究学者

  • 宋锟
  • 张明明
  • 丛大川
  • 潘振声
  • 王英志
  • 胡义成
  • 赵兴良
  • 周立民
  • 张一兵
  • 感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白婧
    • 摘要: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早期影响力很大又极具传奇色彩的一部著作。一方面,《手稿》中蕴含的原创性思想是马克思新哲学的思想萌芽;另一方面,《手稿》在马克思生前并没有发表,一经问世,其丰富的内容和内在的张力就迅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作为马克思主义形成起点上的一部代表性著作,《手稿》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堪称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
    • 林锋; 魏琰琰
    • 摘要: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第一次系统化表述,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在这部被低估的早期著作中,马克思超越了以往哲学家对“人”的认识,深刻揭示了人的六种存在方式:人在自然中存在,人在活动中存在,人在关系中存在,人在意识中存在,人在需要中存在,人在历史中存在。《手稿》对人的六种存在方式的揭示,意味着人学史上的深刻变革,实现了对传统人学的超越。
    • 韩春霞
    • 摘要: 近年来,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对手稿特藏资源建设愈发重视,手稿保护、修复、数字化及服务利用等逐渐被纳入图书馆业务工作体系。印度阿里格尔大学图书馆专门成立了手稿部,其手稿特藏资源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对其建设实践进行挖掘分析,高校馆可以有所借鉴,获取如何做好手稿馆藏建设及相关服务的启示。
    • 徐觉哉
    •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文献遗产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完整体现。马克思恩格斯手稿变迁,展示了一幕幕生动的历史场景:马克思生前委托女儿爱琳娜和恩格斯共同处理自己全部文稿;恩格斯为马克思手稿收集、整理和出版事业贡献余生,并为身后处理手稿立下遗嘱;德国社民党成为手稿的主要发表者;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不惜花费重金寻找和复制手稿;法西斯铁蹄下马克思恩格斯文献档案在西欧辗转迁徙;德国社民党把无价之宝卖给荷兰阿姆斯特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历经坎坷,先后出版两个版本。《共产党宣言》手稿等两份珍贵文献荣登《世界记忆名录》。
    • 张靖鸣; 肖开勇
    • 摘要: 明清以来,鄂州的教育文化有较大提升,著述家族不断涌现,其中县城王家璧家族、葛店范志熙家族、梁子湖畔张裕钊家族等较有影响,这些家族的著述类型与内容各呈特色,并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
    • 王东梅
    • 摘要: 那是1989年一个晴朗的冬日。蝴蝶般的雪片停止了纷纷扬扬的播撒,京华大地像是镀上了一层银白色的光。中国现代文学馆会议室内,正在隆重举行闻一多手稿《九歌古歌舞剧悬解》赠存仪式。当这庄严的一刻终于被载入史册后,手稿的保存者,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北京市文联顾问王松声,发表了题为《欣慰与遗憾》的讲话。
    • 许恒兵; 刘光育
    • 摘要: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1932年以完整的面貌问世后,很快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引起广泛的学术纷争。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前截然相反的极端漠视与极力推崇相对峙,到其后的各条理论战线汇合形成三种理论立场鼎足的局面,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手稿》的学术形象经历了褒贬不一的命运沉浮。梳理和总结《手稿》的争论史,深入剖析各种立场背后所秉持的对待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得与失,对于我们确立合理理解《手稿》的态度,准确定位《手稿》在马克思思想演进历程中的地位,并以此为切入点更加合理地理解马克思思想的演进过程,更加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 梁奥颖
    • 摘要: 每一座变电站的背后,都藏着一份设计师的灵感。随着设计软件的普及,电脑绘图已成为设计师们的首选,但时至今日,很多设计师还是喜欢把刹那间的灵感,直接用一笔一划记录下来。设计师的变电站手稿,并没有十分绚丽的色彩,也没有氛围渲染,但素雅的线条却有透着独特的魅力,美感十足。不同于其他建筑,作为工业建筑的一类,变电站的外观过去比较关注建筑功能,随着时代发展,今天的变电站逐步强调与环境良好融合。因此,设计师在最初的手稿设计时,也逐渐考虑打破变电站传统工业建筑的呆板,设法提升变电站外观,让其更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 李丹
    • 摘要: 中国的典籍校勘传统由来已久,自西汉刘向父子校理群书,校勘专业化初露端倪。历代以来形成的校勘传统与方法,具有较强的时代特色,尤其以宋代最为突出。宋代官方史料中首次出现校勘规范与校勘符号的记载,打破了传统校勘缺少专业符号的局面。除“分代而校”外,宋代学者关注到定本刊刻之前存在着所谓的“草稿阶段”,强调重视手稿,聚焦作者在文本凝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伴随校勘目的改变而兴起的单行校勘记,则标志着校勘记脱离附文本形态逐渐走向独立。
    • 包中华
    • 摘要: 1963年,包天笑与高伯雨曾发生论争,相关文章刊于香港《大公报》的《古与今》周刊,论争主要以毕倚虹晚清为官经历之真伪为中心。台北“中研院”近史所包公毅(包天笑)档案,存包天笑与高伯雨论争时的一篇手稿《谈毕倚虹答张猛龙》、1939年《晶报》连载“钏影笺注《毕倚虹日记》”与《毕倚虹履历》。手稿、日记及履历均与论争有关,借此可以对毕倚虹晚清为官经历的一些史实、观点等进行考辨。从高伯雨到许礼平认定毕倚虹借“逸梅”之名写小传作伪,并曾“冒名冒籍”求学是对毕倚虹的冤枉,而手稿、钏影笺注及相关论著等所言也有一些史实错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