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35篇,主要集中在教育、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68篇、会议论文165篇、专利文献1588篇;相关期刊2693种,包括才智、人力资源管理、文教资料等; 相关会议130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第十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等;职业倦怠的相关文献由1378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静、刘晓明、张丽等。

职业倦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68 占比:85.42%

会议论文>

论文:165 占比:1.37%

专利文献>

论文:1588 占比:13.21%

总计:12021篇

职业倦怠—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董立凯
    • 摘要: 小学语文教师由于生活和职业等多方面的压力,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因此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在这个知识飞速发展的时代,其症状表现在语文教师工作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而背后的原因也复杂多样.本文在分析小学语文职业倦怠原因的基础上,探寻如何帮助这些教师走出职业倦怠阴影.
    • 李智慧; 于川
    • 摘要: cqvip:精神科护士由于其工作性质及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导致其成为护理工作中发生职业倦怠最高的人群,多项研究报道指出,医疗机构中超过49.12%的精神科护士存在比较严重的职业倦怠现象[1-2]。精神科护士发生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心理、家庭以及生活质量,更会影响患者的护理质量[3]。
    • 张风红
    •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结构式团体在临床护士心理压力调解中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临床护士60例,均为2020年06月~2020年12月间我院在册在岗内科病区护士,依据护士入科先后顺序采取分组,即前期入科护理人员30例采取自我调节方式应用心理压力,观察组为后期入科护理人员30例,采取结构式团体干预模式进行心理压力调节,对比护士不同调节方式下,情绪分值变化及对自我职业的倦怠评分、心理健康状态评分,并采取科室设计的满意度问卷展开评估。结果由自评量表结果所示,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干预前焦虑、抑郁分值均无明显变化(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人员焦虑、抑郁分值有所下降,与对照组呈鲜明对比(P<0.05)。职业倦怠量表测评结果所示,观察组护理人员情绪衰竭、工作态度、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由科室自我设计满意度问卷所示,观察组对自我工作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比值差异明显(P<0.05)。两组在SCL-90量表测评下,观察组护理人员各项指标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构式团体在临床护士心理压力的调解中的应用效果值得肯定,可改善职业倦怠感,提高工作效率。
    • 史俊
    • 摘要: 职业倦怠这一名词来自美国的一个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其在对职业压力体系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所提出的概念,主要是对个体处于长时间的工作压力状态下,因为无法缓解压力而引发的心理与生理上的疲倦状态。其主要表现如下:工作的能力水平降低、对工作的热情程度筛检、对人的态度冷漠、自我成就感逐渐下降等。小学阶段的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问题的概率相对较大。职业倦怠指的是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压力所产生的综合性心理现象,其对教师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存在着一定的影响,职业倦怠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对症下药。
    • 喻颖
    • 摘要: 当前,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育到了广泛普及阶段。因此,社会不管是对教师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一份职业,同时具备了挑战性和成长性。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需要不断通过学习与学生们共成长,而职业倦怠期是每个教师都可能需要面临的一个阶段。本文通过教师自评的利与弊对职业倦怠期教师进行了一系列探究与思考,尤其对如何利用好教师自评使教师在面对困难、停滞、倦怠期间能有效发挥作用进行探讨,进而为倦怠期教师提供措施与建议。
    • 李立霞
    •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积极情绪水平、心理弹性与职业倦怠感的关系。方法通过心理弹性量表、基本资料调查表、正负情绪量表及工作倦怠感量表对153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其心理弹性、正负情绪水平与工作倦怠感的相关性。结果急诊科护士心理弹性总分为(63.23±11.56)分,条目均分为(2.49±0.46)分;正性情绪评分为(25.10±8.35)分,负性情绪评分为(32.59±6.72)分;职业倦怠总分为(70.98±14.88)分,条目均分为(3.23±0.68)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状况与负性情绪水平呈正相关,与心理弹性、正性情绪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有较高水平的职业倦怠,心理弹性、正性情绪与职业倦怠感显著相关,护理管理者可通过增强其心理弹性,减轻负性情绪,改善其职业倦怠感。
    • 谢敏; 李峰; 罗玉晗; 柯李; 王侠; 王耘
    • 摘要: 教师职业倦怠的情感衰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相对独立但也存在相互影响,对其发展关系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职业倦怠的发展过程,尽早识别倦怠症状。本研究对3837名小学教师进行追踪测试,测试间隔为3年,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交叉滞后网络分析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维度最优发展模型为“T1的情感衰竭和个人成就感降低分别预测T2的情感衰竭和个人成就感降低,T1的去人性化预测T2的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且最优发展模型具有性别间的一致性和教龄段之间的一致性。这一结果支持并强调了去人性化在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识别教师职业倦怠早期症状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阻断教师职业倦怠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朱利华
    • 摘要: 我国自提出教师专业化建设以来,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职业倦怠、社会环境功利化、教研活动行政化等,造成教师成长缺乏内驱力、不注重专业学习,园本教研流于形式且没有实效,等等。基于此,我们在传统园本教研的基础上探索研究注重教师集体智慧的“蜂群式”教研共同体,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教研活动的“中心”,充分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 刘小兰
    • 摘要: 众所周知,职业倦怠在教师群体中普遍存在,而中职教师更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新时期,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鲜明导向和加快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战略等利好政策相继出台,给中职学校师生注入了激情和活力。但新时期中职教师职业倦怠仍不容忽视,其职业倦怠对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严重影响。本文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内涵特征进行了阐述,从外在表现、形成原因上做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防缓解建议。
    • 圣雪琪; 王瑜; 明成满
    • 摘要: 情绪劳动是领导干部正在经历且没有正视的问题,它是指在情绪表达与情绪感受之间所消耗的一种劳动量。领导干部产生情绪劳动的原因主要有个体因素、组织因素、情境因素。就其负面影响而言,超负荷的情绪劳动会造成情绪失调与情绪耗竭、工作满意度降低与职业倦怠并影响组织绩效的发挥。化解情绪劳动的负面影响需要从个体、组织、社会三个层面着手:树立正确认知,保持健康心态;完善激励机制,注重心理疏导;营造舆论导向,创造宽松环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