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私有财产

私有财产

私有财产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1636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9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721篇;相关期刊917种,包括法学、法制博览、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第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2年民法理论研讨会、当代民商事理论创新与立法前瞻研讨会暨2011首期两岸民商法前沿论坛、2008北京地区哲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等;私有财产的相关文献由151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武俊、周嘉昕、贾俊等。

私有财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29 占比:48.53%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1721 占比:51.27%

总计:3357篇

私有财产—发文趋势图

私有财产

-研究学者

  • 刘武俊
  • 周嘉昕
  • 贾俊
  • 丛大川
  • 张维迎
  • 李芳
  • 李鹏程
  • 梅子
  • 茅于轼
  • 于光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石运金
    • 摘要: 近期市场受俄乌战争、疫情反复等多重影响,市场出现大幅调整,尤其是中概股和港股市场。中概股完全是股灾,跌幅甚至超过金融危机时的水平,俄乌战争爆发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毫无底线,甚至突破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底线,让投资者担忧中美金融脱钩,中概股被肆无忌惮地打压,这某种程度上是中美之间继贸易战、科技战后的金融战。
    • 吴自选; 李欣
    • 摘要: 《共产党宣言》博古译本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及翻译史的重大理论与实践价值。“消灭私有制”是《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命题,“私有财产”及“私有制”是其核心概念。概念史对博古译本“私有财产”的生成和演化以及1949年之后的“消灭私有财产”被“消灭私有制”替代等层面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但同时也存在中国本土适切性的问题。基于概念史的方法,对“私有财产”在中国的生成史和演化史进行研究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概念在中国的生成和演化具有特定的历史性、跨文化性和语境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构成互为镜像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概念在中国的生成、演化史不具备典型的“鞍型期”,并修正了“基本概念”的“四化”标准;翻译是马克思主义概念中国化的主要路径,但翻译学本身不能完整描述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国化的进程。对“私有财产”到“私有制”进程的历史语义考察,推进了作为方法论的鞍型期假设和基本概念标准的“中国化”,有助于探索翻译为何、翻译何为等翻译学的基本问题,并借助中国的翻译史经验深化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 武晨
    • 摘要: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与完善,中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与以往相比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且私有财产也在逐步增加。同时,与私有财产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日渐完善。民商法作为中国公民私有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其内容的优化与完善是业内人士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民商法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问题,对于中国公民私有财产保护的法律发展非常不利。文章就民商法中的公民私有财产保护问题予以分析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希望能为中国民商法的完善与健全提供借鉴。
    • 陶行知
    • 摘要: 今天贵馆民众教育服务人员训练班举行开学典礼,行知能躬逢其盛,参与大典,心里觉到非常快活。刚才冯先生切及两位来宾,已说了许多我心里所要说的意思,现在行知再简单的说几句。近来我对“民教”二个字有点感想。教育在从前甚至现在是被少数有钱人把它当做私有财产占住了,就如同占取金钱一样,非但把它占有,而且还要存在银行的铁柜里牢牢保护,不轻易传给别人。我以为“民众教育”的根本意义,就是教人把知识广散给人众,不是像占取金钱一样,把它封锁在少数人的脑袋里,把头弄得大大的。
    • 王田
    • 摘要: 考论马克思的正义思想,只有遵循历史总体观,从文本的内生视角出发,进行详尽的思想史研究,才能深入地把握他追寻正义、批判自由主义正义以及在唯物史观基础上解构正义的完整思想过程。其中,他对自由主义正义的内在批判是在渐次提升的三重批判视界上完成的:一是通过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体系,从而得以在“国家的基础是市民社会”的意义上讨论自由主义正义是政治国家用来保护人的自然权利这一事实的观念表达;二是将自由主义正义的历史局限归咎于利己主义的人的异化和私有财产问题;三是更为深入地将人的异化和私有财产归结为异化劳动,并通过扬弃私有财产以克服市民社会的局限性。
    • 张守奎; 黄秋玉
    • 摘要: 把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长子继承制”的批判置于现代性政治语境下进行探讨,可以看到黑格尔与马克思都致力于和解现代性政治分裂本质所带来的诸种社会后果。但二人给出的现代性政治和解方案存在重大差异:黑格尔以代表普遍性的伦理实体“国家”(“长子继承制”是其内在构成部分),去调节和规范重在实现个体利益的市民社会。但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国家”并不具有其原本企求的社会性和普遍性,其“长子继承制”实际上不过是私有财产的最高级形式,即独立自主的私有财产。它潜在地隐含着有产者与无产者的对立,以及前者支配后者的关系。因此,就本质而言,黑格尔的现代性政治和解方案并不成功。青年马克思坚信,现代性政治的真正和解方案,只能诉诸意味着政治国家消亡的“真正的民主制”,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进一步将其表述为对私有财产积极扬弃的共产主义运动。
    • 郝菲菲
    • 摘要: 卢梭从“自然状态”出发,论述了自然人的自由与平等状态,而人的自我完善的特性和“私有财产”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状态,形成了不平等的社会,建立了不合理的政治制度。卢梭强烈批判专制制度和不平等的现状,提出解决不平等问题的政治方案,他主张通过“公意”,达成“社会契约”,制定法律,建立“人民主权”的政治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人们可以像以前一样平等和自由。解读卢梭政治哲学的几个关键词,从而建立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阐明卢梭的政治哲学体系。卢梭的政治哲学思想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难免存在着问题和困境,但是他的观点很有创建且论证中肯,在西方政治哲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政治哲学影响深远。
    • 赵孟磊; 李国锋
    • 摘要: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实现了马克思生态思想诞生过程中的决定性一步。马克思以对象性理论为立论之基,阐明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以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生态批判为核心议题,揭示了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条件下人与自然之间对象性关系的异化,以共产主义为目标向度,指明了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关系历史演进的价值旨归。从立论之基到核心议题,再到目标向度,构成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生态思想体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思想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指导,为积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指南。
    • 于子然
    • 摘要: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感性解放”问题从批判私有财产引申出来。私有财产导致了异化劳动,以占有的思维方式异化人的感性经验,使人陷入束缚感性的异化状态。实现“感性解放”要扬弃异化人之感性经验的私有财产。马克思区别了绝对肯定与合理肯定,进而批判黑格尔绝对肯定中的抽象主体,强调先于抽象思维而感性存在的人。马克思对抽象思维的批判构成扬弃私有财产的前提,并要求扬弃抽象思维构成的中介,以实践的感性意识而存在。
    • 谢晓娟; 由畅
    • 摘要: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系统阐述异化劳动理论的重要著作,其中关于异化劳动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然三重关系的异化及其扬弃的理论,有助于廓清和扬弃资本主义异化劳动,深化对共产主义历史必然性的认识。其对于我们立足新时代,统筹把握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三重关系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