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历史科学

历史科学

历史科学的相关文献在1951年到2022年内共计873篇,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史学理论、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7147篇;相关期刊400种,包括江汉论坛、文史哲、学术研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广播电视史学: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8年学术年会等;历史科学的相关文献由796位作者贡献,包括董进泉、李桂海、王时中等。

历史科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1 占比:10.8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7147 占比:89.11%

总计:8020篇

历史科学—发文趋势图

历史科学

-研究学者

  • 董进泉
  • 李桂海
  • 王时中
  • 苏双碧
  • 张磊
  • 李鸿哲
  • 沈湘平
  • 荣孟源
  • 阎崇年
  • 刘堯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贺绍芬
    • 摘要: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马克思“历史科学”建构的起点,蕴含着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在《提纲》第一条中,马克思合理地介入实践范畴,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展开了彻底性批判,既有力驳斥了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感性直观的致命缺陷,又猛烈抨击了唯心主义抽象能动的根本缺陷。马克思经由对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双重清算,不仅完成了对旧哲学内在体系的彻底解构,从旧营垒的困境中跳脱而出;而且以实践观为锁钥开辟了认识世界的新路径,通达出一种导向科学观念本身的历史思维模式,从而实现了对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历史性超越。
    • 张吴奇; 陆凯华
    • 摘要: 长期以来,“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被视为马克思早年的哲学革命或者科学重建的重要标识。然而,伴随文本辨析工作的不断深入,上述命题因被马克思主动删除的缘故而逐渐冷淡。但即便是作为思想进程中的一次自我纠错,仍有必要追问马克思为何在19世纪40年代提出“唯一的科学”这一说法,以及他删除这一表述的缘故。为此,这一表述所涉及的时代背景、问题实质,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的思想变化都有必要在前提意义上加以反思,进而为重审“历史科学”概念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中的实际地位打开新局面。另外,积极探讨“唯一的科学”所引申出的哲思线索,也将为开掘其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实际理论效应提供了方法与界域。
    • 胡海波
    • 摘要: “历史科学”是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中出现频次比较高的重要范畴。从“历史科学”叙事中的“历史”“科学”等概念以及文本总体的考察来看,它主要指涉的应当是与“意识形态”相对的、带有实证性的、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知识”。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资本论》为代表的社会历史领域的各项研究工作和解放全人类的价值旨归,三者及其相关命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依次展开,共同构成了“历史科学”叙事的学科建构逻辑。马克思、恩格斯“历史科学”概念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概念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头,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科学”叙事对当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在指导思想、构建原则、价值旨归等方面具有战略性的启示意义。
    • 余斌
    • 摘要: 施穆勒是德国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施穆勒纲领被视为融合理论与历史的方法论,但它只不过是用社会意识去理解社会存在,而不是用社会存在去理解社会意识的唯心主义方法论。门格尔与施穆勒之间的“方法论”之争是“两小儿辩日”式的争论。德国历史学派作为讲坛社会主义者曾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鄙视和批判,他们也对马克思进行了诬陷。今天一些人希望借鉴德国历史学派的主张,以强调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但是在这方面,德国历史学派也完败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真正把经济学变成历史科学的是马克思,而不是德国历史学派。
    • 胡芳
    • 摘要: 剩余价值学说与“历史科学”有着密切的关联,存在双重逻辑:马克思创建剩余价值学说的历程经历了研究内容、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的多重转变,它既是灵活运用“历史科学”的表率,亦是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而使之成为“一门历史的科学”的必然结果。从研究内容的演进逻辑来讲,马克思经历了从眷注“异化劳动”这一剩余价值的结果表现到探析剩余价值的产生之源,再到揭示资产阶级剩余价值必然灭亡的“不可避免”的命运的研究,形成了政治经济学的历史科学。从研究领域的演进逻辑来讲,马克思经历了从哲学审视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再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旨归,形成了社会主义的历史科学。从研究方法的演进逻辑来讲,马克思创造了“从抽象到具体”的政治经济学方法革新,从揭示剩余价值一般规律到揭露“利润、利息、地租”剩余价值特殊表现形式的剥削本质,形成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方法论科学。从研究思路的演进逻辑来讲,马克思从历史经验逻辑、思想理论逻辑、主题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高度创立了科学剩余价值理论,建构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认识论科学。
    • 曹朕宇
    • 摘要: 柯林武德的史学理论尝试建构“历史科学”认识论,通过学术史梳理、学科独立性探讨和价值分析,得出“历史科学”是“以人类自我认识为目的,通过提出问题、解释证据与推理研究不能由观察直接得出结论的人类自由活动,区别于其他科学门类具有自身特殊地位和完整组织的思想形式和知识体系”。柯林武德坚持科学认识论立场,注重以人为出发点且关注自由进步的学科意义,值得唯物史观借鉴。但也需明确其所定义的“历史科学”是孤立的、史家自为的且限于唯心与思想自由进步的,不可全盘接受。
    • 梁花; 杜丹
    • 摘要: 自然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得以诞生的重要学理基础,也是马克思所研讨的重要话题之一。在对实验和工业的探察中,马克思确认了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将是“一门科学”。在对机器大工业的批判中,马克思既阐释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自然科学之间同向共进的关系,又分析了自然科学的“资本主义应用”所导致的一系列社会后果。在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考察中,自然科学既为我们分析和把握历史作了方法论方面的指导,又为我们展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前景。正是在对自然科学的辩证认知中,马克思的“历史科学”才得以建构起来。在马克思那里,自然科学、人的科学和历史科学是辩证统一的。
    • 唐瑭
    • 摘要: 在马克思主义的“危机”中理解理论实践的困境,是阿尔都塞理论改造的主要动因,同时也影响了阿尔都塞晚年的马克思主义观。从历史哲学到历史科学,从“辩证唯物主义”到“偶然唯物主义”,阿尔都塞试图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一般与个别的难题。他借助斯宾诺莎的“第三种知识”重释了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通过这样的理论改造,阿尔都塞希望能解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危机,为欧洲共产主义运动提供理论实践的方案。阿尔都塞的理论改造是对其早年理论主义矫枉过正的结果,它改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化的路径,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李逢铃
    • 摘要: 在《资本论》的阐释史中,以往学者对《资本论》科学性的解释一直是模棱两可、各执一词。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不仅在于阐释者之间阶级立场不同,更在于他们对科学概念理解的差异。受自然科学观念的影响,以往学者对《资本论》科学性理解的分歧,大致是在价值、道德判断,意识形态与哲学三重视角阐释下所产生的。实际上,《资本论》所具有的科学性是“历史科学”,在研究方法、对象和结论上都不同于自然科学,并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自然科学的局限性。
    • 刘占虎
    • 摘要: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论述的核心内容,恩格斯作为主要创始人为社会主义的科学化做出了独特贡献。恩格斯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资料率先展开对资本时代的经济批判,论证了社会主义科学化的经济事实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马克思深入市民社会研究来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通过对"哲学基本问题"的阐释,以辩证法的科学视野在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上明确了"改变世界"的前提和无产阶级实现自我解放的实践逻辑,拓展了社会主义科学化的"新世界观"论域。通过重新研究"全部历史"并综合自然科学研究成果,进一步论证和丰富了支撑社会主义科学化的"历史科学"。恩格斯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创立者、忠实维护者、发展者,以科学方法对待马克思思想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整体性和规律约束性上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理论特质、实践逻辑,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化出场提供了原生态的价值坐标和方法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