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新唯物主义

新唯物主义

新唯物主义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284篇,主要集中在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3956篇;相关期刊191种,包括现代哲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湖北行政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DADA2013数字建筑国际学术会议等;新唯物主义的相关文献由24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金福、商紫君、刘志洪等。

新唯物主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3 占比:0.8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3956 占比:99.17%

总计:34240篇

新唯物主义—发文趋势图

新唯物主义

-研究学者

  • 王金福
  • 商紫君
  • 刘志洪
  • 谢鸿昆
  • 杨志臣
  • 朱宝信
  • 白刚
  • 丛大川
  • 牟成文
  • 王晶雄

新唯物主义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魏屹东
    • 摘要: 适应性表征主义作为一种新唯物主义,它在表征方式、适应性选择、适应性表征机制、信息加工过程等方面不同于传统唯物主义。表征作为心智与自然的界面,适应作为替代选择,可以优化认知系统;反馈-前馈相互依赖可作为适应性表征的机制;适应性表征的抽象组织包括环境、结构等各种因素;适应性表征过程是信息加工过程。适应性表征主义侧重于物理层次和心理层次的结合,却忽视这两个层次与人工认知层次的关系,我们需要基于语境论的适应性表征研究来弥补此缺陷。
    • 贺绍芬
    • 摘要: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马克思“历史科学”建构的起点,蕴含着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在《提纲》第一条中,马克思合理地介入实践范畴,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展开了彻底性批判,既有力驳斥了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感性直观的致命缺陷,又猛烈抨击了唯心主义抽象能动的根本缺陷。马克思经由对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双重清算,不仅完成了对旧哲学内在体系的彻底解构,从旧营垒的困境中跳脱而出;而且以实践观为锁钥开辟了认识世界的新路径,通达出一种导向科学观念本身的历史思维模式,从而实现了对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历史性超越。
    • 张微东; 胡栋材
    • 摘要: 新唯物主义"新"在对待"哲学"的态度、理解"物"的方式、"辩证法"的表现形态以及解释"历史"的原则。具体体现为:新唯物主义拒斥哲学且根本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新唯物主义对所唯之"物"不再是从客体或直观方面去理解,而是从主体方面当做实践活动理解;新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不再是思辨的观念辩证法或费尔巴哈辩证法,而是实践的唯物辩证法;新唯物主义不再是从思辨原则或直观原则出发解释历史,而是以实践原则对历史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新唯物主义开辟了一条真正通往现实世界的道路,因而它不再是研究无人身理性自我展开或抽象的人行动的学说,而是紧紧围绕现实的人在现实世界开展实践的新世界观。
    • 穆禹璇
    • 摘要: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简称《提纲》),其写作为新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在第十、第十一条中指明了新唯物主义的阶级基础和历史使命,批判了费尔巴哈哲学在内的旧唯物主义以及以往的一切旧哲学,树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崭新世界观。今天《提纲》仍然以强大的生命力为我们指引前行的道路。
    • 蓝江
    • 摘要: 元宇宙不仅仅为我们开启了新技术的华章,也迫使我们对一些基本哲学概念重新进行反思,其中,物的理论成为元宇宙形而上学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海德格尔从上手状态和天、地、神、人的映射游戏角度,赋予物一种外在性的神秘主义,而鲍德里亚的物体系和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则将物变成了符号体系下的虚无主义。要在元宇宙中保留物的地位,同时不让其走向玄学化和虚无化,就必须提出一种新唯物主义。我们在塔尔德的人与人之间的模仿律基础上提出物的模仿律,对应主体间性,形成物体间性,并以此将物看成具有主动性的产生关联的物体间性体系。在这种物的模仿律之下,人与物都在其中形成了对应的关系,并在这个网络关系中,构成了整个万物的网络。这是新的万物理论,也是新唯物主义的诞生,是我们理解元宇宙下的物的可能途径。
    • 寇雪原; 王福生
    • 摘要: “新唯物主义”作为一种哲学话语贯穿马克思革命理论始终,它不再寻求一种封闭的观念体系或抽象的物质概念,而是关切人在现实物质生活中实现自我解放的进程。为此,新唯物主义既需要通过总体说明特定时代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真实切中人不断追求自我解放的历史进程的现实物质基础,同时又需要通过展现一种关切生命发展的人的理念,为谋求人的全面解放的现实共产主义运动提供理念引领与信念根基。
    • 魏艳芳; 卢晶颖
    • 摘要: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天在布鲁塞尔完成的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文献。尽管《提纲》只有十一条,不足1500字,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却具有十分特殊的历史地位。在《提纲》中,马克思立足实践的观点,在批判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上,阐述了新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 蓝江
    • 摘要: 数字技术的革新不仅带来了存在论哲学的变化,也进一步冲击了自笛卡尔以降的主体哲学的模式。数字物的存在,迫使人们不得不从外在于主体来思考在数据交换和算法控制中出现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这势必带来一种不再以主体间性,而是以物体间性为基础的新唯物主义的诞生。这种新唯物主义,从根本上就是面对数字技术、元宇宙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变革时,在主体观念之外,寻找物在数字空间中的呈现方式。这种物的呈现方式重构了物的形而上学,从材质构成和形式构成的形而上学,转向以掌控关系、使用关系、纠缠关系为主要形式的人类主体参与物体间性的形而上学。
    • 丁志翔; 陈豆豆
    • 摘要: 作为新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与发展基于历史客观发展规律并具备科学理论依据,因此,即便时代发生改变,其依然具备着重要的时代意义与社会价值。但是新时代背景下,要保障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继续得到深入研究,并为当代人所理解,需要从时代特点入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的发展路径进行探析。文章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发展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发展的可行性两方面入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发展面临的挑战进行探析,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发展的具体路径。
    • 高意博; 黄甫全; 刘大军
    • 摘要: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了落实“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任务,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质量标准等进行了显著革新,将人工智能(AI)应用与学习环境优化、教育评价创新、教学资源开发和教学改革深化紧密结合。研究应用技术现象学的“人—智能技术—世界”三维融通意向性关系框架和技术介导理论的“符号介导、策略介导、社会介导与神经介导”四维一体的介导作用框架,从学习环境、教育评价、教学资源和教学改革四个层面阐释AI的智能介导作用原理。新课标下AI通过以下四大路径赋能义务教育课程高质量发展:借由智能自适应学习环境策略介导作用优化学习环境,依凭教育大数据符号介导作用创新教育评价,发挥E-learning社会介导作用开发教学资源,启动AI名师主讲课堂神经介导作用深化教学改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