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革命

中国革命

中国革命的相关文献在1951年到2022年内共计898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党、中国政治、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8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796篇;相关期刊1774种,包括党史文汇、党史纵横、求实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三届“政治、法律与公共政策”年会会议、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2011董必武学术研讨会、2008年中国留学文化学术研讨会等;中国革命的相关文献由7894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编辑部、石仲泉、张家康等。

中国革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85 占比:76.24%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796 占比:23.73%

总计:11785篇

中国革命—发文趋势图

中国革命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石仲泉
  • 张家康
  • 黄禹康
  • 华国锋
  • 王关兴
  • 郑德荣
  • 曾成贵
  • 李吉
  • 沙健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海军
    • 摘要: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便对"世界革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世界革命"理念。中国共产党早期对"世界革命"的认知,涵盖了"世界革命"的产生逻辑、主要形式、性质、前途、开端、领导力量等基本问题。同时,世界革命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认识"世界革命"的重要内容和根本落脚点,中国革命不仅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更是与世界革命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中国共产党早期对"世界革命"的认知带有浓厚的"苏俄"色彩、蕴含着世界革命是中国革命成功前提的理论命题、呈现出批判与建构同步等特点,这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状况以及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和理论实践水平相关。
    • 田龙过; 贺晓薇
    • 摘要: 随着十九大召开,革命纪念馆的参展人数呈喷涌式增长并带来观展热潮。利用革命纪念馆讲中国革命的红色故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效方式,革命纪念馆是红色故事核心的呈现载体。当前,讲好红色革命故事仍旧存在阻碍,问题主要在革命文物展示利用、展厅布置与环境以及参观受众等方面。文章从革命纪念馆讲好红色故事的不足、利用革命纪念馆讲好红色故事的意义以及如何讲中国革命的红色故事展开讨论,让人们真正走进革命纪念馆,了解中国革命的红色故事。
    • 陈丽竹; 张帆
    • 摘要: “革命”作为深刻影响中国现代历史进程的关键词之一,在整合与重构20世纪上半叶中国各个阶层政治力量的同时,也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安娜·西格斯、弗里德里希·沃尔夫等人为代表的德语左翼作家选取中国革命为题材,塑造了廖汉新、泰扬和林家明等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左翼作家将充满激情的革命畅想与诉诸意识形态话语的政治秩序相结合,在政治神话这一话语框架与叙事旨归下勾勒革命英雄从迷茫到觉醒的成长历程,书写他们在革命话语规约下的爱情体验,重构“英雄之死”的美学与政治价值,从而揭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世界性意义,推动了中国革命在世界文学谱系中的接受。
    • 杜志河
    • 摘要: 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李德、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加上国民党军队的残酷“围剿”,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长征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历史大转折,也是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一次大变局。最终,中国共产党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树立战略眼光、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民立场,实现了化危为机,保存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并很快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 高毅
    • 摘要: 概述和点评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中法关系史研究的主要成果,认为成就主要体现在这几个问题上:一是首次注意到了13世纪中叶来华的法王和教皇使臣的有关记述的特殊重要性,并进行了译介;二是深入探讨了17至18世纪中法科技交流对中国科学现代化的奠基作用,以及对西方乃至整个人类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三是大幅度深化了有关中国文化对欧洲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影响的研究;四是开始注意到清末以来法国革命文化对中国革命进程的积极影响,并做了许多初步的探析。这些研究进一步凸显了中法文化交流在推动世界文明进步方面的特殊意义。
    • 裴艳丽; 汪季石
    • 摘要: 大别山革命老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在党组织创建时期,大别山革命老区创建了具有共产党早期组织性质的组织——“共存社”,走出了三位中共一大代表;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了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此外,大别山革命老区还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和刘邓大军战略跃进的落脚地,更是中国革命走向全面胜利的转折地。在中国革命的历次重大转折时期,大别山革命老区党组织和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 杨静
    • 摘要: 在浩瀚的中国文艺作品中,涌现出很多优秀、经典的中国革命史文学作品,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讴歌了革命者精神,成为中小学德育的优秀素材。本文以小说《红岩》阅读为例,对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整本书阅读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究。
    • 薛庆超
    • 摘要: 统一战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时期酝酿、形成,并不断发展深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创建民主的联合战线,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抗战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中华民族,万众一心战胜强敌;解放战争时期,形成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赢得革命胜利。历史证明,能否正确认识、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直接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深入研究中国革命视域下中国共产党与统一战线的丰富经验,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长远的现实意义。
    • 孙景宇
    • 摘要: 在世界历史进入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之后,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的创新发展做出了原创性贡献。在20世纪,中国共产党对十月革命后世界革命新局面的认识形成了“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的思想,对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认识形成了“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对冷战后世界发展潮流的认识形成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使社会主义在适应20世纪世界交往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认识形成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引领21世纪世界交往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的新境界。
    • 项元顺; 丁俊萍
    • 摘要: 毛泽东十分注重对于中国国情的分析和研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毛泽东主要通过实地调查,运用阶级分析法和唯物辩证法对中国国情进行研究.在分析研究中国农村实际、中国革命形势和国际形势的基础上,毛泽东形成了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正确分析,对中国革命的任务、形势和道路的科学认识以及对实践与认识关系的规律性认识.考察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毛泽东对于中国国情研究的指导原则、实践方式、理论成果及其重要影响,不仅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国情研究的重要性,也可以为我们在新时代加强中国国情研究提供历史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