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个世界

三个世界

三个世界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281篇,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外交、国际关系、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1篇、专利文献394319篇;相关期刊257种,包括求实、实事求是、党史文苑(学术版)等; 三个世界的相关文献由305位作者贡献,包括胡家祥、士心、夏圆圆等。

三个世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1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394319 占比:99.93%

总计:394600篇

三个世界—发文趋势图

三个世界

-研究学者

  • 胡家祥
  • 士心
  • 夏圆圆
  • 成尚荣
  • 朱高建
  • 李建中
  • 李文竞
  • 李松涛
  • 杜世洪
  • 王中忱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曾向红; 田嘉乐
    • 摘要: 不同时期的国际统一战线肩负不同使命。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以共同发展为导向、以合作共赢为核心,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人类共同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区别于旧式国家结盟、契合时代发展要求、致力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共赢,融入了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内核的价值。基于旧式国际统一战线的局限性、国际统一战线构建基础从单一向多元的演变等诸多因素,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构建不能单纯以"主体划线"来确定团结对象,而应实施以"领域为界"为主、以"主体划线"为辅的构建逻辑。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坚持以"领域为界"为主、以"主体划线"为辅的构建逻辑,将推动形成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全新领域布局。
    • 刘小伟
    • 摘要: 小学阶段学生习作表达能力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紧密契合了学生习作的表达特点。教材从低年段一句话说丰富的世界到中年段几句话说清楚的世界,再到高年段整篇说具体的世界的顺序进行编写,教师可据此深入解读教材的表达编排特点,明晰学生习作的能力点,稳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 时守礼
    • 摘要: 童话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体现为帮助学生紧扣“这一篇”想象方式,通过“感知、理解、运用”三维路径内化,形成童话思维。同时理解三个世界:作者创作的心理世界、童话文本的想象世界、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
    • 郭文革; 唐秀忠; 王亚菲
    • 摘要: 元宇宙的兴起凸显哲学二元认识论的一个缺陷——把“媒介”排除在人类认知之外。柏拉图“洞穴隐喻”可能是最早的元宇宙雏形,20世纪媒介开始进入哲学研究的范畴,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和媒介环境学说为解释互联网哲学本质,解读媒介技术与物理世界、与人类认知的关系提供了富有洞见的理论框架。本文依据“三个世界”框架,从媒介技术与物理世界、人的认知的关系,讨论了元宇宙、平行世界、数字分身等概念的含义。进而从媒介技术自身演进的视角,分析了数字媒介技术的修辞特征。由于游戏、VR技术带来了一种用“活”的表达方式呈现“活”的知识的新修辞手段,将推动学术研究出现一场“范式”革命。
    • 孙景宇
    • 摘要: 在世界历史进入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之后,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的创新发展做出了原创性贡献。在20世纪,中国共产党对十月革命后世界革命新局面的认识形成了“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的思想,对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认识形成了“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对冷战后世界发展潮流的认识形成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使社会主义在适应20世纪世界交往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认识形成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引领21世纪世界交往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的新境界。
    • 张旗
    • 摘要: 波普尔是当今伟大的哲学家,他发明了科学增长的四段图式:P1→TT→EE→P2,其中P1代表问题,TT表示试探性理论,EE表示试探性排除错误,P2代表新的问题。波普尔对科学哲学有很多贡献,如他否定了培根的归纳法,主张证伪的方法而反对证实的方法。他颠覆了关于真理的概念,反对将理论与真理联系起来,即使是相对真理。他认为,人不能认识真理,只能探索真理,接近真理,并提出"逼真性"与"逼真度"两个概念,从而否定了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这一对矛盾的关系。他提出,科学理论的发展不是一个量变递增的过程,而是新理论取代旧理论的质变过程,是新范式战胜旧范式的科学革命。他认为,可证伪性、可错性是科学的本质特征,同时也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根本标准。传统的认识论将宇宙划分为物质的与精神的两个世界,波普尔认为宇宙是多元的,多层次进化的,其性质是多样的,可分为三个层次或三个世界。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即:物理世界(世界1)、精神世界(世界2)和客观知识世界(世界3)。世界3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产物,是人造的;另一方面,它同时也是超人类的,即超越了自己的创造者。波普尔石破天惊地提出了科学哲学的许多惊世骇俗的理论,将科学哲学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打破了科学界传统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哲学理论的核心是证伪主义,证伪就是试错,反驳,批判。只有经过证伪的理论(猜测,假说)才能称之为理论。中国科学需要波普尔理论,中国科学上不去,与我们没有证伪思想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必须拨乱反正,改弦易辙,采取批判的态度,反驳的方法,敢于试错,这样,中国科学才有希望。
    • 孙昌璞
    • 摘要: 基于"物质一元论"的观点,文章阐述了量子力学如何描述微观世界的客观属性.文章认为,由于采用了不具唯一性的波包塌缩假设,哥本哈根诠释对哲学基本问题构成的挑战并非根本性的,有人由此得到物质-意识不可分的结论在科学和哲学都是不严谨的.针对卡尔·波普尔"三个世界"哲学,文章基于量子测量理论描述了多个观察者如何对微观系统进行探测,形成客观的量子测量,产生微观世界的客观知识,从而对波普尔的客观知识世界(世界3)给出了基于量子力学本体论的哲学解读:物质世界(世界1)与精神感知世界(世界2)的物化载体(认识主体)相互作用,形成二者的关联和纠缠,它们对应了主观世界在内的精神感知全体,其中具有客观性的部分构成了微观世界的客观知识.文章还指出,伴随着微观系统客观知识世界的形成,信息从物质世界流向主观客体,信息流的指向定义了不同于通常物质世界的精神感知的物化载体.
    • 桑新民
    • 摘要: 随着新冠病毒在全球扩散,人类文明面临疫情的严酷拷问。对教育而言,其在社会中处于何种地位?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肩负什么样的使命与责任?学校课堂将向何处去?这些在常态社会中很少有人思考的大问题,在本次疫情中现实而尖锐地呈现在教育工作者面前。对这些难题的深度反思,有助于教育在返璞归真中健康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