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外交

中国外交

中国外交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594篇,主要集中在外交、国际关系、中国政治、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17篇、会议论文77篇、专利文献3372篇;相关期刊888种,包括国际展望、国际问题研究、国际论坛等; 相关会议33种,包括第三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中国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第一届当代中国史研究学科前沿论坛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新进展与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等;中国外交的相关文献由1877位作者贡献,包括宗道一、李海龙、吴建民等。

中国外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17 占比:42.19%

会议论文>

论文:77 占比:1.29%

专利文献>

论文:3372 占比:56.52%

总计:5966篇

中国外交—发文趋势图

中国外交

-研究学者

  • 宗道一
  • 李海龙
  • 吴建民
  • 陈向阳
  • 王逸舟
  • 金正昆
  • 金灿荣
  • 杨洁勉
  • 凌胜利
  • 赵晓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黎; Nasrat Hameedullah; Makam Khan Daim
    • 摘要: 2001年,美国成功推翻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但却未能完成阿富汗的重建。2021年8月15日,时隔20年,塔利班成功返回喀布尔。这一戏剧性变化让国际社会强烈要求塔利班必须有序建立一个温和、包容的政府,同时切断与极端组织的一切联系。由于阿富汗的地缘优势及其地理位置与中国毗邻,中阿两国不仅需要传承睦邻友好关系,而且中国意图在阿的国家重建中发挥建设性作用。面对美国已把中国视为全面战略竞争对手的国际环境,中国将如何参与阿富汗和平重建,备受国际社会关注。本文认为,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灵活推动多边机制参与阿富汗的国家重建。为此,上海合作组织将与联合国、二十国集团(G20)等多边机制积极协调,在维护地区安全、尊重多元文明与谋求共同发展的国际使命中扮演重要角色。
    • 王黎; Nasrat Hameedullah; Makam Khan Daim
    • 摘要: 2001年,美国成功推翻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但却未能完成阿富汗的重建。2021年8月15日,时隔20年,塔利班成功返回喀布尔。这一戏剧性变化让国际社会强烈要求塔利班必须有序建立一个温和、包容的政府,同时切断与极端组织的一切联系。由于阿富汗的地缘优势及其地理位置与中国毗邻,中阿两国不仅需要传承睦邻友好关系,而且中国意图在阿的国家重建中发挥建设性作用。面对美国已把中国视为全面战略竞争对手的国际环境,中国将如何参与阿富汗和平重建,备受国际社会关注。本文认为,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灵活推动多边机制参与阿富汗的国家重建。为此,上海合作组织将与联合国、二十国集团(G20)等多边机制积极协调,在维护地区安全、尊重多元文明与谋求共同发展的国际使命中扮演重要角色。
    • 陈积敏; 孙新平
    • 摘要: 斗争精神是斗争意识、斗争意志与斗争能力的有机统一。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来看,新时代中国外交发扬斗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道义基础与战略能力基础来看,新时代中国外交发扬斗争精神具备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但也面临着不少制约因素。因之,中国外交既要积极作为又要善于作为。这就需要弄清楚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的基本要求,做到“四个明确”,即明确斗争的时代性特征、明确斗争目的、明确斗争重点、明确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 赵光锐
    • 摘要: 亚太地区秩序变革的最终形态取决于大国的竞争,也取决于中国发展最终能达到的程度以及中国希望扮演的角色。中国要在地区秩序各方面扮演更加积极有为的建设性角色,还应恪守一些基本的战略底线。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不谋求亚太地区霸权,不在周边经营势力范围,是中国亚太角色的战略基石。不谋求地区霸权的角色定位,主要由中国各种“内生性”因素所决定。新时代中国需要在亚太秩序的稳定和变革方面与美国达成基本共识,增强亚太区域合作方面的战略互信。中国要明确界定不称霸、领导权、主导权等概念,处理好增强“地区能力”与不谋求地区霸权之间的关系,关注和引导国内有关中国角色的舆论,树立“亚太的中国”而不是“中国的亚太”的观念。
    • 杨洁勉
    • 摘要: 当前国际体系正处于新旧交替和质变飞跃的过渡期,筹划和推动新的国际体系建设是事关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冷战结束以来三十年的国际体系延续和发展了二战后国际体系的主体框架,处于突变后的渐变过程,世界在“后冷战体系”和“前多极体系”之间探索和徘徊。越来越多的非西方国家在批判过时的国际关系理论,国际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也在扶正祛邪中不断促进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前进。未来三十年世界将开启东西方力量相对平衡和世界多极化基本稳定的新时期,这一进程大体上与中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国际体系将从后冷战转型期朝着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演进,并最终成熟定型。中国在逐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进程中,应注重加强国际体系理论建设,准确把握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解决各自的发展问题和国际社会的共同挑战,对公平正义的普遍需求和供给的相对不足将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中国要着力解答当前和未来的时代命题,勾勒国际体系改革基本架构,进而促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断向前,推动实现公正、共同富裕的新时代目标。
    • 刘骞
    • 摘要: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正在根据面临的新形势、确立的新目标,通过“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来推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目标上,基于形势因素的“变”与“不变”,既要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又要保持“自身特有属性”;既要立足“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定位”,又要兼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策略上,基于主体因素的“亲疏远近”,既要追求“自身利益”,又要考虑“他国关切”;既要推进战略“走出去”,又要弥合“他者对中国认知偏差”。制度上,基于规范因素的“内外要求”,既要适应“制度建设的国内需要”,又要对接“国际制度体系的变迁”;既要参与对“现有国际制度体系”改革,又要在建立“新兴国际制度体系”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 郭志奔
    •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随着党中央领导集体实现新老交替,新时代中国外交变化的原因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建立外交领导力解释模式,理解党在外交事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有助于全面把握影响中国外交调整的变量关系与具体因素。中国共产党的外交领导能力体系主要由思想创新能力、机制协调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三个方面构成,其既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外交领域一系列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与中国共产党对外交领导力的形塑有着直接联系。
    • 路阳
    • 摘要: 因国共内战及东南亚侨居地当局对华侨的限制,至新中国成立前仍有1万余名华侨等待复员返回东南亚。本文主要基于中国外交部档案、部分地方档案及相关文献资料,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待返华侨概况、中国政府有关华侨复员的政策立场以及国际难民组织在华机构的变迁与华侨复员工作实践加以深入考察,力图再现这一时期“遣侨”实践与中外交涉的真实面貌。新中国政府虽然因各种原因未与国际难民组织这一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建立官方联系,但基于现实需要与该组织在华机构开展了务实、弹性的功能性合作,最终圆满解决了华侨复员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新中国政府与国际难民组织在华机构的交涉与合作不仅对解决华侨复员问题意义重大,也是当时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对外关系的一项重要实践,为中国处理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关系提供了经验借鉴。
    • 沈陈
    • 摘要: “中等强国”历来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作为一种概念却具有明显的争议性和模糊性。为了使“中等强国”在概念上更加清晰和可操作,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从制度主义、功能主义、理想主义、建构主义四种范式对“中等强国特征”进行探讨,增加了中等强国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但随着“中等强国特征”研究愈发意识形态化以及新兴国家的不断涌现,这种由行为特征倒推概念定义的研究路径与国际关系现实之间的脱节日趋严重,给相关研究和实践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作者提出应回归中等强国的基本意涵,将西方话语中的意识形态化定位拓展为利基下的等级—关系定位:首先选择关键指标,确定中等强国的相对实力;然后选择参照系,确定关系主体与中等强国的相互关系;最后选择利基领域,确定中等强国的权力基础。新的定位路径有利于祛除中等强国研究中普遍存在的西方意识形态色彩,也为中国在大国战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制定自“一条线”战略以后新的包含“中间地带国家”的外交政策提供有益借鉴。
    • 邢丽菊; 鄢传若斓
    • 摘要: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习近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着眼于全球化发展大势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而提出的普遍性价值,其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国情,具有承继性、创新性、包容性、时代性、先进性等特征,是对西方“普世价值”的超越。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应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文明互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