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世界革命

世界革命

世界革命的相关文献在1928年到2022年内共计476篇,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6篇、专利文献1165篇;相关期刊276种,包括前线、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北方论丛等; 世界革命的相关文献由463位作者贡献,包括高放、左凤荣、程玉海等。

世界革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76 占比:29.01%

专利文献>

论文:1165 占比:70.99%

总计:1641篇

世界革命—发文趋势图

世界革命

-研究学者

  • 高放
  • 左凤荣
  • 程玉海
  • 姜长斌
  • 张殿军
  • 王怀洲
  • 刘文汇
  • 周尚文
  • 姜毅
  • 张奎良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刘海军
    • 摘要: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便对"世界革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世界革命"理念。中国共产党早期对"世界革命"的认知,涵盖了"世界革命"的产生逻辑、主要形式、性质、前途、开端、领导力量等基本问题。同时,世界革命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认识"世界革命"的重要内容和根本落脚点,中国革命不仅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更是与世界革命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中国共产党早期对"世界革命"的认知带有浓厚的"苏俄"色彩、蕴含着世界革命是中国革命成功前提的理论命题、呈现出批判与建构同步等特点,这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状况以及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和理论实践水平相关。
    • 杨泰龙
    • 摘要: 民国成立后政局并未好转的现实,让知识分子对以改换国体为目标的政治革命倍感失望.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证明西方国家宣称的民主、自由、平等,不过是强权的遮羞布.对中国和世界的同步失望,导致了改造世界的强烈诉求和对世界上层精英的反感.知识分子开始寻找政治革命之外的革命途径,并从改造世界的立场上分析和思考革命问题.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契合时代心理需要,得到广泛传播和运用.社会底层和上层精英的对立构成知识分子眼中世界的基本架构和基本矛盾,推翻资本主义成为首要目标,以经济革命为表征、世界革命为依托的社会革命成为中共的基本主张,决定了中共一大纲领关于革命问题的基本阐述.
    • 贾凯; 黄静
    • 摘要: "世界革命"是20世纪初期列宁提出的关于推动世界范围内推翻各国资本主义、实现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学说和实践.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有机建立起来,其最初成果便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作为中共宣传骨干力量的中共留法群体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革命理论,特别是列宁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问题的构想,对世界革命与中国革命、国民革命与阶级革命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有益探索,并反驳了各派政治势力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攻击和曲解,由此初步建构起国民革命话语体系.
    • 巫祖钰
    • 摘要: 共产国际的建立和发展与共产主义思想、目标密切联系,共产国际继承和光大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各支部中大力推广了苏联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实践经验.共产国际以自己理解的共产主义思想与当时的法西斯主义、关门主义、无政府主义、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划清界限.共产国际各支部大都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组织,对共产主义事业忠贞不贰,但也带有历史的局限性.各支部主要是把俄国式的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其"世界革命"的口号和策略带有严重的输出革命倾向.今天我们重新审视共产国际及其共产主义策略,要站在历史立场上做出辩证的分析,要结合构建新型党际关系的使命,从中寻找教益和教训.
    • 齐高龙
    • 摘要: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至今仍然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其争议的核心在于"东方社会理论"与"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之间是否具有直接的承继关系。部分学者存在对马克思恩格斯"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片面性误读和过于主观性的解构。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回应和诠释其设想的实质。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是二人凭借其一以贯之坚持的世界革命理论在对俄国革命形势做了过于乐观判断的新发挥,这一设想与东方社会理论并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
    • 蒲传新; 樊明方; 杨芳
    • 摘要: “五四运动”前,致力于启蒙的先进知识分子侧重于把西方列强看做世界先进文明的化身,并未刻意强化其侵略者的身份,更愿意相信中国落后的原因在于自身.一战后,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文明的先进性产生怀疑,西方列强作为侵略者的身份就更加明显.先进知识分子普遍关注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色彩”,对其颠覆世界资本主义的口号报以浓厚兴趣,折射出他们内心长期以来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强烈不满.而苏俄基于国际主义原则和国家利益的需要,也开始引导中国实行彻底的反帝政策,它为中国的民族危机提供了新解释——中国落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国际资本主义的压迫.这种解释引起激进知识分子的强烈共鸣.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迅速接受了国际主义思想,并拿它作为认识和解决中国问题的工具.国际主义者主张推翻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不加区别地反对一切帝国主义.半殖民地的中国要实现民族独立则必须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集中力量打击最主要的敌人.由此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迫切任务.回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心路嬗变的历程,不仅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极端重要性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也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指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 耿殿龙1
    • 摘要: 借助列斐伏尔空间理论来阅读1931年到1933年的中央苏区新诗文本,可以看到在世界革命理论和''无产阶级没有祖国''''拥护苏联''等观念涂抹的苏区空间里新诗作者所持的坚定的无产阶级国际立场,并进而探究出在国共两党的对抗性空间里,中央苏区新诗''反帝国主义国民党''核心主旨出现的原因,加深对中央苏区新诗文本中''祖国''''红旗''''鲜血''等意象及黑暗和光明截然不同的精神所指的产生之认识。反过来,中央苏区新诗营造的这种精神与意象也再生并加强了无产阶级政治空间的革命色彩,让苏区空间带有鲜明的中共和苏联的意识形态特点。
    • 葛静波; 张昭军
    • 摘要: 1924年至1925年,李春蕃(后改名柯柏年)将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前六章内容以《帝国主义》为题相继刊发在《民国日报·觉悟》上,继而以《帝国主义浅说》为名正式出版。列宁《帝国主义论》的译介为时人理解"帝国主义"概念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中共的反帝方针特别是"世界革命论"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此同时,列宁《帝国主义论》的译介引起了孟森与研究系对列宁帝国主义概念的质疑,更招致了国民党戴季陶等人对列宁学说与"世界革命论"的攻击。国民革命时期,列宁《帝国主义论》的译介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道路,其论争也呈现了各界对于反帝问题的不同认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