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阎连科

阎连科

阎连科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9篇、会议论文3篇、相关期刊444种,包括文学教育、平顶山学院学报、青年文学家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百年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中国话语”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八届年会等;阎连科的相关文献由781位作者贡献,包括阎连科、艾翔、梁鸿等。

阎连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9 占比:99.71%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29%

总计:1022篇

阎连科—发文趋势图

阎连科

-研究学者

  • 阎连科
  • 艾翔
  • 梁鸿
  • 刘保亮
  • 张学昕
  • 陈思和
  • 姚晓雷
  • 韦永恒
  • 陈英群
  • 常丽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黄汉平; 李智; 刘汉波
    • 摘要: 张炜与阎连科都通过写作思考传统乡土遭遇现代性这一问题。张炜采用了重建乌托邦的叙事策略,他试图划分传统与现代的边界,重塑道德乌托邦;阎连科则采用了解构乌托邦的叙事策略,演绎了乡土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种种荒诞。虽然二人使用的叙事策略不同,但本质上二人都陷入了一种简化操作、自我复制的创作模式。这种创作模式令传统乡土与现代性关系的书写沦为顺应大众想象、迎合大众阅读口味的消费生产,反映出知识分子型作家在乡土文学创作过程中把握自我定位的巨大难度。
    • 墨白
    • 摘要: 《2021年河南文学作品选﹒中篇小说卷》共选入九部作品,作者分别为60后、70后、80后和90后,不但年龄呈阶梯形,而且分布广泛:维摩来自黄河流域的豫西;赵大河、罗尓豪来自伏牛山腹地的豫西南;安庆来自太行山脚下的豫北;张运涛、邵远庆、李知展、甄明哲、王苏辛的故乡分布在淮河流域的豫东与豫东南地区,他们和如今活跃在文坛的刘庆邦、周大新、张宇、朱秀海、行者、刘震云、阎连科等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河南作家,还有60年代出生的李洱、冯杰、汪淏,张晓林、柳岸、赵文辉,70年代出生的周瑄璞、乔叶、梁鸿、李清源、陈宏伟,包括80年代出生的南飞雁等,有着共同的身份背景,这个背景就是农村,他们都是农民的后代。
    • 胡阳
    • 摘要: 阎连科是当代文坛最受关注的作家之一。自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天麻的故事》以来,他近40年的文学创作基本都扎根于河南耙耧山脉,苦难长篇《日光流年》中“三姓村”的英雄悲歌正是被置于耙耧山脉背景下。“三姓村”的英雄悲歌的特点主要有三:一是英雄的困窘——从拷问到审判,主要指共同体下的道德拷问和轮回宿命下的生命审判;二是英雄的宿命——循环往复,主要从西西弗斯的循环宿命来考察《日光流年》文本的外在叙事结构;三是英雄的注脚——悲情意象:尝试解读文本设置的几处意象。疾病使“三姓村”人的命运像西西弗斯一样在起点和终点不断徘徊,奏响英雄式悲歌。
    • 郑冰心
    • 摘要: 《她们》书写了乡村女性群体在中国伦理社会下的命运,展现了女性的悲欢、婚嫁、生育等场景。阎连科以男性作家的身份,关照另一个性别群体的生命,为她们立传,替她们言说。作家割裂的言说姿态背后,是他对不同性别的言说心态之别,尽管作者的写作存在跨越性别写作难以避免的局限,不可否认的是其书写的勇气与意义。
    • 王春林
    • 摘要: 近些年来,虽然面临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生存与写作困境,但作家阎连科的写作意志却丝毫未见衰减,在继续从事他最得心应手的小说创作的同时,他也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带有鲜明自传性色彩的非虚构文学这一文体的写作上。从《我与父辈》到《田湖的孩子》,再到这一部《她们》(载《收获》杂志2020年第2期),阎连科非虚构文学写作的视野始终未曾脱离那块一直让他魂牵梦绕的苦难深重的故土。尽管有着鲜明的自传性色彩,但占据文本中心地位的,却又并非阎连科自己,而是包括他家族成员在内的那些父老乡亲。我们都知道,作为一位曾经的农裔军人作家,阎连科的一系列小说作品所讲述的故事,很多都发生在一个叫做“耙耧山脉”的地方。
    • 李灿阳
    • 摘要: 自阎连科频频荣获国内外大奖以来,国内对阎连科作品的研究日益兴盛.学术界对阎连科作品研究呈现阶段性特征,即解读具体作品、探究创作方法、阐释总体状况三个阶段.阎连科作品研究从零星研究期到研究热潮期再到研究多元化期,最终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研究局面,并逐步走向了专业化、成熟化、系统化.
    • 韩爱强
    • 摘要: 2008年,著名作家阎连科聚焦"高校知识分子"的长篇小说《风雅颂》在刊物《西部·华语文学》甫一发表,就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批评者认为,该作品明显影射北京大学,诋毁高校人文传统,肆意将高校知识分子形象妖魔化.作家阎连科在《风雅颂》出版单行本时,对初刊本进行了大量的增删和修改.后来,阎连科在其他版本中又进行了简单的修改,并对初刊本的内容进行了部分还原.本文通过"对校法"找出各版本之间的不同,并考察版本修改背后的各种影响因素,从而为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提供一种新思路.
    • 刘子凡
    • 摘要: 阎连科的作品充满了荒诞、玄幻、奇谲的叙事,在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体验的同时,也招致了批评界的广泛热议。阎连科“神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形成,与其农村生活的经历、民间文化的滋养息息相关。《受活》和《炸裂志》这两部长篇小说充满了民间经验、民间文化的因子。民间真实是阎连科小说的起点和归宿。
    • 韩爱强
    • 摘要: 2008年,著名作家阎连科聚焦"高校知识分子"的长篇小说《风雅颂》在刊物《西部·华语文学》甫一发表,就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批评者认为,该作品明显影射北京大学,诋毁高校人文传统,肆意将高校知识分子形象妖魔化。作家阎连科在《风雅颂》出版单行本时,对初刊本进行了大量的增删和修改。后来,阎连科在其他版本中又进行了简单的修改,并对初刊本的内容进行了部分还原。本文通过"对校法"找出各版本之间的不同,并考察版本修改背后的各种影响因素,从而为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提供一种新思路。
    • 王俊虎; 张颜琪
    • 摘要: 阎连科和王小波都擅长用荒诞叙事的笔触描摹世间万物,相比于阎连科延缓情节的叙事慢节奏,王小波则善于压缩时间营造直上云霄的叙事效果;两人对文本语言美感的追寻同样执着而热烈,但阎连科常常将绘画、音乐、建筑的感性三美融合于一体,塑造属于自己的艺术画面,王小波更多地以英国式的理性经验打破时代神圣的藩篱,诉说自己的处事哲学;不同的修辞方式也带来异样的情感体验,阎连科以通感为主的修辞艺术带来的压抑的艺术氛围远不同于王小波采用夸张所表露出的明朗情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