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乡村女性

乡村女性

乡村女性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165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世纪桥、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八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博士生论坛等;乡村女性的相关文献由10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敏、王爱军、秦香丽等。

乡村女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5 占比:1.8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6165 占比:98.15%

总计:6281篇

乡村女性—发文趋势图

乡村女性

-研究学者

  • 张敏
  • 王爱军
  • 秦香丽
  • 乔晓光
  • 吴静
  • 崔彦玲
  • 戴哲
  • 方依德
  • 李聪颖
  • 李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摘要: 2005年,年仅14岁的杨丽,做了一件让村里人觉得相当大胆的事儿:独自到县城参加一场名为“多彩贵州”的刺绣比赛。那套苗族盛装里藏着她的小心思:穿着全套刺绣的苗族服装给自己加点印象。那时候,杨丽所在的公俄村,只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柳川镇下的一个小村庄,附近没有通车,到县城需翻山越岭走上整整一个小时。
    • 程楠
    • 摘要: 3月23日,北京星巴克公益基金会宣布,向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定向捐赠635万元人民币,共同启动“星绣未来”乡村女性经济赋能与非遗传承项目项目计划遴选出50名女性非遗带头人,在3年内帮扶她们及其合作社共1250名女性开展非遗创业。项目还将重点支持15支乡村女性创业团队,通过赋能、孵化、推广等方式,助力其就业、创业,促进非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加速非遗文化的传播。
    • 朱琳
    • 摘要: 2022年4月,北京星巴克公益基金会宣布,向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定向捐赠635万元,共同启动“星绣未来”乡村女性经济赋能与非遗传承项目。项目计划遴选出50名女性非遗带头人,在3年内帮扶她们及其合作社的1250位女性开展非遗创业。项目还将重点支持15支乡村女性创业团队,通过赋能、孵化、推广等帮助其就业、创业。
    • 李一凡
    • 摘要: 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核心,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发展占人口总数一半以上的女性教育,更是意义深远。基于CFPS(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20年的数据,研究乡村女性受教育程度对个人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教育水平对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是影响个人收入最重要的变量;收入随着学历的提升而上升;教育差距是导致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提高受教育程度,是乡村女性积累人力资本、突破贫困文化束缚、提高社会经济地位、切断贫困代际传递之根的关键方法。
    • 程楠
    • 摘要: 4月20日,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以下简称友成基金会)与摩根大通共同启动"乡村女性经济赋能计划"二期项目,通过为乡村女性提供全方位的电商创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孵化指导以及资源对接,帮助她们在当地就业创业,推动中国部分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以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友成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表示:"在脱贫攻坚期间。
    • 刘阳扬
    • 摘要: “非虚构”写作以田野调查和访谈为主要形式,强调“真实性”和“在场感”,以悲悯情怀和批判眼光关注社会变局中的城乡冲突,反映现代化进程中的诸多问题。以乡村女性为叙述对象的新世纪“非虚构”文本,从“乡村文化”、“欲望叙事”和“第三性”等视角,表现女性所负担的高强度的劳动和被束缚的天性,揭示现代城乡结构中女性的生存困境和心理创伤,并探讨其背后的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内涵,体现出作者对个体生存境遇的深切思考。通过对女性形象的不同呈现,新世纪“非虚构”写作勾连起女性声音与历史叙事,以个体话语缝合乡村经验,补充和重塑了文学版图中的乡村女性形象。
    • 王春林
    • 摘要: 近些年来,虽然面临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生存与写作困境,但作家阎连科的写作意志却丝毫未见衰减,在继续从事他最得心应手的小说创作的同时,他也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带有鲜明自传性色彩的非虚构文学这一文体的写作上。从《我与父辈》到《田湖的孩子》,再到这一部《她们》(载《收获》杂志2020年第2期),阎连科非虚构文学写作的视野始终未曾脱离那块一直让他魂牵梦绕的苦难深重的故土。尽管有着鲜明的自传性色彩,但占据文本中心地位的,却又并非阎连科自己,而是包括他家族成员在内的那些父老乡亲。我们都知道,作为一位曾经的农裔军人作家,阎连科的一系列小说作品所讲述的故事,很多都发生在一个叫做“耙耧山脉”的地方。
    • 吴菲
    • 摘要: 乡村女性使用短视频进行自我呈现,是积极进行社会交往、参与公共事务和勇于自我表达的实践行为。然而在乡村女性的短视频自我呈现中仍旧存在着显性和隐性的数字鸿沟,影响女性参与程度、呈现效果及主观意愿的有效表达。加快弥合数字鸿沟与数字中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相一致,是促进性别平等的有力举措,是推动女性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女性价值的重要路径。弥合数字鸿沟需要从接入鸿沟、技术鸿沟和性别鸿沟等层面分别着力,通过夯实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媒介平台赋权效力、提高乡村女性主体意识,从而构建良性的媒介传播生态,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中的“她力量”。
    • 刘乐乐; 张淑华
    • 摘要: 新媒体的赋权功能促进了乡村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为其成长提供了无限可能.研究发现,乡村女性作为传统社会的"弱势"群体,通过对新媒介技术的掌握和使用,可以打破传统话语控制模式,改变乡村传播场域中的男性一元中心格局,实现自我赋权和构建新的社会角色与身份.乡村女性由"弱者"到"自主""自立"的身份变迁过程,为乡村振兴语境下乡村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和乡村多元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契机和思考.
    • 王凤华
    • 摘要: 新世纪以来的"乡村女性进城"叙事的文本中,建立在城市现代化消费经济基础上的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成为乡村女性出走的直接诱因;受到城市现代文明感召,挣脱父权制家庭束缚后走进城市,成为"娜拉出走"的选择.通过研究新世纪以来"乡村女性进城"的叙事动因,剖析乡村女性这一容易受到忽视的群体在现代化背景下的行为选择和心理轨迹,从微观层面审视当代文学进城叙事中的现代化问题,关注现代语境下的个体发展与乡村、城市异质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