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卡夫卡

卡夫卡

卡夫卡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325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4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32719篇;相关期刊1175种,包括文学教育、名作欣赏、青年文学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首届全国文艺学与美学青年学者论坛等;卡夫卡的相关文献由2505位作者贡献,包括曾艳兵、谢有顺、卡夫卡等。

卡夫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47 占比:2.3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32719 占比:97.61%

总计:135967篇

卡夫卡—发文趋势图

卡夫卡

-研究学者

  • 曾艳兵
  • 谢有顺
  • 卡夫卡
  • 赵山奎
  • 余华
  • 叶廷芳
  • 吴金涛
  • 姜智芹
  • 胡志明
  • 钟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钱敏; 赵丽岳
    • 摘要: 成为一名作家,是他年少时的梦想。老师的激励、大学时期的坚持和走上社会后对文学持续不灭的热爱,最终成就了他。除了代表作《婚后的卡夫卡》《韦镇小道》《铁皮鼠》,他还是经典畅销书《纸牌屋》《北平无战事》《敦刻尔克》的出版人,参与制作过《致青春》《北平无战事》《八月未央》等大热影视剧。作家、出版人、制片人……你很难用一个身份定义他。他,就是盛世肯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CEO林苑中。
    • 摘要: 曾艳兵,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主编、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天津市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西方文学与中西文学比较研究、后现代文学文化研究、卡夫卡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顶目“卡夫卡与中国文学、文化之关系研究”。出版《东方后现代》《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卡夫卡与中国文化》《卡夫卡研究》《卡夫卡的眼睛》《走向比较诗学》《后现代文学文化论稿》等多部学术专著,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国外文学》《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另发表译文及学术随笔数十万字。在本刊发表的论文有:《西方文学“源头说”之源头》(2020年第8期)、《“共同体焚毁”之后:论卡夫卡的当代意义》(2022年第1期)。
    • 胡作友; 朱晗
    • 摘要: 20世纪初的战争灾难带来了“世纪末”的情绪,西方作家不约而同地在小说中描写了一个个废墟世界,使废墟意象成为人类经验的普遍隐喻。而20世纪初的中国现代文学并不存在废墟文学的土壤,张爱玲凭借着自身敏锐的感受力和对外国文学的自我接受,创造了具有废墟美学风格的文学作品,触摸到了西方废墟美学的脉搏。废墟文学书写着现代社会的流离、现实与传统的割裂,体现了人们思想的迷茫和心灵的绝望,表现了中西作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深切忧患与思考。通过废墟书写,中西作家重新赋予破碎世界以新的意义。废墟是对时间的记忆,也是一种唤醒过去、记录当下的载体,时间成了过去在现在里的显现,在现在中被认知。因此,中西废墟书写通过一个个支离破碎的世界,以寓言为其表征形式,表达了作家们的一种共同的救赎愿景。
    • 赵润发; 娄渊胜; 叶枫; 石宏
    • 摘要: 随着工业4.0的到来,互联网与工业结合愈发紧密,但工业大数据规模大、类型杂、质量低的特点导致大量设备数据无效且企业人员无法正确监测到设备信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Flink的工业大数据平台。以企业传感器数据为基础,用Flink将不同类型的数据发送至消息管道Kafka中暂存数据,用Flink对Kafka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实现工业大数据的查询与预警,与当前典型的两个大数据平台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由Flink和Kafka集成的工业大数据平台,能更清晰高效地查询到设备数据且能够更快速地实现对企业设备的预警。
    • 郝燕
    • 摘要: 在卡夫卡的小说《审判》中,主人公K虽无罪,却被判处了死刑,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由“多数的暴政”所致,多数利用其决定性力量将自身的意志上升为法律,并以此“恶法”迫害少数。小说中多数对K实施的暴政体现了生活在奥匈帝国的犹太人的生存困境,传达了卡夫卡对即将到来的共和国的担忧。为防止“多数的暴政”,首先应赋予法院法律审查的职能,使少数人享有可以向法院提出审查法律合宪性的权利;其次应强化法院机构的功能,树立司法权威。
    • 曾艳兵; 贾思稷
    • 摘要: 卡夫卡的小说描绘了共同体的焚毁,预示了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卡夫卡一生似乎缺乏统一的坚定的宗教信仰,但他始终不缺乏对个人乃至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这种关怀就是深藏于内心的“不可摧毁之物”。在卡夫卡那里,希望是有的,但似乎不在这个星球上。逃出地球,流浪地球,或者就是人类最后的希望。卡夫卡最终抛弃了一切,他选择了创作,因而拥有了最后的希望。卡夫卡的作品总是纠缠在死亡与自杀这些致命的问题上,正如卡夫卡也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深陷其中一样。在卡夫卡看来,那些最有意义的书就是一些类似自杀的书,“一本书必须是一把能劈开我们心中冰封的大海的斧子”。
    • 基语馨
    • 摘要: 卡夫卡在其作品中常以抽象荒诞的形式深刻表现父权制下人的异化主题,然而小说《变形记》中的人物形象并非简单地以抽象符号的形式存在,从中仍能发掘出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下的变异,所以对《变形记》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具有一定价值的。在女性主义批评视角与福柯话语权力理论下,通过纵向比较葛蕾特人物性格的变异与横向剖析其性格在人际关系中的发展,可以进一步揭示卡夫卡笔下父权秩序的多重面相,即在“非理性的、荒诞的”传统父权秩序的消亡史中揭示一种更加“理性的、隐蔽的”权力秩序的诞生。
    • 王冠
    • 摘要: 卡夫卡的小说《在流放地》中有一种强烈的诺斯替主义的色彩。基于诺斯替主义的核心特征和主要气质,本文探究《在流放地》中这种强烈的诺斯替主义色彩产生的原因,旨在说明卡夫卡的这个作品为什么会在某些方面与其暗合。
    • 周红霞
    • 摘要: 周老师:在《花之歌》中,黎巴嫩作家纪伯伦展开奇特的想象,使自己“变形”为花;在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由人“变形”为一只虫;在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会七十二变……如果你也有一次“变形”的机会,你想变成什么?今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如何写好“变形记”。文君:从“变形”这个词可以看出这是一篇想象作文。我们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写出自己“变形”后的经历。
    • 张丛皞; 王雨晴
    • 摘要: 先锋文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文学的不断冲击,以及现实主义文学范式不断实践和革命的寻路历程中发生的,而这本身就包含了西方文化思想成果与作家个人气质和艺术品格之间的接触、选择和转述的互动,并逐渐激活和筑起了文学共同体的稳固的带有明确价值目标的新的文学规范。余华曾将自己80年代的阅读经历称为“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这个旅程与余华80年代的写作风格的转换是同行共进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