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活》
《受活》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13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篇、专利文献21657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重庆社会科学、广西社会科学、文教资料等;
《受活》的相关文献由134位作者贡献,包括陆汉军、仇峰、刘再复等。
《受活》—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1657篇
占比:99.37%
总计:21795篇
《受活》
-研究学者
- 陆汉军
- 仇峰
- 刘再复
- 刘子凡
- 华静
- 周春英
- 孙郁
- 宋凤娟
- 岳朝杰
- 曹玉霞
- 杨子彦
- 汤玲
- 王维良
- 程光炜
- 聂艳华
- 董雪娟
- 赵秀莲
- 陈国元
- 陈舒劼
- 雷超
- 韦永恒
- 丁帆
- 万寸玉
- 万良慧
- 任青雅
- 何理璐
- 何金花
- 余夏云
- 侯云峰
- 俞小霞
- 冯强
- 冯明肖
- 冯明肖1
- 刘伟
- 刘军平
- 刘宏志
- 刘曦
- 刘波
- 刘璐
- 刘秀丽
- 南帆
- 卡洛斯·罗杰斯
- 卫毅1
- 吕兆芳
- 吴义勤
- 吴晓东
- 周全星
- 周梦琴
- 喻双
- 姚晓雷
-
-
高亮;
仇峰
-
-
摘要:
英语中没有用来表达言者主观情感态度的句末口气词,译者应当重视口气词在英汉互译中的作用。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受活》中口气词“哩”的英译情况。从口气强度上说,口气词可分为强式口气词和弱式口气词。“哩”为强式口气词,多与高程度修饰范畴、量范畴等共现。在对“哩”字句翻译的过程中应当对这些成分予以重视。
-
-
刘子凡
-
-
摘要:
阎连科的作品充满了荒诞、玄幻、奇谲的叙事,在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体验的同时,也招致了批评界的广泛热议。阎连科“神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形成,与其农村生活的经历、民间文化的滋养息息相关。《受活》和《炸裂志》这两部长篇小说充满了民间经验、民间文化的因子。民间真实是阎连科小说的起点和归宿。
-
-
-
赵帝凯;
意莫冉
-
-
摘要:
阎连科的作品时常以魔幻与荒诞著称,他笔下的人物面对自然与乡土、历史与创伤、现实与暴力等,总呈现出强硬、沉重及赴死的姿态。但近年来,阎连科的作品似乎更娴熟于进一步处理抽象的性灵与人心等偏向“内面”的议题。在《受活》《炸裂志》《日光流年》等作品中,资本社会、现实矛盾、历史暴力及创伤等,都涉及宏大叙事(grand narrative)的主题及人物绝望的处境,这是阎连科的强项,但从《心经》始,一种以柔克刚、以轻为重的姿态,开始凸显出来。
-
-
刘子凡
-
-
摘要:
阎连科的作品充满了荒诞、玄幻、奇谲的叙事,在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体验的同时,也招致了批评界的广泛热议.阎连科"神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形成,与其农村生活的经历、民间文化的滋养息息相关.《受活》和《炸裂志》这两部长篇小说充满了民间经验、民间文化的因子.民间真实是阎连科小说的起点和归宿.
-
-
宋登安
-
-
摘要:
阎连科的新近散文集《她们》以女性为切入点,对乡村伦理关系及乡村文化进行了书写。更为重要的是,作者提出了女性之“他性”,即所谓“第三性”的观点,成为解读女性生存境遇和社会身份转变的理论依据之一;另一方面,不同于《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等小说中凌厉的叙事方式,阎连科在《她们》中以一种温和的笔调延续了苦难叙事的写作旋律。笔者以女性之“他性”为基点,以共和国成立初期和改革开放两个阶段为风水岭,对女性命运、社会身份的转变及其原因进行阐释,同时结合作品对阎连科笔下的苦难叙事进行分析。
-
-
-
刘宏志
-
-
摘要:
在当下,曾经在世界文学史上风光无限的现实主义似乎越来越过时了,著名作家阎连科在他的代表作《受活》的后记中,首先就极其严厉地批判了现实主义:“越来越感到,真正阻碍文学成就与发展的最大敌人,不是别的,而是过于粗壮,过于根深叶茂,粗壮到不可动摇,根深叶茂到早已成为参天大树的现实主义。”[1]。而且,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否定小说就是对现实的反映这种观点。
-
-
吴义勤;
陈培浩
-
-
摘要:
阎连科是中国当代文学上颇多争议但又很难绕过的作家。从1990年代至今,阎连科的《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风雅颂》《丁庄梦》《炸裂志》等作品虽褒贬不一,但几乎每一部都引发关注和热议。事实上,阎连科早在1970年代末就开始文学创作,1980年代就开始发表大量作品.
-
-
师新民;
马鹏瑶
-
-
摘要:
修辞在乡土文学作品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译者翻译时修辞认知转换恰当程度决定修辞在译文中的呈现效果.如何合理选择修辞认知转换模式,值得译者和学者深度探究.本文以《受活》英译本为例,从修辞认知转换模式出发,通过分析《受活》中的修辞认知,评析修辞认知转换模式,为乡土文学修辞认知寻求最佳转换机制,更好地实现修辞在乡土文学传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