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寓言化

寓言化

寓言化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电影、电视艺术、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专利文献556531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中国青年、南都学坛、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寓言化的相关文献由97位作者贡献,包括冯博一、张颐武、朱其等。

寓言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56531 占比:99.98%

总计:556621篇

寓言化—发文趋势图

寓言化

-研究学者

  • 冯博一
  • 张颐武
  • 朱其
  • 李运抟
  • 洪流
  • 王新玲
  • 许哲煜
  • 陈剑兵
  • 陈旭光
  • 霍俊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孟晨; 张磊
    • 摘要: 拉华加首部个人导演作品《旺扎的雨靴》是一部藏族儿童题材影片,导演对原小说从叙事结构、人物形象、情节编排方面进行大幅度改编。利用电影艺术的形式特征将雨靴的符号意义和藏区文化的意味深长视觉化。影像叙事呈现出寓言化表达和引人深思的哲理趣味。近年来,少数民族题材影片,特别是藏族影片,利用文化特性,将符号文化与本土故事有机结合,生发出独特的韵味。《旺扎的雨靴》以独特的藏区诗意手法讲述叙事策略和影像特征。
    • 陈旭光; 卢玥
    • 摘要: 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载体,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现实构成“镜像式”“寓言化”的“互文本”关系,亦是探析社会认知状况的重要“地形图”。近年来,不少影视作品以镜像或寓言的方式,表征或预示了当下社会伦理的某些微妙变化,它们直面时代现实,敏锐地关注道德问题,通过对人伦情感、家庭关系、婚姻爱情等多方面不断探索与呈示,力图全方位地阐释与重构其中蕴含的结构性变化存在。近期中国影视创作领域呈现出家庭模式巨变、社会模式裂变和精神文化模式变革等三种人伦关系更迭,而影视作品中表现的这些人伦关系、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的新变,有与时俱进、时代所趋的一面,但也有值得我们反思警醒的地方。
    • 姬志海
    • 摘要: 在外国现代、后现代"艺术真实"观影响下的残雪中短篇小说创作,可分为80年代中后期的"寓言化"写作、90年代的"迷宫化"写作和21世纪以来的"故事化"写作三个阶段。其前期的"寓言化"小说虽然成就斐然,但日益陷入自我重复的窘境。努力追求"突围表演"的残雪在其探索转型的90年代践行的两种"迷宫化"写作有得有失。21世纪后在实现美学范式的"象征化"转型以来,渐次确立了自身后期的"故事化"写作风格。一是在小说资源的汲取选择上既坚持先锋,又向中国传统文化有意靠拢;二是在小说内容上写实性、趣味性和故事性成分的大大加强;三是在小说内蕴上对以存在主义和主体间性为主导倾向的哲理胜境的努力开拓。
    • 罗良清
    • 摘要: 近十年来,我国"西游题材"动画电影虽然数量较多,但除了《大圣归来》获得了票房与口碑双赢外,其他则反响平平,更别说与迪士尼、梦工厂和皮克斯公司产品的动画电影抗衡了.从动画造型来看,我国"孙悟空"动画造型的探索在保持民族特色和跨文化尝试的撕扯中,面临了一些新问题;近十年我国西游动画再编码方式不断变化,也面临着走向低幼化、游戏化的现实问题;西游动画电影作为"民族寓言"符号隐喻,一方面讲述着孙悟空的当代故事,另一方面作为社会镜像,应该表征出不同时代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时代精神.
    • 刘江滨
    • 摘要: 宁新路是著名的散文家,有多种集子出版,且广有影响。近两年突然转向长篇小说写作,猛不丁地就有了两部作品问世,《财政局长》的余温尚未散尽,《转世天狼》(北京,东方出版社,2019)就又新鲜出炉。如果说他长期在财政部工作,写财政方面的现实题材驾轻就熟,那么,《转世天狼》就完全溢出了他熟稔生活的边界,在一个虚构的世界尽情驰骋。而且他的叙事充满了寓言化色彩,是现实的又带有非现实的魔幻味道,让我不禁想起了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的作品,故事只是一个好看的载体,对人性的深度开掘才是作者的真正目的。
    • 吴义勤; 陈培浩
    • 摘要: 阎连科是中国当代文学上颇多争议但又很难绕过的作家。从1990年代至今,阎连科的《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风雅颂》《丁庄梦》《炸裂志》等作品虽褒贬不一,但几乎每一部都引发关注和热议。事实上,阎连科早在1970年代末就开始文学创作,1980年代就开始发表大量作品.
    • 徐兆寿; 张哲玮
    • 摘要: 2019年2月,由刘慈欣科幻小说《流浪地球》改编的同名电影在全国各个地区同步上映,电影引发了现象级的社会讨论,让“科幻文学”这一小众文学类别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电影被热议的同时,学术界对科幻文学这一话题的探讨也从未缺席,对科幻文学与当今社会价值互相射映的探索也未曾止步。相较于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来讲,科幻文学因其始终被置于通俗文学的边缘处境而少有学者问津,其影响力也便略有不足,其受众只是它的爱好者,一般为少年时期曾喜欢科幻文学的成年人和正在喜欢中的青少年,较为小众。但即使是这样的小众文学,若仔细观察研究,仍然发现它还是与百年中国文学的大动脉相连,仍然具备一些基本的主题:宣扬意识形态、隐喻历史与现实、“寓言化”国家经验与未来预想。文学作品《流浪地球》的成功改编与《三体》近年来的广泛热议,其本质上都是对人类当下存在与国家现实主题的“寓言化”书写。它们的“广泛”影响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去审视百年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并结合影视改编与传播这一命题,为其寻找一条更为广阔的道路,使其在视听文明时代从小众走向前台,成为“大众”。即使这样的设想暂时无法实现,梳理它们也对科幻文学的创作与研究极为有益。
    • 赵春霞
    • 摘要: 《幸福的拉扎罗》是意大利80后女导演爱丽丝·洛瓦赫继《圣体》《奇迹》后的第三部剧情片,它延续了导演之前的影像风格,采用胶片拍摄,画面粗糙,颗粒感强,有强烈的纪录性,具有鲜明的作者电影风格.《幸福的拉扎罗》采用寓言化的叙事方式和纪录片式的影像风格对现实生活进行解构,折射出导演对社会、 阶级、 成长、 人性的反思.21世纪电影胶片慢慢被数字技术取代,观众已经习惯了数码技术制造的视听奇观,《幸福的拉扎罗》以其独特的艺术性获得第71届戛纳电影节的关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