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0年内共计1404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中国文学、电影、电视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04篇、相关期刊681种,包括青春岁月、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中国新闻周刊等;
黑色幽默的相关文献由129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洋、李曙豪、员艳萍等。
黑色幽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04篇
占比:100.00%
总计:1404篇
黑色幽默
-研究学者
- 刘洋
- 李曙豪
- 员艳萍
- 李琳
- 熊昌英
- 路卫兵
- 何敏
- 唐文
- 安婕
- 宋琳琳
- 常文革
- 张放
- 张芮
- 张静
- 李建峰
- 李杰
- 李秀秀
- 杨雁
- 洪治纲
- 王馨
- 邱华栋
- 郭红
- 阮直
- 陈彦华
- 陈艳红
- 鲍玉珩
- 乔志峰
- 付卉
- 付瑶
- 任今照
- 伊扎特
- 伍丹琼
- 余丹丹
- 佚名
- 凤娇
- 刘双玉
- 刘巍
- 刘敏
- 刘晶晶
- 刘海微
- 刘舒頔
- 刘蓉
- 化月阳
- 原媛
- 史晓慧
- 吴玲
- 吴知源
- 吴霞
- 周弘
- 周沭林
-
-
宁明
- 《东岳论丛》
| 2020年
-
摘要:
莫言的小说充满了辛辣与讽刺,他对残酷、暴力和荒诞现实超乎冷静的书写,使他的许多作品呈现出一种黑色幽默风格.借助喜剧性嘲讽,莫言小说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苦难与残酷,也解构了英雄人物乃至文本意义.但是,这种解构实则更加凸显了事件的荒诞和人生的无奈,增加了小说的悲剧意蕴,将小说构建成含义丰富的人生寓言.但是,不同于西方黑色幽默作品中玩世不恭的人生态度和彻底的虚无主义,莫言主要利用了黑色幽默的反讽性,融合中、西文学艺术技巧,丰富小说的审美层次,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东方式黑色幽默”叙事文体.
-
-
-
吴笑淼
- 《艺苑》
| 2020年
-
摘要:
2006年,宁浩以一部《疯狂的石头》创造了华语电影低成本高票房的奇迹.自此,中国第六代导演宁浩的名字开始走进中国观众的视线.本文通过分析宁浩电影中的黑色幽默元素,为解读其电影艺术表现提供另一种视角,并且从中感受其电影艺术形式背后的社会反思与人文关怀.
-
-
-
于宛冬
- 《电影文学》
| 2020年
-
摘要:
近些年来,诸如"杀妻骗保"之类的社会新闻时见报端,由宁浩监制、 申奥执导的电影《受益人》便虚构了这样一出"杀妻骗保"的戏码,通过紧张铺叙、 意外迭出、 层层反转的叙事手段,将底层边缘人物的生存困境与挣扎求存的荒谬经历演绎出来.影片自始至终充满黑色幽默的讽刺意味与挥之不去的悲剧色彩,但也形成了现实与情感的悖论.因此,黑色幽默中现实讽刺的基础与指向是值得探讨的.
-
-
王桃花;
罗海燕
- 《山东外语教学》
| 2020年
-
摘要:
朱利安·巴恩斯是英国写作风格多样的后现代作家,其小说《时间的噪音》运用了多种后现代叙事技巧:戏仿经典作家唤起读者对强权的记忆,激发读者对集权社会的想象;拼贴零散的文学片段和生活俗语丰富小说内涵,揭露主人公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伤经历;采用黑色幽默再现权力给人留下的残酷记忆,讽刺笔下的荒诞世界.后现代叙事技巧的运用传达出人类在强权重压状态下无法抑制的生存焦虑,体现巴恩斯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多元思考,反映作者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
-
林玲
- 《散文百家》
| 2020年
-
摘要:
作为颇受观影者欢迎的流量影片,《无名之辈》经新锐导演饶晓志的加工,在多线交叉叙事的基础上叠加"因果环"效应,极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张力,成为2018年冬季口碑票房双保证的优质华语电影典范.本文基于"因果环"概念,依据影片故事的四条叙事线索及其穿插的黑色幽默因素,解读该片剧情设定之间前后因果的关联,通过人物设定的多角度话语冲突分析,探索"因果环"与多线叙事结合的电影手法表现特色.
-
-
杜青钢;
喻鼎鼎
- 《长江学术》
| 2020年
-
摘要:
法国作家鲍里斯·维昂笔下的文学是文字试验场,他在"悖达玄辩"思想的指引下,提出了文学创作中的"等同原则",让文字从传统的对立统一中解放出来,为文学的自由组合创造了空间.小说《红草》中,故事虚实交汇,塑造了一个既合理又荒唐的独特世界.黑色幽默与白色写作的结合,荒诞与真实的互融,对精神分析的嘲讽,都体现出维昂对传统文学的反叛与颠覆,对于我们当代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