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创作动机

创作动机

创作动机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110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64706篇;相关期刊637种,包括蒲松龄研究、文学教育、吉林艺术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2007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12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2018北京大学艺术学国际博士生学术论坛等;创作动机的相关文献由1107位作者贡献,包括杨立元、蔡毅、颜悦芬等。

创作动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98 占比:0.4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64706 占比:99.59%

总计:265808篇

创作动机—发文趋势图

创作动机

-研究学者

  • 杨立元
  • 蔡毅
  • 颜悦芬
  • 马亮静
  • 包柳霞
  • 常立伟
  • 张敏
  • 李珺平
  • 林仁光
  • 王建高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磊
    • 摘要: 崔子忠晚年创作了大量主题性人物绘画,其中代表性作品如《云中玉女图》.然而时至今日,人们对这件作品却知之不多,对其创作时间、创作动机、风格纪年意义等重要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人们痴迷于鉴赏玉女端庄的形貌和典雅籍蕴的画风,那些隐藏在作品之后的时代风云、刀枪剑戟声以及画家心系明祚的激情,却少有人关注。一、《云中玉女图》的创作时间《云中玉女图》笔墨秀润清厚,格调典雅高古,具有典型的"青蚓体"绘画风格,为崔子忠晚年作品无疑。
    • 向静
    • 摘要: [教学创意]语文教学应从语言文字规范和叙述,迈向文字思维和思想。有质量的阅读和写作,需要思维的支撑,尤其是批判性思维。那么,如何将思维教学落实到教学中?本课例聚焦文本逻辑的辨析和判断,由学生提出的探索性疑问切入,顺势进入情节的悲剧美探讨;再知人论世,补充高尔基鼓动人们改变现状的创作动机,明确本文“主题先行”的特点;最后辨析这种写法对小说情节逻辑的影响。
    • 赵乾瑛
    • 摘要: 《陶庵梦忆》是明末散文家张岱的作品,成书于明亡以后。关于作者的创作动机,多数学者都依循朱剑芒在《考》中提出的“忏悔说”,另有部分学者则认为《陶庵梦忆》是一部寄托故国之思的作品。但是放眼全书,作者笔触所及,几乎都是对往昔繁华盛景的书写,间或夹杂着对过去享乐生活的反思,以及对晚明崇尚自由、尊重个性的文化氛围的留恋。此般种种,既非全是忏悔,也非全是怀念,而是遗民心绪的自然吐露和对启蒙思潮的真诚眷恋。
    • 陈欢
    • 摘要: 现行高中语文统编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五篇写景抒情散文,都运用了中国文人惯用的“缘情入景”写法。“缘情入景”作为一种开篇写作手法,暴露出“走进自然”是创作者强烈的内在需求和主观的创作动机;激发读者对文章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对作者的强烈共情。中国文人用“缘情入景”炼化人生体验,昭示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传统:它既能体现出中国文人审美追求中的主客一体,天人合一;也能体现出中国文人审美情趣中的日常又非日常情结。
    • 唐何花
    • 摘要: “以学为词”是清代词坛的普遍现象,肇端于宋,却极盛于清,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风貌。顺康年间的“以学为词”沿袭宋代的形式——高密度运用典故和化用成句;康熙中叶以后,词之创作主体学者化,为彰显学问和学术交流的需要,他们创制了大量的集句词、论词词,甚至在词中浓墨重彩地进行自注;雍乾时期,以考据为代表的朴学大兴,大批学人投入诗词创作领域,学人开始主导词坛,他们视词为学问的载体,不仅将学问酝酿为一种高洁的人格姿态与清幽的词境,而且还以专门之学入词;嘉庆道光以后,常州词派提倡的“寄托”说,仍以学问为根柢,他们从理论和创作上都对“以学为词”做了提升;晚清四大家将“以学为词”发展到了极致,但由于天资、学力和境地的差异性,他们采融学问的效果不尽相同。“以学为词”一方面开拓了词境,提升了词体地位,但同时也戕伤了词之美感特质。对清代的“以学为词”进行深入研究,不但能够还原清代的词林生态,而且能够探析清人隐秘的创作心理,从而总结出创作规律,这对我们今天的文学评论和文学创作都是有指导意义的。
    • 王智涵
    • 摘要: 创作动机对于艺术家的绘画创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动机的发生离不开主体系统,也离不开客体系统,主体的动因承载来源于艺术家所有的过往生活和实践。本文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对其绘画创作产生的影响,以梁楷的代表作品《李白行吟图》为例,并结合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研究其绘画语言形式和艺术风格。
    • 曹蒙娜
    • 摘要: 新课标强调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动手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小学美术教学可以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可以加深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体验,形成鉴赏与审美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增强学生美术创新能力。小学生形象思维的认知特点,适合在动手活动中观察、体验,进而产生创作动机,可以加深他们的认知。学生动手的过程就是从直观认知入手而不断发展思维的过程。教师要优化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提高。
    • 应罗祯
    • 摘要: 《百年孤独》呈现给了中国读者很少接触的拉美文化,人们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有所好奇。作者马尔克斯采用魔幻现 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根据其创作动机和语言技术的使用,创作出了这展现拉丁美洲历史的作品,同时也用文学艺术的形式为读者 创作出了奇幻震撼又孤独的世界。
    • 陈晓梅
    • 摘要: "是那年夏天的事情。那时我们不怎么上学,有的是时间玩。有段时间我特别喜欢鸽子。"我是在读刘海栖的小说《有鸽子的夏天》注意到爱阅公益微信公号的人物专访的。在那篇专访里,刘海栖谈笑风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语言风格、灵感来源、创作动机到中国童书出版业的前世今生,隔着手机屏幕几乎可以听见这位"心里住着一位少年"的作家和出版人标志性的有感染力的笑声。毫无疑问,这是一篇圆满的人物专访。
    • 曹云
    • 摘要: 文学创造的发生是一切文学活动得以展开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作家经历了材料的储备与选取、创作动机的产生和艺术发现这三个阶段.这一具体创造过程在《聊斋志异》中体现为,蒲松龄通过博观、自觉与升华对材料进行储备、选取,以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方式促使创作动机的产生,并在题材、文体和手法方面以创新性的艺术发现使作品在思想性、艺术性上都成为空前之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