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学接受

文学接受

文学接受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45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901篇;相关期刊309种,包括青年时代、黑龙江社会科学、南都学坛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二十一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转折的时代——40、50年代之交的汉语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文学接受的相关文献由42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春青、张荣翼、方卫平等。

文学接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7 占比:10.27%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3901 占比:89.64%

总计:4352篇

文学接受—发文趋势图

文学接受

-研究学者

  • 李春青
  • 张荣翼
  • 方卫平
  • 陈长利
  • 刘月新
  • 张廷银
  • 李春光
  • 武小新
  • 汪介之
  • 王志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若荑; 陆巳仪
    • 摘要: 本文旨在从苏轼柳永二人词作中的遣词造句、意象使用、铺排手法、创作风格等具体方面入手,探究苏轼对柳永词的认同、继承和超越。
    • 赵锋
    • 摘要: 随着高考语文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考查的深化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在教学方法、教学标准和教学手段上紧随其变。准确把握从课文阅读,到深入理解,再到审美体验的跃升式教学要求,可以让高中生在与课文的对话中体验到文学之美、情感之真和心灵之净,构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观照人生、观照社会、观照世界的新方式、新经验。
    • 应罗祯
    • 摘要: 《百年孤独》呈现给了中国读者很少接触的拉美文化,人们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有所好奇。作者马尔克斯采用魔幻现 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根据其创作动机和语言技术的使用,创作出了这展现拉丁美洲历史的作品,同时也用文学艺术的形式为读者 创作出了奇幻震撼又孤独的世界。
    • 金珂; 潘链钰
    • 摘要: 曾国藩是晚清一名古文大家,其论古文不仅讲求气势雄奇,须得瑰玮飞腾之气驭之以行,还强调复归自然,有风尘中似嚼冰雪之态.从曾国藩《日记》《家书》《文集》之中可以发现,曾国藩对归有光散文提出了十分中肯的评价,一方面赞扬其散文古雅清洁,浑灏流转的风格,另一方面认为归文奇趣不足,且散文的内涵、题材等都过于狭小.从对归有光散文的批评中,我们既可以从侧面晓悟曾国藩的古文理论,也可以对归有光的散文有更加细致深入的了解.
    • 杨祖望
    • 摘要: 辛弃疾的止酒词二首为《沁园春》词调开创了一种独特的经典体式,他将所写对象拟人化且与之对话问答,加以大量用典,使议论、戏谑中融汇了深沉悲痛之情.从宋到清诸多拟、和之作皆立足于这一模式,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接受,一是以联章形式将单向的告陈变为双向的对话,二是所咏写对象从具体的事物变为抽象的存在.清末王鹏运的"祭词"创作则集成诸种特色,又在抒情方面将自我的身世之感投射于词体的命运际遇,在议论方面通过词体的开口言说阐释尊体思想,促使这两方面的功能都得到极大拓展.《沁园春》止酒词的这一体式在不断接受和不断新变的过程中走向经典.
    • 许贝伟
    • 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洪灵菲文学创作的研究,主要有两大趋势:其一是1980年代的生平梳考与创作纵论。这一时期的研究,总体上是从“现实主义反映论”角度回应20世纪30年代、50年代的评价。其二是地域文化研究视野。自20世纪90年代延续至今,研究者们分别在华侨题材、社团研究、创作理论、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多有推进。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早期普罗小说框架中的洪灵菲研究,理论层面拓展,洪灵菲文本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中得到不同的评价。如何结合洪灵菲的生命历程在诗学层面回到革命文学本身,是洪灵菲文学研究可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戴书婷
    • 摘要: 《堂吉诃德》,西语文学世界的一颗明珠,自二十世纪上叶林纾由英文版译介引入中国以来便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广泛喜爱与关注。作为一部历久弥新的作品,它在近二十年我国的外国文学出版历程中也并未缺席。本文从翻译分析的角度出发,讨论对比新译本对作品处理的异同,以期为西班牙语古典文学作品的汉译提供一定的参考。
    • 许贝伟
    • 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洪灵菲文学创作的研究,主要有两大趋势:其一是1980年代的生平梳考与创作纵论.这一时期的研究,总体上是从"现实主义反映论"角度回应20世纪30年代、50年代的评价.其二是地域文化研究视野.自20世纪90年代延续至今,研究者们分别在华侨题材、社团研究、创作理论、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多有推进.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早期普罗小说框架中的洪灵菲研究,理论层面拓展,洪灵菲文本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中得到不同的评价.如何结合洪灵菲的生命历程在诗学层面回到革命文学本身,是洪灵菲文学研究可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丁宏武; 张暘
    • 摘要: 从文学接受视角来考察,河陇文学发轫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不断发展,在东汉后期和五凉时期尤为繁荣,分别达到了历史的高峰。经过历代文士的接受品评,李陵、隗嚣、秦嘉、徐淑、赵壹、张昶、傅玄、傅咸、张骏、胡义周、刘昞等人及其作品,深受后世的认同和推崇,代表了唐前河陇文学的最高成就。文章通过广泛收集历代史籍以及文学理论批评专著关于唐前河陇作家作品的相关载述和评价,尝试借鉴文学接受的理论和方法,通过"他者"视角,比较客观地呈现唐前河陇文学的整体风貌和历史成就。
    • 邱蔚华
    • 摘要: 禅宗语录引用朱熹《春日》,句式灵活多变,主要有四:单句、双句、三句及全诗完整引用,这体现了禅师细腻运用文字的禅风.其接受与传播的途径是多渠道的,要之有四:上堂说法、小参、赞及颂古作品.其接受与传播的类型可分为拟诗(句)型、翻案型、诗情剧化型和应景说理型.朱熹《春日》诗为历代禅师广为引用、传播之因在于:一是此诗诗意、诗境营构的思维模式与禅宗随机拈物谈禅说法、以诗喻禅的语用原则相契合,二是此诗之旨趣与禅宗义理及参修悟道方法相通相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