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时间
创作时间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50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绘画、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6632篇;相关期刊385种,包括文史知识、文教资料、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4全国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学术论坛、第五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等;创作时间的相关文献由446位作者贡献,包括金前文、张富林、关永利等。
创作时间—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6632篇
占比:99.12%
总计:57137篇
创作时间
-研究学者
- 金前文
- 张富林
- 关永利
- 刘凯
- 刘子俊
- 吕恩运
- 孙书磊
- 富世平
- 张立刚
- 本刊编辑部
- 李克
- 李晶晶
- 殷福军
- 流沙
- 王作顺
- 王允亮
- 王凤杰
- 王前程
- 王珏
- 程晓婵
- 袁海锋
- 许光
- 赵逵夫
- 钟志强
- 陈友雄
- 黄莹
- Sisu
- Zhang Lifeng
- 丁功谊
- 丁福林
- 丁言昭
- 东方惠
- 严蓓蓓
- 中岛
- 丹丹
- 于小静
- 于峰
- 于志超
- 于涛
- 仇婷
- 代百生
- 令狐兆鹏
- 任世贤
- 任大霖
- 任强
- 任惠霞
- 任文岭
- 伏俊琏
- 何一薇
- 何琼崖
-
-
熊伟
-
-
摘要:
《瘗鹤铭》被黄庭坚称为“大字之祖”,它的作者和创作时间一直是学人讨论的话题之一,至今尚未有定论。论文从文字书写的发展演变史、“华亭”“朱方”等地理名称的沿革及铭文内容几个方面来分析《瘗鹤铭》产生的大致年代;从“丹杨仙尉”“江阴真宰”的署号等语词使用方面分析撰刻作者身份。论文立足于文本,取证于文献,以追溯源流、知人论世的方法,试对《瘗鹤铭》作者及创作时间断限的上限进行考释辨析。
-
-
姜春羽
-
-
摘要: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该诗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情感,但单从诗中意象、地名、异文等角度出发分析,就是一首情感简单的送别诗。若以"知人论世"批评方法为依托,通过文献考索,明确诗歌创作时间,补足李、王二人交游史,以此作为理解该诗的情感基础,再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对此诗中李白寄与友人缠绵深挚的复杂情感就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
-
李丰山
-
-
摘要:
建安七体文是由曹植发起的同时期、同文体的群体创作。它包括曹植《七启》(完篇)、王粲《七释》(完篇)、徐幹《七喻》(残缺)、杨修《七训》(存目)、刘劭《七华》(残缺)、傅巽《七诲》(残缺)。经考证,建安七体文的创作时间应为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至建安十九年(214年)十二月之间,学界现存的八种建安七体文创作时间,均与史实不符,不足采信。
-
-
廖小红
-
-
摘要:
P.3093写本正面抄《佛说观弥勒菩萨上升兜率天经讲经文》,背面抄杂方术以及《定风波》。写本中讲经文的创作时间并未说明,但通过文中唱词可以判断其时间在820年至835年。对《佛说观弥勒菩萨上升兜率天经讲经文》进行文本细读,有利于进一步了解佛教是如何通过大众化方式进行传播的。
-
-
杨恩玉
-
-
摘要:
何承天十五首《鼓吹铙歌》的创作时间,文献有"义熙中"和"义熙末"两种不同的记载:有人认为始于隆安四年,完成于义熙五年或稍后.由于思维模式不当和对歌辞内容解读存在偏差,这一观点难以成立.通过对歌辞内容和有关史实的双重考证可知,十五首《鼓吹铙歌》应该都创作于义熙年间.徐爰所说的"义熙末"是指十五首《鼓吹铙歌》完成的时间.沈约所说的"义熙中"是指何承天创作十五首《鼓吹铙歌》的起止时间.徐、沈之说皆可从.这十五首《鼓吹铙歌》不仅是杰出的文学作品,而且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是认识东晋晚期的政治与社会的珍贵史料.
-
-
于峰;
张杞茗
-
-
摘要:
吕骥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理论家、音乐批评家、音乐教育家,在歌曲创作、音乐评论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为我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一生创作了一百多首歌曲,对这些歌曲的研究,学界从音乐形态、创作背景等方面做了很多先期的探索.《"五四"纪念歌》是在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之际诞生,之后迅速在各根据地传播开来,促进了根据地民众的爱国热情.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出版时的笔误、不规范等问题,该曲在歌名、歌词、调式等方面均出现了不一致的现象,在该曲的创作时间上已有研究成果也是各执一词,对这些问题进行考究是对吕骥研究的补充.
-
-
王凤杰
-
-
摘要:
目前关于《梅花缘》的创作时间,比较集中的看法是黄永堂先生提出来的1788年任琼睿中举以前说。但是此论的得出有诸多不甚严密处。如从任琼睿生年入手考查相关史料,其生于1763年更为可信。进而结合《梅花缘》几处文本内证,该剧开篇前"从学诸子校字"的说明指向剧本应作于任琼睿赋闲在家教授生徒时,时间大约为1798年以后;剧本所涉战争空间乃以两次苗民起义史实并置叠加而成,这应在1798到1802年之间更加合理。
-
-
黄效
-
-
摘要:
《商君书》的成书情况十分复杂,它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应该是历时性的产物.具体而言,《商君书》中的《墾令》《境内》《农战》《战法》《立本》《兵守》《开塞》《君臣》《立法》这九篇都可能是商鞅所作.《更法》《去强》《说民》《弱民》《赏刑》《徕民》《慎法》《外内》这八篇大约成书在商鞅死后到秦昭王之间,其中《更法》篇当为战国时的史官所作,余为商鞅后学或当时崇尚商鞅学说的法家者流所作.《算地》《错法》《壹言》《靳令》《修权》《画策》《禁使》《定分》这八篇应该是战国末期至秦始皇统一天下前的作品,其中《定分》篇可能是《商君书》中最晚的作品.而把它们结集成书,则极有可能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推行“书同文,车同轨”时官方主导下所为.
-
-
袁海锋
-
-
摘要:
以隐喻为技法依托,以“朦胧”为风格追求,加上“漫长”的复合创作,让《峨日朵雪峰之侧》抒情主体二元对应、抒情内核螺旋进化。由诗歌的两个创作时间,看清昌耀跨越21年的两种处境,屹立峨峰的两样抒情姿态,进而感知昌耀指向现实、过往和未来的两般情怀,能走出一条“千岩万转”的文本解读之路。内容开掘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教学落实指明了方向。
-
-
袁海锋
-
-
摘要:
以隐喻为技法依托,以"朦胧"为风格追求,加上"漫长"的复合创作,让《峨日朵雪峰之侧》抒情主体二元对应、抒情内核螺旋进化.由诗歌的两个创作时间,看清昌耀跨越21年的两种处境,屹立峨峰的两样抒情姿态,进而感知昌耀指向现实、过往和未来的两般情怀,能走出一条"千岩万转"的文本解读之路.内容开掘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教学落实指明了方向.
-
-
Zhang Lifeng;
张丽锋
- 《2014全国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学术论坛》
| 2014年
-
摘要:
《古诗十九首》多采用通过身体的生理感受来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女主人公多为倡者身份,居江南一带;游子多为活动在洛阳不得志的士人.从二者彼此的畅通联系看,作品创作时间为汉灵帝时期.此期的京城能够符合游子身份的唯有出身寒族、数量众多、凭借大量带有民间文学气息的以"辞赋"入仕的鸿都门学士.《古诗十九首》作者推定为鸿都门学士,也能从其流传中为清流世族所否定诋毁而导致作品与作者分离以及战乱导致其作品遗失来得到印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