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3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460篇;相关期刊700种,包括文史知识、文学教育、文教资料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4全国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学术论坛等;《古诗十九首》的相关文献由1113位作者贡献,包括木斋、李鹏飞、张丽锋等。

《古诗十九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30 占比:45.7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460 占比:54.25%

总计:2691篇

《古诗十九首》—发文趋势图

《古诗十九首》

-研究学者

  • 木斋
  • 李鹏飞
  • 张丽锋
  • 张佳玮
  • 王锡荣
  • 赵忠
  • 赵敏俐
  • 阮忠
  • 傅璇琮
  • 元名氏

《古诗十九首》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朋星
    • 摘要: 简约而不简单,这是我心目中的《古诗十九首》第九首《庭中有奇树》。它写一位妇女折花欲赠夫君,通篇冷静、质朴,没有炫弄技巧,没有硬搬典故,就是老老实实平铺直叙,但字里行间充盈着“真气”,读来感觉情深意厚,臻于“大巧若拙”的境界。
    • 颜莉
    • 摘要: 《古诗十九首》在我国诗歌史上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它被历代评论家称为汉代抒情诗的最高峰。古诗十九首里面,既无豪情壮志,也无愤世嫉俗,有的只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真实的感情,有相隔天涯相思无处,有报国无门落叶飘零,也有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本文就取古诗十九首之二《青青河畔草》为个案来解读其中的相思之情,并比较中西四种不同译文对其的意境表达。
    • 卢渠
    • 摘要: 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与中国文人的士大夫情结产生激烈碰撞,形成影响深远的创伤记忆,并烙印在《古诗十九首》中,使其蕴含一种悲剧性立义:对自然的感慨、对情爱的焦炽、对死亡的恐惧、对政途的渴求。后世文人受到共情的影响,延续创伤记忆并呈现在《古诗十九首》的拟作中。《古诗十九首》拟作围绕强化创伤与走出创伤两个主题,反复低回,一唱三叹,最终完成自我救赎。
    • 谢思帆
    • 摘要: 在白居易的讽谕诗创作中,《续古诗》十首是其自我兴寄意味最为深刻的代表。该组诗以《古诗十九首》为主要仿拟对象,同时参照了其他诗作。集中的主题与严密的结构,是诗人在拟古创作中表现出来的突出特点。而诗人对游子思妇之典型形象的个人凝视,使组诗在不同的抒情视角中呈现出相同的道德立场,实现了对《古诗十九首》的价值重塑。《续古诗》的独特意义在于生动刻画了诗人的理想自我,这也是白居易其他讽谕诗所不具备的功能。
    • 胡大雷
    • 摘要: 诗与身体活动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一是在诗作外部的形式表达上,古人论"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称"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提出诗以身体活动如嗟叹、咏歌之类求得抒情的升级。二是在诗作内部的语辞表达上,以身体活动来抒情达意,可称之为抒情修辞。《古诗十九首》以身体活动为抒情修辞尤为卓著,并以其实现着"直""真""自然为贵"的艺术魅力。古代诗歌史对《古诗十九首》以身体活动为抒情修辞的艺术手法多有承袭并有所发展。
    • 摘要: 《古诗十九首》的文字是非常简单朴实的,然而它的含意却十分幽微,容易引人产生联想。清代学者方东树在他的《昭昧詹言》中说,“十九首须识其‘天衣无缝’处”。什么叫“天衣无缝”?就是说,这些诗写得自然浑成,看不到一点儿人工剪裁的痕迹。我们读不同的诗要懂得用不同的方法去欣赏。有的诗是以一字一句见长的,它的好处在于其中有某一个字或某一句写得特别好。因此,有些人就专门在字句上下功夫。在中国文学的历史上流传了很多这样的故事,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就是其中的一个。
    • 陈盼盼
    • 摘要: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每个朝代、每个时期都有它不同的历史特点和文化底蕴,最能体现这个时代特点和社会生活现状的就是当时文人墨客的诗词,大部分诗词表达的都是个人的处境以及感情寄托。《古诗十九首》表达的就是文人因为要建功立业而漂泊在外的那种孤苦伶仃、思念亲人、功业无成的失落,以及要及时行乐的伤感之情。从这几种主要的情感表达中可以体会到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在探讨文人对于生命意识的态度之前,必先分析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 王海
    • 摘要: 在中国文学史上,《古诗十九首》是继《诗经》与《楚辞》之后的一组重要作品。从《古诗十九首》开始,在语言形式上,诗歌不再局限于《诗经》中的传统四言体,也走出了《楚辞》的骚体和楚歌体的限制,形成了初步的五言体。《古诗十九首》是古诗中较早的且较为成熟的代表作品,无论是在布局谋篇,还是表情达意等方面,都对中国旧体诗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张慧菱
    • 摘要: 从《诗经》到《古诗十九首》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诗歌从四言诗逐渐向五言诗演变的过程。五言诗代替四言诗成为主流诗体的因素有:文学的演进与赋诗目的变化,诗句语言的凝练与语法结构变化,音韵、旋律的丰富与节奏模式变化等。四言诗向五言诗演变的客观效果包括:在音韵上,对后世诗歌的节奏、韵律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词汇上,促进了双音词的使用和普及;在语言上,使得诗句的语言表达更精炼;在叙述描写手段上,促进了诗的叙述描写手段趋于复杂化;在表达方式上,促进了描写和抒情取代政治说教和空泛议论;在审美追求上,促进了“诗缘情而绮靡”取代质木无文的审美追求等。
    • 方棠
    • 摘要: 在中国文化中,还有什么昆虫能比蟋蟀更有存在感呢?它的吟唱声几乎贯穿了整部中国诗歌史,从西周绵延至今,仍余音未绝。正如流沙河在诗中所写的:“就是那一只蟋蟀/在《豳风·七月》里唱过/在《唐风·蟋蟀》里唱过/在《古诗十九首》里唱过/在花木兰的织机旁唱过/在姜夔的词里唱过……”诗人们借它描述时光的流逝,季节的变迁:“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豳风·七月》)借它倾诉游子、思妇的苦闷和离愁:“秋声听不得,况尔发哀闻。游子他乡泪,空闺此夜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