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天下为公

天下为公

天下为公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515篇,主要集中在政治理论、中国政治、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5篇、专利文献5681篇;相关期刊383种,包括四川统一战线、人民论坛、今日中国:中文版等; 天下为公的相关文献由559位作者贡献,包括允春喜、周有光、杨亚爽等。

天下为公—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5 占比:8.31%

专利文献>

论文:5681 占比:91.69%

总计:6196篇

天下为公—发文趋势图

天下为公

-研究学者

  • 允春喜
  • 周有光
  • 杨亚爽
  • 梁衡
  • 肖耀堂
  • 陈奕纯
  • 马未都
  • 万高潮
  • 刘建宏
  • 刘水静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丁琴
    • 摘要: 一、人民政协在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中的优势之一是巨大的包容性从文化本身的视角看,中国文化是“和合”“协商”精神的天然沃土。文化之所以成为文化,之所以能够经岁月洗礼、时代变迁而经久不衰,一个重要原W就是其反应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内在逻辑、能引发最广泛人们的最广泛认同,进而通过思想上的影响力和行为中的引导力来得以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一贯倡导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3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
    • 苏姝元
    • 摘要: 我们熟知的"楷书四大家"中有三位生于繁荣的唐代,最后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是元代书家赵孟頫,他的楷书不同于其他三位唐代楷书大家,其楷书中带有一定的行书意味,庄重中又显得灵动飘逸。今天我们的集字练习就来自于赵孟頫的楷书代表作《三门记》,其中有一句是"与天下为公,初无侧颇,无充塞然"。
    • 靳凤林
    • 摘要: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追求的重要价值之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明确将“坚持胸怀天下”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决议》指出:“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的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要全面把握上述命题的高远立意和丰富内涵.
    • 魏忠
    • 摘要: 1905年,几位曾经留学海外的士绅在无锡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公园——公花园。之所以被称为“公花园”,是相对于私家花园、皇家花园、政府花园来讲的。所谓公园,要有几个要素:一是不收门票,二是不设门槛,三是产权共有。《礼记》中关于公的解释,能够非常清晰地表示上述的意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钟联
    • 摘要: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新程更显朝气蓬勃。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谱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中国共产党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始终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以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推动历史车轮浩荡前行。
    • 贾文山; 石俊
    • 摘要: 黄河文明既是中华民族早期自身蓬勃生长的成果,也是与其他各类文明竞争碰撞、汇聚交融的结晶。在新时代国家文化体系建构和国际文化传播等重要工作的开展中,黄河文明的底色并不浓厚,其特色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因此,重新梳理新时代黄河文明形成发展的机理、描述新时代黄河文明复兴战略构想,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系统研究梳理黄河文化发展脉络,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新时代黄河文明的复兴有赖于复兴黄河文明的核心价值。黄河文明的核心价值丰富多元。本文以黄河文明核心价值体系组成部分的中庸之道为例,探讨黄河文明复兴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为了充分挖掘和实现黄河文明的时代价值,基于对新时代黄河文明复兴的理论思考,作者特别提出以下三个复兴黄河文明的战略建言:①把黄河文明作为主体大力推动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②大力挖掘黄河文明的价值内涵,黄河文明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对中华文明复兴、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建设的时代价值。③推动黄河文明从贡献者向引领者的转变。
    • 王桢
    • 摘要: 2021年12月27日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我们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天下为公,人间正道,这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历史自信。”
    • 徐瑜霞
    • 摘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中国贡献的一种新型文明方案,既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全新发展,也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滋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与儒家哲学深度结合在一起的,从儒家哲学的文化特性、思维方式、理想追求等方面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平等协作的政治观、合作共赢的经济观、包容互鉴的文化观、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共建共享的安全观的传统哲学基础,可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构建奠定传统文化方面的学理支撑与战略支持。
    • 辛馨
    • 摘要: 抗疫电影《中国医生》展现2020年武汉地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以武汉金银潭医院这一抗疫战场人物的悲欢离合为主要切入点全景式展现武汉乃至全国的抗疫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医护人员及普通民众身上不同侧面地体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仁爱和谐”的人文精神和“天下为公”的文明底蕴,这些精神和情怀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再体现。
    • 摘要: 福州市麦顶小学地处烟台山,占地面积9233m^(2),校舍面积8891m^(2).现有55个教学班,学生2800人,教师148人。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秉持“天下为公、爱国为民”的校训,以“基础扎实、习惯良好、发展全面、学有所长”为育人目标,践行“生态教育”,五育并举、全面育人。在将近百年的办学传承中,书写了辉煌厚重的学校发展史,是福建省“首批要办好的重点小学”,省级示范小学,并连续十三届获省级文明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