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儒家哲学

儒家哲学

儒家哲学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39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0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111篇;相关期刊301种,包括现代哲学、中国哲学史、齐鲁学刊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2014全国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学术论坛、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等;儒家哲学的相关文献由39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景林、蒙培元、张允熠等。

儒家哲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0 占比:73.56%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4.37%

专利文献>

论文:111 占比:22.07%

总计:503篇

儒家哲学—发文趋势图

儒家哲学

-研究学者

  • 李景林
  • 蒙培元
  • 张允熠
  • 黄玉顺
  • 周良发
  • 夏显泽
  • 孙晋海
  • 成中英
  • 乔根锁
  • 任文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玉顺
    • 摘要: 牟宗三的“内在超越”说,严重混淆了超越的两种主体,即“天”是外在的、超凡的,而“人”的心性或理性是内在的、超验的。“感通现象学”的问题意识仍然是康德与牟宗三的问题意识;而其观念背景,在西方哲学中是近代“认识论转向”以来的主体性哲学,在中国哲学中是主张“心即天”“性即天”,因而“以人代天”“以人僭天”的宋明理学。因此,作为“感通本体论”的“感通现象学”其实并非现象学,而是一种前现象学的观念。
    • 胡晓艺
    • 摘要: "春"与"仁"相关联的儒家哲学思想史程包含三个逻辑环节。在《周易》自然哲学中,春与东方草木建立关联;由"五行"思想的发展而与"仁"之德行建立关联;宋明时期,"仁"包举四德,上升为本体,春遍在四季,本体与价值具有一体性,指向生生不息的生命共同体的存在。宋明道学所发现的"春意"与佛家的春意之区别包含三个面向:一是重新肯定了人的存在价值;二是指向人的存在的同时,同时指向物、并且实有其物;三是心物不仅同源而且同趋,境界中有着明确的价值论指向。发展的春意,比较的春意到内在的春意,仁本体的发现使得宋代文化及中国哲学近世精神的"内在自然"向度被真正发现。"天人合一"思想的当代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它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启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的新类型的探索,这正是中国哲学当代开展新生的春意。
    • 徐瑜霞
    • 摘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中国贡献的一种新型文明方案,既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全新发展,也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滋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与儒家哲学深度结合在一起的,从儒家哲学的文化特性、思维方式、理想追求等方面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平等协作的政治观、合作共赢的经济观、包容互鉴的文化观、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共建共享的安全观的传统哲学基础,可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构建奠定传统文化方面的学理支撑与战略支持。
    • 江海全
    • 摘要: 张謇一生完成农、士、官、商不同社会阶层的转变绝非偶然,潜藏其背后并决定其不断抉择的基底是他的儒家信仰和哲学思想。作为一位儒学的“哲学家”,张謇秉承儒家哲学理念,将易学、礼学等哲学思想融于人生经历和职业生涯中,坚守和践行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追求。张謇不断从儒学经典中汲取人生奋斗的动力和为人处世的道理。作为儒商的典范和楷模,张謇一方面具有儒者的才华和操守,另一方面具有商家的睿智与聪慧,他既是儒者的翘楚和楷模,又是商界的豪杰和精英。他由儒入商,以儒经商;言商仍向儒,在商终是儒。与传统儒生从学、入仕有别,商人是其社会身份,实业是其职业,他的儒家理想没有变,他将儒学的道理融化于其日常生活和事业中。张謇的儒商伦理精神对提升当代企业家群体的道德境界,培养更多的“当代儒商”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其儒家信仰和儒家哲学思想与其人格塑造和儒商事功的关系对当代人理解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则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 崔罡
    • 摘要: 当前儒学界呈现多元分歧的状态。导致此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者对“儒家哲学”观念的理解存在严重偏差。事实上,“儒家”与“哲学”是两种相互错位的话语,前者是前现代的,而后者是现代的;错位的话语导致了歧进的路向。从现代性的角度来看,当前被冠以“某某儒学”的形态,是种种彼此冲突之立场的表达,其本身并非某种自洽的哲学。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要取消或否定儒家哲学。在与其他哲学充分对话的基础上,现代儒家哲学鲜明地表现为一种彻底的情感主义思维方式。运用此种特质并积极回应当下的各种问题,才是儒家哲学在这个时代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 叶晴
    • 摘要: 20世纪的现代新儒学作为一种“中国哲学”的理论建构,存在着“以西释中”的诠释问题。而今重建“儒家哲学”的话语体系,需要基于经典文本与时代诉求提出新的诠释方法,为此笔者拟从朱熹读书法的诠释学意义出发加以探讨。朱熹读书法与其“理一分殊”的本体论和“格物穷理”的修养工夫论相贯通,构成了“即本源即方法”“即方法即修养”的诠释逻辑。据其诠释逻辑而言,读书作为一种诠释活动,给出了诠释者的主体性和经典义理的客观性——“天理”的具体内容。这为儒家经典概念的诠释与建构提供了前瞻性的致思路径。
    • 董学美
    • 摘要: "正邪两赋论"不仅涉及宇宙生成论,更涉及人性论.从内在逻辑而言,这一理论更接近汉儒而非宋儒."正邪两赋论"由贾雨村针对贾政和冷子兴对贾宝玉的评价而发,从儒家学说内部为贾宝玉完成了"正名".在这一情节中,贾政与贾雨村一"经"一"权",代表了儒家哲学在现实中存在的两种状态,各有问题又互为限制.处于二者之间的贾宝玉,因其真情、真心、真性而能"经"亦能"权",反映了儒家道德的真意与本质所在.相比于分析及评价曹雪芹对儒家的褒贬取舍,《红楼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或许在于,究竟应该从什么层面、在什么程度去理解儒家.
    • 董学美
    • 摘要: "正邪两赋论"不仅涉及宇宙生成论,更涉及人性论。从内在逻辑而言,这一理论更接近汉儒而非宋儒。"正邪两赋论"由贾雨村针对贾政和冷子兴对贾宝玉的评价而发,从儒家学说内部为贾宝玉完成了"正名"。在这一情节中,贾政与贾雨村一"经"一"权",代表了儒家哲学在现实中存在的两种状态,各有问题又互为限制。处于二者之间的贾宝玉,因其真情、真心、真性而能"经"亦能"权",反映了儒家道德的真意与本质所在。相比于分析及评价曹雪芹对儒家的褒贬取舍,《红楼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或许在于,究竟应该从什么层面、在什么程度去理解儒家。
    • 刘奕
    • 摘要: 本期赛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大会的主题为"学以成人",它启发我们思考: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梁启超说:"儒家哲学范围广博,概括起来说,可以《论语》‘修己安人’一语括之。"一方面通过修身成己来安顿亲人、友人、自己影响所及的人,另一方面,则在为社会和历史做贡献的过程中扩充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将自己和他人有尊严地打成一片。
    • 宏石轩
    • 摘要: 人们谈及中国古代的思想学术研究,尤其是儒家哲学,长久以来都认为属于“写意”式的风格。也就是说大多是抽象性的阐述和概念性的表达,很少有实践的论证和精确的说明。但是,荀子的学说似乎是一个例外。他的学术研究在很多方面都比较注重实践验证的运用,时常以准确的描述、精当的比喻、确切的数字来说明问题。比如,他关于“伯乐无欺”的论述,说明实践验证的重要性;“全之尽之”的论述,说明了“一”与“万”的关系;“学至于行”的思想,强调了实践活动是学习活动的必要过程。这些研究方式和思想方法,对于应急管理工作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