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845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教育、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63篇、会议论文90篇、专利文献3489篇;相关期刊2477种,包括文教资料、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科教文汇等; 相关会议80种,包括2015两岸广播春节大联播研讨会、2014年世界体育社会学大会、“当代外国文论及其跨文化旅行”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年会等;后现代主义的相关文献由794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岳川、叶浩生、王宁等。

后现代主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63 占比:70.03%

会议论文>

论文:90 占比:0.75%

专利文献>

论文:3489 占比:29.22%

总计:11942篇

后现代主义—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张跃月
    • 摘要: 理查德·罗蒂(Richard Rorty)作为新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学者,在当代学术界有着重要影响.罗蒂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他抽象出文学整体的"文学性",将其烙印于文化形态之上,构建了"文学文化"理论.带有诗性气质的"文学文化",蕴含着人文性与叙述性.学者们对"文学文化"理论的研究,已形成以点带面的"涟漪效应".然而,怎样改善"文学文化"理论,使其转换成有效方法论以适应当代语境,还有待进一步阐发."文学文化"理论的局限为轻视本体,可用重释本体之方法进行改善.重释本体后,"文学文化"能更有效地鼓励个人进步、创造社会团结,亦可促进中华文化守正创新理念的发展."文学文化"在当代要重焕活力,需要正能量的原则来引导,它的出路在于将新希望注入"本体"之中.
    • 王昕曈
    • 摘要: 2019年10月4日,电影《小丑》在美国上映。影片通过对现代都市边缘人群的生动刻画展现出现代社会背景下每个人内心的压抑、无序、暴力、混乱、仇恨等人性的阴暗面,这赋予了《小丑》颇具荒诞意味的审美形态,映射出人类被异化的极端处境,展示了其独特的美学特征。本文主要从电影的审美视角、艺术表现手法和审美形态三个角度对《小丑》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
    • 慕羽
    • 摘要: 中国当代舞剧创作思潮体现为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混融,形成了审美“当代性”认知上的多元。从“传统现实主义”到“新现实主义”贯穿着一根红线,几代编导的守正与创新,是“当代中国舞风”舞剧形成和不断更新最重要的根据。近年,后现代特色的中国当代舞剧也与国际当代美学进行了观念和形态上的对话。“当代”中国舞剧创作思潮的多元共生,恰是对丰富人民的美好生活,促进社会文化和谐正向作用的彰显。
    • 杨沛
    • 摘要: 后现代语境视角下,大众对有宏大叙事话语权的传播主体、单一信息传播渠道的“元叙事”模式产生质疑,互联网技术逐渐消解这种传统的叙事模式,后现代主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社会的新视野。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医学知识在短视频平台上广泛传播。基于后现代主义视角,医学科普短视频将深奥晦涩的医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提升了科普知识的传播价值,拓宽了科普知识的传播面,成为短视频平台信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文通过分析医学科普短视频传播主体、传播路径、传播受众的格局变化,提出科普短视频应进一步提升传播策略,以实现多层次的组合式传播,开拓科普短视频发展的新境界,建立科普短视频的传播新生态,促进媒介的融合以及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 罗丹芮
    • 摘要: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中国现代化建设程度越来越高,在追求现代化经济的同时也在追求现代建筑的多样化。人们不再满足于普通型建筑,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高层建筑在城市拔地而起,出现了许多后现代风格的建筑,其造型各异,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本文以广州圆大厦为例,分析其建筑风格和建筑形式,站在设计和大众的层面分别看待圆大厦如何将后现代主义和本土文化相互融通,以批判的视角去看待这些高层建筑的设计及其发展。
    • 张琳
    • 摘要: 国产动画电影《姜子牙》以中国封神传说《封神演义》为根基,对中国传统神话人物进行角色重构和传统神话内核的全新阐释并呈现出的全新的传统神话价值。在重构中,《姜子牙》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独特的社会时代内涵交融构建,打造出最具中国特色的动画电影,塑造全新的动画人物,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国产动画电影走向世界。
    • 刘聪
    • 摘要: 哲学与艺术的关系问题是贯穿西方思想演进的古老论题之一,其初显于古希腊诗—哲之争,完善于近现代欧陆哲学体系的更迭,并最终延伸入当代哲学的视域。在形而上学终结论与艺术衰退论盛行的当代社会,对两者内在关联的探讨从未停止。基于尼采与海德格尔哲学,意大利学者瓦蒂莫认为,艺术不仅未在哲学的现代性遭遇中失去其形而上的韵味,反而为后形而上学时代的真理建立了位置与场所,为后现代哲学的重构提供了机遇。巴迪欧宣告了对传统形而上学终结论的终结,号召哲学应主导一场向柏拉图主义的回归。他革新了对柏拉图哲学的解读,捕捉到了一种基于多元性角度进行思考的哲学。当代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应从诗人时代的“缝合”中解脱出来,实现两者的“解缝”。由此,巴迪欧哲学呈现出了与诗化哲学不同的另一趋向:任何艺术主张都不应致力于将哲学变为美学,而是应将自身作为哲学地图不可或缺的前提,以此恢复哲学的本来面貌。
    • 贺一舟
    • 摘要: 塞缪尔·贝克特是20世纪西方文学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与他广为人知的现代主义文学先驱者的身份相比,他对后现代主义的开创之举却鲜为人知。贝克特与极简主义、解构主义和欲望政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文学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品格,还包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贝克特不仅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开创者,还是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的启蒙者,其文学作品具有无穷的阐释空间,充满了诗学的张力之美。
    • 颜灿威; 隆青泉; 李来斌
    • 摘要: 在后现代主义视域下,孙悟空的形象建构呈现权威消解和戏仿拼贴的文化表征,诸多影视作品在此思潮影响下对原有著作的故事结构和人物关系进行解构,并加入创作主体自身的个性化解读,从而塑造了形色各异的孙悟空形象。在部分影视作品低口碑、高票房现象的背后,少有出现在颠覆经典的基础上能令人印象深刻的孙悟空形象,这些影视作品虽在人物外形上有所区分,却掩盖不住人物内核和文化内涵的空洞无物和同质单调,在此过程中受众逐渐产生了审美倦怠。因此,孙悟空的形象建构仍要坚守立足人物的故事底色理念,才能树立丰满而立体的人物形象。
    • 李改花
    • 摘要: 就小说而言,在纯文学领域内现实主义仍然是主流的创作手法,只是今天的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已经与1950~1980年代有了很大不同。当代文学在经历了"先锋文学"的洗礼之后,虽然形式实验的热潮已经退去,但当年的艺术革新在创作与阅读领域仍然改变了很多东西,那些曾经新奇的理念与方法在如今已经变为了寻常经验的一部分。对于写作者来说,它们已经成为必要而自然的技艺。很多作品都会在传统的写实手法中夹杂不同程度的现代、后现代主义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