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儒”作为孔子所建立的学派之名,在《论语》里尚无其例。而在孔子死后不久,到了墨子的时代,“儒”或“儒者”已经成为墨子及其学派用以指称孔子学派的定名了。与墨者同时的孔门七十子及其后学也以“儒”而自命,并往往通过追述“孔子日”对“儒”加以定义和说明,在这一方面,《礼记》的《儒行》篇可谓是最明显的例证。近代以来,因为《论语》中的孔子不曾对“儒”字加以解释和说明,已有的甲骨、金文资料中也没有确定的“儒”字资料,于是引起诸多大家学者纷纷“原儒”,企图找出春秋以前儒字的本义,从而说明儒家思想的起源和春秋末期“儒”的特质,以呼应20世纪前期对儒学的批评和关注。其中方法论上的问题我在拙著《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中已经作了分析。其实,虽然《论语》中没有儒的定义,但事实上,早期儒家即所谓七十子及其后学,以及早期儒家的论敌,他们对“儒”的使用,已足以使我们了解“儒”在春秋末期和战国时代的意义。换言之,不管“儒”字在字源上的源始意义如何,从学术史的观点来看,战国时代的其它学派对“儒”的思想刻画,从他者的一面所反映的“儒”的意象描述,已经鲜明地呈现出儒家的思想特质;而战国儒学在运用“儒”字上所表达的自我理解,更突出显现了何为儒之人格,何为儒家的学说宗旨在当时的通行理解。尤其是,战国末期的儒学人师荀子对“儒”的理解,作为战国时代评论各家“儒”的总结性代表,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自我理解和自我期许,同时也反映了儒家因应秦的统一的时代即将到来的新的追求。本文以荀子为中心,对先秦“儒”的语用史作一个案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