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哲学政法>首届全国研究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学术论坛
首届全国研究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学术论坛

首届全国研究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学术论坛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1-09-05

主办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会议文集:首届全国研究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学术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研究个体对羞耻与一般负性情绪的认知情绪调节的差异,以及高低特质羞耻者对羞耻与一般负性情绪的认知调节特点.方法:采用方便取样,500名大学生填写羞耻体验量表(Experience of Shame Scale,ESS)和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CERQ).结果:个体在羞耻情绪和一般负性情绪时使用的认知调节策略有显著差异;高羞耻和低羞耻者倾向于使用不同的认知调节策略,而且这种差异大体一致地存在于调节羞耻情绪和一般负性情绪时.结论:个体对羞耻情绪的认知调节不同于对一般负性情绪的认知调节,特质羞耻者有其独特的认知情绪调节方式.
  • 摘要:白血病在我国儿童中的发病率高达3万~10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本文从心理干预的角度,对治疗儿童白血病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分别从个体治疗、团体治疗和家庭治疗进行回顾总结.其中包括的具体治疗方法有:认知行为治疗、游戏治疗、音乐治疗,等等.同时分析了团体治疗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并且从角色理论及社会支持的视角对如何开展白血病儿童的家庭治疗进行了阐述.最后,针对儿童患病的不同阶段,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方案及注意事项,希望对白血病儿童的心理干预有所助益.
  • 摘要:目的:研究团体心理辅导对大一新生应对方式的改善.方法:运用实验的方法,将自愿报名参加心理团体的成员随机分成两组,应用肖计划编制的《应付方式问卷》.结果与结论:①成员总体应用"解决问题——求助"这一成熟的应对方式;②应对方式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③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相比,在解决问题、求助和合理化方面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幻想、退缩和自责上差异显著;④对实验组的前测和后测的结果显示,在解决问题和幻想这两个因子上差异显著.
  • 摘要:目的:探讨电子邮件心理咨询的求助问题特点及咨询效果.方法:对8例邮件求助个案进行治疗性邮件回复,并对咨询文本、求助者反馈评估文本进行分析.结果:①求助问题特点:求助类型多为发展性问题,求助问题普遍困扰比较久、思考时间长,表述问题直接深入,试探性语言较少.②求助者对邮件心理咨询的反馈评估:邮件求助表达更加开放,文字有助于思考,咨询前的设置性邮件有利于咨询关系建立,虽有被理解的感觉,但效果不如期望明显.结论:电子邮件心理咨询更容易发生移情和反移情;书写邮件,专业的准备性邮件往来,反复阅读是电子邮件心理咨询效果产生的独特之处.
  • 摘要:正念训练作为认知行为疗法的第三潮,在各个临床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该技术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通过改善情绪而影响心理发生机制的训练.本文首先利用个案研究考察了正念训练对生理性疼痛恐惧个体的干预效果,一名生理性疼痛忍耐力极低的大学生在接受八周的正念训练后,其情绪和注意功能方面都发生了显著改善;其次,本文探讨了社会性疼痛对生理性疼痛感知的影响作用,31名大学生被随机分为社会疼痛组(社会排斥)和非社会疼痛组(社会亲密),结果导致两组的生理性疼痛感知产生了显著差异.由此,本文提出了正念训练作为一种崭新的尝试对于社会性疼痛干预的可能性.
  • 摘要: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心理咨询的需求越来越大,心理咨询师将成为本世纪最热门的职业之一,但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化水平一直是个大问题,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学习和个人成长成为关键.本文分析了当前心理咨询行业的现状,提出了"朋辈循环支持法"的学习方法,在当前督导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无疑提供了一种资源最大化的学习方法,并兼顾了专业学习和个人成长.
  •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回顾,主要讨论了男子气这一当事人变量与咨询过程-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男子气与求助态度呈负性相关,对男性性别规范高度认同的当事人治疗效果较差.在治疗过程研究中,对非临床样本的研究结果支持强化假设,而对临床样本的研究结果支持互补假设.但由于缺乏临床样本和非临床样本之间的比较数据,在得出最终结论前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 摘要:温尼科特的"抱持"概念和比昂的"容器-所容物"概念是这两位分析家对精神分析思想做出的重要贡献之一.温尼科特的"抱持"关注的是存在的本质以及与时间的关系.母亲在最初的时候捍卫着婴儿存在的连续性,其中的部分就是把婴儿和时间的"非我"方面隔开来实现的.母亲的抱持使婴儿存在和情感波动都处于连续性中.在逐渐成熟的过程中的,婴儿必须逐渐地内化母亲对他的抱持.这一过程是可以应用在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关系的描述中的,对内心的探索和新的改变的接受是建立在关系的基础上.如果婴儿在内化母亲抱持功能中出现了困难,这种需要是一直都存在的.相比之下,比昂的"容器-所容物"实质上是处理源个体亲历的情感体验.这个概念也注重了人际关系中情绪感染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它包含了所容物和容器之间的动态互动;所容物指的是无意识思维,容器则指的是梦想和思考这些无意识思维的能力.当被分析者发展出自己的能力,能对他的经历产生出更深和更广的思想情感时,他就不再需要咨询师的帮助.从理论产生的广泛背景来看,"抱持"与"容器"两个概念对心理咨询工作者对咨询关系的理解是很重要的.
  • 摘要:关系框架理论是在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基础上提出关于人类语言和认知的功能性背景主义分析理论,也是当代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向第三代理论发展的理论基础.它以背景性行为科学作为哲学基础,突破斯金纳对言语行为的定义局限,认为人类的言语和认知的核心是关系反应,而这种关系反应是功能性操作反应.关系框架理论认为,语言和认知的基础是人类习得的、受情境控制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随意地建立起事件之间的关系.关系框架理论具有三个定义特征,即相互包含关系、联合包含关系和刺激功能的转换.它定义了多种关系框架,包括等同、比较、相反、阶层及直证关系框架等,并在直证关系框架下对自我进行了详细分析.关系框架理论经多年实证研究的证明,在语言和认知、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及人们生活的多个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导了心理学新的发展方向.
  • 摘要:正念(Mindfulness),又作内观、心智觉知,是指个体有意识地留意每时每刻的体验的状态,并且个体在这种状态下对其体验持有一种开放、友好、接纳和非评判的态度.基于正念的训练目前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甚至被称作认知行为疗法的一股新浪潮.本文就正念的定义及理论模型、正念的测量以及目前已有的关于正念的研究,特别是有关正念与注意调控相关的研究,进行详细的综述和介绍,以期更清晰地了解正念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理解正念作用机制及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依据.
  • 摘要:咨询师的个人议题是指与咨询过程相关的个人特质、个人情感和需要、助人动机、过去经验以及未解决的个人冲突.在咨访互动过程中,咨询师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不可避免地会把自己的个人议题带入治疗中.未经察觉或尚未处理的个人议题可能会妨碍咨询师准确地理解来访者的内在体验,妨碍建立真实良好的咨询关系,进而阻碍当事人的改变,影响治疗效果.咨询师的个人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接受个体治疗或督导的方式来获得帮助.接受个体治疗有助于咨询师消除自身"盲点",增强自我觉察;督导的目标则是帮助咨询师对自己的经验更开放.然而在实践中,咨询师碍于职业刻板印象与个人原因不愿去求助.影响咨询师求助的因素包括:害怕依赖、病人角色的尴尬、多重关系、担心职业能力被质疑、对治疗效果的质疑、理想化自我等.在咨询师的教育和培训系统、从业者协会中应鼓励因个人议题及职业倦怠的求助.咨询师通过求助达到对自我需要的觉察、理解,并在治疗活动中加以利用,可以成为自身职业活动的丰富资源,更有效地帮助来访者应对个人问题.
  • 摘要:行为治疗的发展经历了传统的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以及新兴的语境主义导向的认知行为治疗的"第三浪潮"三个阶段.其中,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是认知行为治疗"第三浪潮"中最有代表性的经验性心理治疗方法之一.ACT疗法以有关人类语言和认知的关系框架理论(Relational Frame Theory,RFT)为基础,认为人类的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语言/认知与人们生活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不灵活性,表现为经验性回避、认知融合,概念化的过去与恐惧化的将来,对概念化自我的依赖,缺乏明确的价值观,不行动、冲动或逃避六大问题的心理病理模型.与该心理病理模型相对应,ACT疗法整合了"正念接纳"和"承诺改变"两大理念,通过正念、接纳、认知解离、观察的自我、价值观确立、承诺行动等核心过程,帮助来访者提高心理灵活性,调动和汇聚能量,朝向目标迈进,投入到有价值的现实生活中.本文对心理病理模型和ACT疗法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介绍了聚焦于ACT六大核心过程的治疗技术,并将其与传统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Therapy,CBT)进行了比较.最后,对ACT疗法在中国本土背景下的适用性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