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命伦理

生命伦理

生命伦理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728篇,主要集中在一般理论、伦理学(道德哲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0篇、会议论文38篇、专利文献6140篇;相关期刊428种,包括伦理学研究、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2014全国遗传学理论与实验教学研讨会、2014全国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学术论坛、2014卫生法学与生命伦理国际研讨会等;生命伦理的相关文献由869位作者贡献,包括薛迪、周萍、韩跃红等。

生命伦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90 占比:10.05%

会议论文>

论文:38 占比:0.55%

专利文献>

论文:6140 占比:89.40%

总计:6868篇

生命伦理—发文趋势图

生命伦理

-研究学者

  • 薛迪
  • 周萍
  • 韩跃红
  • 伍蓉
  • 奚益群
  • 王剑萍
  • 王彤
  • 张春美
  • 唐智柳
  • 张士珂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远青; 罗筱维
    • 摘要: 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唐·德里罗的《坠落的人》描绘了"9·11"事件后美国人的生存状态.从生命伦理的角度分析该小说,可以发现德里罗既表达了对美国民众在恐怖袭击中遭受的巨大创伤的哀悼,也表现出对恐怖分子逝去生命的深思.德里罗从生命平等的角度,通过艺术创作意在使美国人摆脱"我们VS他们"的心态,达到消解美国政府和官方媒体所塑造的官方叙事,激发读者思考恐怖袭击背后的深层原因.
    • 郑和淋; 曹夏婷
    • 摘要: 2021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对以温州医科大学健康与生命伦理研究中心李恩昌教授为主要建议人的《关于推广器官捐献工作“温州首创理念做法”进一步做好全国器官捐献工作的建议》作出批示,指出该建议结合温州市实践,对新时代红会助推我国器官捐献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公民器官器官捐献率低,一直是制约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满足率仅为1/30。据测算,在我国每年去世的900万人中,约有近百万潜在器官捐献者,但却只有几千人捐献成功,捐献成功率极低。针对这一问题,温州医科大学健康与生命伦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恩昌教授有关器官捐献伦理的团队,开展了多角度多学科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就。
    • 摘要: 湖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红文所著《道家生命伦理的传统视域与现代转型》已于2020年4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李红文教授长期专注于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的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5项,已出版专著《卫生保健的分配正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先后在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ioethics、《哲学动态》《道德与文明》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 高恒天; 杨杰
    • 摘要: 作为《庄子》内篇的重要篇章,《养生主》在全书中具有关键意义,它言简意赅地探讨了庄子生命伦理的多重维度,翔实而深刻地透显出庄子的生命哲学与养生艺术。概括而言,《养生主》首先从物我矛盾的困境中引申出顺中为常的总体纲领,紧接着以庖丁解牛、泽雉之养、秦失吊老等寓言揭示出养生的三个维度,即从形为物役到形神兼养、从困于樊中到精神自由、从遁天倍情到洞明生死。此三者紧密相关、层层递进,为人们安身立命、追寻个体生命价值、护持心中净土提供了一条理想之路,同时对于当代社会所面临的种种生存困境亦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价值。
    • 陈全丽
    • 摘要: 沈从文的小说在城市和乡村的对照书写中表达了他对城市文明病的批判以及对乡村自然人性的赞美。进一步探究城乡对立,可以发现,其背后既隐藏着城乡两套受不同文化影响的对待疾病的态度,也隐含了城乡各不相同的生命理解和伦理观念。由此可见,疾病的书写和隐喻的使用都是沈从文表现城乡不同伦理价值和建构自己生命伦理观的手段。
    • 李杰; 毛一萍
    •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夺去了人类数以万计的生命,中华民族在同疫情的决战中展现了丰富的生命伦理精神。把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凸显了尊重生命的伦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家互助互爱,体现了仁爱的生命伦理原则;战“疫”必胜,展现了乐观主义的生命伦理决心与态度;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彰显为生命尽责的生命伦理诉求;全球合作战“疫”,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诠释了共存共享的生命伦理理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和坚持“八个相统一”的方向,必须把这些生命伦理精神融入到教育过程之中。
    • 王晋茶
    • 摘要: 人类胚胎干细胞技术、器官移植技术、辅助生殖技术、克隆技术等这些前沿的生命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强烈冲击着人类最根本的价值取向。东野圭吾医学三部曲中的《分身》《变身》,正是以克隆人技术、器官移植技术等生命医学技术为题材,给读者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伦理世界。把人类的亲情、爱情、生命伦理和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联系起来,以独特的视角展现出面对现代医学进步,人们遇到的伦理困境和应该坚守的伦理底线。
    • 蔡定彬; 左伟
    • 摘要: 作为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价值观把伦理道德直接包容其中,把生命尊严看作是生命的至高价值,成为了生命观最深层次的道德根基,给道德文化以应有的位置,为社会道德注入了新的内涵。生命伦理视域下的生命价值观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生命观,是面向人类追求真善美统一境界的生命观。尊重生命是生命伦理视野中生命的首要价值,要建立以生命尊严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以维护生命尊严为根本的价值理念。本文通过对生命价值观的道德内容和价值意涵的分析指出:以生命尊严为内核的生命价值观,对社会道德观念感召力的强化培养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 田娟; 何岚; 李小刚
    • 摘要: 援外医疗工作是中国发展对外友好关系的重要一环,是提高人类卫生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非洲国家普遍存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差、语言文化不同等情况,援外医疗工作的开展具有特殊性和挑战性。援外医生与当地患者情感共通、相互尊重、平等互信、真诚合作,构建以战胜疾病为共同目标的命运共同体,是促进受援国人民健康、提高人类卫生健康水平必不可少的内容。以中国(陕西)第八批援马拉维医疗队工作实践为例,阐述在援外医疗工作中构建医患共同体的具体实践并探讨其意义,为今后的援外医疗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 杨彦君
    •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海外伦理学者围绕战时日本医学暴行何以发生,是否可以避免人体实验大屠杀,美国是否回应以及应该如何回应,生命伦理学界的伦理反思与现实期待等主题展开了国际对话,日本、新西兰、以色列、美国、德国、俄罗斯和比利时等国学者相继参与其中,展开了学术界比较鲜见的激烈争鸣。海外学者从生命伦理学视角来审视、反思和回应上述议题,展开了极富成果的交流探讨,既呈现出他们的历史认识,又体现了其对当代社会的反思与期待。然而,在对话的过程中,这些海外伦理学者少有触及跨学科视野下的新成果,理应深刻认识到战时日本的人体实验是不折不扣的医学犯罪,亟须强化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契合度,提升伦理学与历史学的融合效果,应积极推动更多中国学者参与海外伦理学争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