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
赵孟頫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880篇,主要集中在书法、篆刻、绘画、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6篇、会议论文4篇、相关期刊371种,包括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故宫博物院院刊、紫禁城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首届清华青年史学论坛、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次学术年会、第二届东方山药师信仰高峰论坛等;赵孟頫的相关文献由731位作者贡献,包括许晓俊、王连起、刘竞飞等。
赵孟頫
-研究学者
- 许晓俊
- 王连起
- 刘竞飞
- 杨昇
- 邓淑兰
- 吕友者
- 程渤
- 肖燕翼
- 薛永年
- 赵孟頫
- 陈炜
- 任道斌
- 单国强
- 吕少卿
- 张慧
- 徐邦达
- 杜敏
- 杨振华
- 杨振国
- 汪亓
- 洪再新
- 牟建平
- 葛承雍
- 赵华
- 陈博涵
- 马顺平
- 黄懿君
- 丁舒羽
- 丰俊青
- 于滢
- 付长华
- 任瑞金
- 伍蠡甫
- 侯西旺
- 倪伟
- 凌燕君
- 刘东霞
- 刘兰芝
- 刘凯
- 刘昊
- 刘永亮
- 刘雅慧
- 叶宪允
- 叶爱欣
- 吕瑛
- 周雄平
- 孙国庆
- 孙稼阜
- 孟安康
- 宋贤
-
-
贾胜岳
-
-
摘要:
《印史·序》是现存最能体现赵孟頫印学思想的著作。笔者以《印史·序》为核心进行了梳理,其中的复古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推崇古雅质朴的秦汉印章,确立了印以汉为宗的审美观;二是选择以小篆文字入印,从而逐渐形成圆朱文这一新的表现形式。这两个方面的印学主张,对扭转元代初期唐宋影响下的九叠篆印风,改变衰微的印坛风气起到了积极作用。赵孟頫“复古”印学观的提出,也确立了元代文人印的整体风格走向,特别是其所创圆朱文印对明清两代圆朱文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
-
苏姝元
-
-
摘要:
我们熟知的"楷书四大家"中有三位生于繁荣的唐代,最后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是元代书家赵孟頫,他的楷书不同于其他三位唐代楷书大家,其楷书中带有一定的行书意味,庄重中又显得灵动飘逸。今天我们的集字练习就来自于赵孟頫的楷书代表作《三门记》,其中有一句是"与天下为公,初无侧颇,无充塞然"。
-
-
白秋文
-
-
摘要:
我国自古以来对书法是非常重视的,王羲之、柳公权、赵孟頫等书法名家不胜枚举。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教育部把学校开设书法课郑重提上了议事日程,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课程中要开展书法教学,这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
-
包洪鹏
-
-
摘要:
自唐宋以来,游览崂山的文人络绎不绝,在民间传说、崂山诗歌和崂山石刻中均有赵孟頫游览崂山的记载。通过对历代《松雪斋集》、崂山石刻和《崂山志》等相关资料的梳理分析,对赵孟頫来崂山时间、《咏崂顶》诗歌、《道德经》石刻等方面进行考证,得知赵孟頫未曾到达崂山。尽管如此,赵孟頫在民间传说中却是崂山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
-
郭钱
-
-
摘要:
“以人论书”一直被视为历代书法品评的标准,遂而产生“人品”即“书品”的观念。然而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书艺的提高,这一观念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书法艺术的审美观照。傅山(1607—1684)作为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其书学思想被众多学者加以研究,然终逃不开“人品”二字,并将青主批评赵氏(1254—1322)书法全赖于其“贰臣”身份,学习颜真卿(709—784)书法也仅仅是因为其忠孝传家的人品,本文对此提出疑义,并进行相关内容阐述。
-
-
赵娉婷
-
-
摘要:
为了探索赵孟頫小行书书风的演变,简要回顾了赵孟頫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成长过程,并通过重点分析和欣赏赵孟頫小行书代表作《兰亭十三跋》的书法艺术特点,同时综合比较赵孟頫早期的小行书作品,在对比中总结演变的特点。赵孟頫小行书作品演变的过程中,用笔的方与圆、中锋与侧锋的使用、藏锋与露锋的处理都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结体由古朴宽博变得更加舒展颀长,章法也更加流动自然。赵孟頫的小行书作品有着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在书法史上有着独树一帜的风采,是人们学习赵孟頫书风可取法的范本。
-
-
唐如月
-
-
摘要:
元代是中国山水绘画流变的关键时期,一些史学家认为这是绘画新阶段的开始,文章从史学家的中国绘画史分期的观点出发,研究作为这个时期肇始的元代的绘画。赵孟頫作宋末元初一位长于诗书画印的“全才”,优越的艺术地位和社会地位奠定其领袖的地位为后来绘画领域发展理清了方向。文章通过探讨赵孟頫的实践同高居翰的理论之间的合理性来指明赵氏的复古山水画创作的积极意义。
-
-
王海轩
-
-
摘要:
颜真卿的名字,一千多年以来一直是中国书法的一个符号。"颜体"楷书,其字体端庄,饱满大气,在当代被选入大中小学学生习字字帖。颜真卿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殊不知体现颜真卿书法最高艺术成就的作品却是他50岁时所书的一篇文稿,这篇《祭侄文稿》的初稿被美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
-
段莹
-
-
摘要:
在清初“四王”临古、仿古的创作中,对赵孟頫画作的临仿是一个重要内容。“四王”对赵孟頫的接受,体现在创作实践和艺术理念两个层面,他们在汲取赵孟頫绘画艺术的基础上,以仿意、参合等方式兼取其他名家特色,并将自身风格融入创作之中。同时,“四王”在接受董其昌“三赵”之说的基础上,进一步矫正了董其昌持论的偏颇,重新肯定了赵孟頫的成就。
-
-
王坤鹏
-
-
摘要:
究竟是谁,在时隔近千年之后的元朝,竟然成为了王羲之的铁杆粉丝和《兰亭序》的爱好者?他就是号称"松雪道人"的赵孟頫。这位元朝的艺术大家,从实践到理论,都以复古为宗旨。所谓的"古"指的就是魏晋书风,他对王義之的书法格外推重,原因是赵孟頫认为王義之的书法能够"总百家之功,极众体之妙"。
-
-
吕云
-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次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这幅《牧马图》是元代大家赵孟頫大德四年的绢本绘画作品,因装裱及保存环境不善,加之年代久远,画面颜色暗沉、灰蒙模糊;画芯绢质重度酸化,变脆,左半画芯四分之三碎裂成片和渣,且碎片边口卷翘呈瓦状,右半画芯折痕折裂严重,已无法收卷和保存,需及时进行保护修复.鉴于画芯这一具体情况,修复难点在于如何将酥脆断裂的绢质画芯拼接复位并进行脱酸、清洗、揭裱、托芯等,本文主要简述修复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及注意事项,为类似病症的修复提供一些经验,以更好地延长每幅书画文物寿命.
-
-
陈波
- 《中国航海博物馆第七届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元代海运体制的建立,奠定了两浙地区作为全国性交通、物流中心的地位,并催生了一大批以承运海漕为业并兼营海上贸易的新兴富民阶层——海运船户.在赵孟頫的艺术生涯中,昆山顾氏、长兴费氏等财力雄厚的航海家族给予其莫大支持,扮演了艺术赞助人的角色,使赵孟頫得以在宋元鼎革的大变局中得以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准,安心艺术创作.而赵孟頫作为“被遇五朝,官登一品”的士林领袖,实际上对于后者的登仕之途也不无裨益.昆山顾氏、长兴费氏等家族成员在南宋时期皆有水军任职经历,而赵氏家族因与历仕高阶军职的常熟印氏家族缔姻之故,与南宋水军中的武官多有交游.不惟如此,赵孟頫与浙西航海家族的交游关系与其早年曾主持财经工作的仕宦经历有关.
-
-
叶宪允
- 《第二届东方山药师信仰高峰论坛》
| 2016年
-
摘要:
药师文化有着广阔的社会基础.历代文人书写佛经以及《药师经》,也可视为药师文化的影响.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能诗文,精鉴赏,工篆刻,喜音乐,尤以书画成就为最高.书法初学李邕,后以王羲之、献之为宗,尤精正、行书和小楷,圆转遒丽,自成风格,世称“赵体”.与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中国古代“楷书四大家”.赵孟頫曾书写各经,其中包括《药师经》,这是药师文化影响的一个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