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诗学

诗学

诗学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328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64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3篇;相关期刊1150种,包括求索、文教资料、语文学刊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百年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中国话语”学术研讨会、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八届年会、“外国文论的当代形态:实绩与问题”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学会年会等;诗学的相关文献由2782位作者贡献,包括蒋寅、霍俊明、查清华等。

诗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64 占比:99.42%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49%

专利文献>

论文:3 占比:0.09%

总计:3283篇

诗学—发文趋势图

诗学

-研究学者

  • 蒋寅
  • 霍俊明
  • 查清华
  • 吕进
  • 刘小枫
  • 杨义
  • 潘链钰
  • 孙博
  • 李华
  • 杨匡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陈越
    • 摘要: 1940年代末,身为诗人和青年教师的袁可嘉写下了一系列关于新诗的专题论文,虽未能如愿出版这本拟题名为《新批评》的专著,但他有关新诗的综合性理论思考在当时却产生了不小的影响。1980年代以来,随着上述论文重新以《论新诗现代化》为名结集出版,学界对其"新诗现代化"的体系构建及其思想内涵已有较多讨论,但由于该书在编辑过程对原刊本的内容有所删改,从而对相关论述不免会构成遮蔽或造成误导。本文在综述袁可嘉有关诗的本体论思想的基础上,基于新的史料,即袁可嘉专论戏剧主义的英文文章《关于戏剧主义的笔记》(A Note On Dramatism),并对比与该文内容有所重合但并不雷同的《新诗戏剧化》和《谈戏剧主义》等文章的有关论述,试图对袁可嘉诗论中具有综合性意味的"戏剧主义"这个新批评意义上的诗学概念及其文化政治,做出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 吴红涛
    • 摘要: 康德将诗积极融入他对审美及伦理问题的思考中。诗被康德视为最高级的“美的艺术”。诗人凭借艺术天才和诗学义务赋予作品以典范精神,这种作品能够为人所追随,并让心灵脱离病态,为人建构起真正的“美丽心灵”。以“诗心”为内核的美丽心灵,召唤出心灵的“共情”能力,它是关切社会、理解他者和奠基道德的重要条件。康德诗学是一种融合了伦理纲维的“大诗学”,目的不是为了宣扬文学艺术的怡情及审美个人主义,而是将文学作为进阶伟大人格与正义社会的有效选择,因而它追求的是一种诗学正义。
    • 刘新敖
    • 摘要: 时空观念既是清代诗学的理论建构逻辑,也是艺术家处理文化与政治生活的坐标。清代诗学时空观念的表现,较之前代有新的特质。从思想基础来说,清代诗学上承儒家的社会理念,在社会秩序中重新规范了诗学与社会政治的位置,追求儒学与社会秩序的复归;从主体条件来说,清代诗家主体意识觉醒,使清代诗学注重诗歌及诗话写作与学术文化的距离,追求心理感悟的时空形式;从诗学的理论形态来看,诗话写作仍以时空意识为逻辑基础,呈现出时空化的审美形态。如此,清代诗学是在传承美学精神的基础上,在社会思想、学术文化环境以及艺术个体追求之间,寻求并重建了一种协同发展的可能,是对儒家秩序规范的新阐发。
    • 常雪纯
    • 摘要: “幽人”原初之用在《周易》,本义为“幽隐之人”。魏晋时期,开始出现在文人作品中,多被引用为隐士的代称。至唐代,“幽人”在诗文作品中出现频次增高,其诗性隐喻之特质由此而浮现。在唐前高隐之义的基础上,唐人笔下的“幽人”承载了多样的生命体悟。陈子昂、杜甫与李商隐的“幽人”诗,在看似“向隐”的维度背后,包孕了诗人“非隐”的现实观照与历史沉思。“幽人”意象所蕴含的诗性隐喻为唐诗之解读提供了深化而广阔的诗意阐释空间。
    • 蒋寅
    • 摘要: 嘉道诗学以反思袁枚性灵诗学的流弊为逻辑起点,针对"性灵"概念流行和泛滥,诗坛重新祭出"性情"这一古典诗学核心概念,并就性与情、性情与道德、性情与学问的关系展开讨论,将"性情"概念放在诗学史的演进、发展中加以锤炼,终于完成了对这一传统概念的周密诠释,为嘉道诗学的平衡发展以及此后诗学观念的转型并融入近代化的潮流奠定了基础。
    • 艾冬景; 郭万金
    • 摘要: 王阳明是明代最具魄力的思想大师,同时还是一位被哲学名声所掩盖的性情诗人。虽也曾"溺志辞章之习",但进德修业却是更为核心的人生关注,诗文始终被其视为"道德"余事。追慕狂者品格、豪杰精神的王阳明虽以"讲学明道"为志,但对"本于性情"的应酬文字亦有一定认可,良知学说中本就包含着对个体志愿的积极关注,而此,正是阳明心学对于诗歌的最大宽容所在。
    • 郭超; 耿希文
    • 摘要: 《雷雨》从诞生至今众声喧哗的评论话语说明了其内涵的复杂性与多面性。本文通过分析曹禺的自白、学界的评论及其之间的关系,指出《雷雨》剧本蕴含的理论张力:希腊传统是曹禺《雷雨》创作中重要的思想资源,但所谓的希腊传统并不是一维的——《雷雨》不仅兼容了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中蕴含的悲剧的“命运主题”以及亚里士多德《诗学》中阐释的“悲剧的制作技艺”,也膺守着法国新古典主义汲希腊之源而提出的“三一律”结构法则。这也折射出整体的中国现代文学中“希腊资源”的多解性。
    • 张珺; 吕黛
    • 摘要: 近年来,翻译作为促进文化传播的工具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而翻译研究也经过多方学派的不懈努力完成了从语言研究转向文化研究的重大转变。著名翻译家安德烈·勒菲弗尔认为,翻译并非两种语言间的粗略转换。恰恰相反,它是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语境下进行的。而他的操纵理论,主要是以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为核心来探讨三者是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进行操纵的。本文以勒菲弗尔的“操纵论”为理论基础,选取风靡全球的儿童文学故事《爱丽丝漫游仙境》的两个译本作为研究对象,说明了文学译作中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三要素对译者翻译活动具有操控作用。
    • 杨嬿桦
    • 摘要: 勒菲弗尔将翻译研究置于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指出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文学实践活动,与文化系统内的其他体系息息相关,提出了翻译改写和操纵理论,指出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等极大地影响了翻译过程。本文对该理论及文化操纵因素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实例对该理论进行解读和思考。
    • 童意; 刘月; 周畅; 温佳雨; 贾德贤
    • 摘要: 医学誓言由来已久,在医学人文教育中起重要作用。英文医学誓言发展迅速,但至今缺乏英文版中医学誓言。本文在改写理论指导下,重点基于意识形态与诗学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参考已有译本,探索性地将《大医精诚》选段英文译写为中医学誓言。中西方在医学伦理方面有共通之处,因此中医学誓言的英文译写需要在意识形态上“求同存异”。但《大医精诚》更突出表达了成为“大医”的两种精神:不管个人安危,视病患为自己亲人的“大仁”精神;为了人民的利益,不计个人得失,一心赴救的“大爱”精神。这种大仁大爱的精神,超越一般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为“大医”的核心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