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十六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台湾中生代诗学建构的成绩与局限

台湾中生代诗学建构的成绩与局限

摘要

本文所说的中生代,是指从事理论建树而非专职创作的中生代。从时间上来说,他们生于1940年代末期到1970年,七、八十年代前后出现在台湾诗坛,八十年代以后成为台湾新诗论坛的一支劲旅,代表人物有萧萧、简政珍、孟樊等人。正当人们希望台湾诗论从一般的评论、研究和争鸣中向体系建构进军的时候,萧萧及时地推出了三十万言的《现代诗学》。这是台湾诗坛首先出现的对现代诗作较完整检视的一本理论著作,由“现象论”、“方法论”、“人物论”三大部分组成。在新世纪的台湾新诗研究历程中,简政珍以直接阅读并充分掌握了许多西方后现代理论的原典著称。《台湾现代诗美学》,便是简政珍迈向思辨型学者的一个重要标志。孟樊是一位学术上的多面手。他研究台湾出版理论,编偏重于思想的年度文选,写新诗创作史,建构台湾新诗理论史,集中研究后现代文论和诗论。作为有后劲的评论家,他用综合治理的眼光对待新诗的演变所作出的辩证概括,在论题上有开拓,后来写作的《台湾后现代诗的理论与实际》,便是他这方面的成果。他以德希达、巴特、克莉斯堤娃、巴赫汀等思想家的论述为根基,列出台湾后现代主义诗的七种特点。在孟樊的代表作《台湾当代新诗理论》中,更具体体现了他对新诗的完整看法。在结构及立论方面,与萧萧、简政珍均不相同,甚至书写策略也不一样。在台湾,诗评家长期过剩,诗论家一直欠缺,而萧萧、简政珍、孟樊不仅是诗评家,而且是名副其实的诗论家。综观萧萧、简政珍、孟樊的诗论,具有建设性,强调台湾特色,具有系统性,重视诗歌自身特质和规律的探讨等特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