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
汉代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0年内共计485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83篇、会议论文67篇、专利文献6篇;相关期刊1531种,包括南都学坛、考古与文物、四川文物等;
相关会议47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五次医古文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全国艺术青年学者论坛、第六届民办博物馆发展西安论坛等;汉代的相关文献由409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子今、郭俊然、尹钊等。
汉代
-研究学者
- 王子今
- 郭俊然
- 尹钊
- 刘厚琴
- 吴从祥
- 郝建平
- 张继超
- 刘尊志
- 王文涛
- 翟麦玲
- 张涛
- 昝风华
- 朱德贵
- 甄尽忠
- 关荣波
- 晋文
- 林永强
- 薛瑞泽
- 贾艳红
- 郭海燕
- 傅举有
- 杨玉彬
- 王倩
- 高文
- 刁海军
- 刘兴林
- 吴方浪
- 王尔春
- 陈玲
- 饶增阳
- 黎虎
- 侯宗辉
- 刘军
- 周学鹰
-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 孙立涛
- 惠翔宇
- 王健
- 王启才
- 禾人
- 程政举
- 蒋波
- 贾丽英
- 黄海涛
- 佚名
- 兰芳
- 刘洋
- 周祥
- 姚圣良
- 尹建东
-
-
兰钰嵛;
陈傲杰;
苏延溥
- 《图书馆论坛》
| 2020年
-
摘要:
中国阅读史悠久,汉代时文化长足发展,从现存的汉代画像石(砖)上的读书图可窥视一二.文章收集整理了部分汉代画像石(砖)中的读书图,探析汉代画像石(砖)读书图的类型,并对其中5幅代表作进行解读,探讨其蕴含的学术价值.
-
-
魏丹;
梁旭澍
- 《敦煌研究》
| 2020年
-
摘要:
敦煌研究院藏有三组汉代简牍,可辨识有墨迹者87枚,除第一组17枚早年已发表外,第二、三组的图版及释文属首次公布.残断严重,完整者较少,初步判断含有简、牍、觚、楬、削衣等,涉及常见的簿籍、历日、品约、私记(私信)等文书内容,对于汉代简牍和早期敦煌史的研究会有帮助.
-
-
索德浩
- 《东南文化》
| 2020年
-
摘要:
汉代双层木椁墓可分三型,每一型最早都出现于岭南地区,之后有各自流行地域和演变序列:A型流行于西汉时期的成都地区;B型流行于两汉的岭南地区,以广州地区发现最为密集;C型发现于西汉中晚期的湖北地区.木椁墓的双层结构来源于岭南越人的架棺墓,是越人架棺习俗与汉式椁墓融合的结果.双层木椁墓的形制还影响到了后来岭南地区的砖室墓.双层木椁墓进入蜀地,其路线很可能是经由夜郎道—僰道再进入成都地区,为岭南与蜀地的文化交流增添了新的证据.
-
-
王子今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20年
-
摘要:
汉代文化随着社会生产和社会交往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历史性进步.两汉文化进程的重要特征,儒学教育的广泛普及,宗法秩序的初步稳定,道德建设的空前升格,都共同与一种社会文化存在有关,这就是宗族“祠堂”.汉代社会相当普及的宗族“祠堂”,其作用超越了以往日月山川诸神祀所,形成了社会文化经纬的要络,也成为先祖祭祀的场地、孝道宣传的课堂、亲情凝聚的中心.皇族“宗庙”是最高层次的“祠堂”,其宗法权威与政治强势结合,作用尤其显著.东汉“祠堂”建设“崇侈”的趋向,受到开明士人的批判.
-
-
刘跃进
- 《学术交流》
| 2020年
-
摘要:
司马迁是西汉时最重要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所著的《史记》不仅是汉代学术史上的最重要著作,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不朽经典,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史记》的资料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依据朝廷内外的丰富藏书,二是根据实地考察的所见所闻.《史记》的体例,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史记》的思想倾向,首先,司马迁看透了当时的世态炎凉,陈古刺今、借浇块垒.其次,他对于狱吏的残酷,也有切肤之痛.最后,在一些历史人物的描绘中,寄托了自己崇高的理想.《史记》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它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范例,不仅是史学巨著,而且是史传文学的典范.魏晋以后,《史记》逐渐在世间流传开来,隋唐以后《史记》又传播海外.
-
-
-
-
-
-
-
-
李轶南
- 《第二届东方设计论坛暨2016东方文化与设计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汉代既对先秦百家思想和地域文化予以继承和兼综,又是肇启魏晋乃至其后百代思想新声的源头,其造物艺术思想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其一为"情以物兴,物以情观";其二为从简朴"意真"到"纤微要妙";其三为务以传神为胜的形神观;其四为谶纬观念的兴起与祥瑞艺术形象的滥觞.
-
-
李平
- 《2015第十一届全国艺术学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摇钱树是流行于两汉时期的树形组合器,一般认为它是一种随葬的模型明器.汉代摇钱树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体现了鲜明的地域文化.汉代摇钱树的装饰题材颇具特色,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神秘属性的动物,以及具有祥瑞含义的神异动物,被用作摇钱树的装饰主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图腾崇拜的观念;神话起源中的相关神兽;取其谐音,代表吉祥含义;谶纬思想中的祥瑞动物.例如摇钱树上的养、鹿、猴等浮雕图像,他们除了具有"羊谐祥","鹿谐禄","猴谐侯"等寓意外,羊、鹿又是和升仙思想有关的.当然,生活在当下的人们似乎并不会关心文化符号源于何种图腾崇拜或者神话传说,他们看重的也许只是动物图像具有的浅层、直观的文化内涵,以及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功利目的.汉代摇钱树的动物图像形象复杂,本着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择几种有代表性的图像,在功能上简要释之.
-
-
陈洪波
- 《第一届海丝文化国际青年学者论坛》
| 2015年
-
摘要:
汉代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首先是汉武帝派遣使节搜求奇珍异宝的结果,目的在于获得满足宫廷生活的高端奢侈品,一开始并不是一种经济行为.使节所走的商路,并不具有张骞通西域那样的"凿空"性质,之前南洋和西洋的商人已经经此往返.海上丝路的开通,实际上是中外政府和商人双向努力的结果,外邦方面可能贡献更大.由于汉政府的有意限制,以及贸易商品主要局限于高档奢侈品,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规模很小,没有对岭南社会的经济文化面貌造成很大影响.但在汉帝国境内,岭南沿海各郡之间的贸易活动比较繁荣,今天留下的考古遗迹,大多数是海上丝路境内段商贸活动的结果,与远洋贸易关系不大.
-
-
薛正昌
- 《“丝路文明传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班彪(公元3-54),字叔皮,扶凤安陵(今陕西咸阳)人.祖父班况,汉成帝时为越骑校尉;父班稚,汉哀帝时为广平太守.班彪出身于世家,子班固、班超,女班婕妇,都是炳彪千古的著名人物.班彪一生博学多才,专心史籍,不仅是东汉历史学家,而且是文学家.《北征赋》,不但是他留在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文学作品,而且是他考察固原后留给固原的一笔文化财富.缘于《北征赋》与固原的关系,实地考察了近乎两千年前班彪走过的汝河、蒲水道,清晰了丝绸之路在东段在宁夏的另一条走向.同时,也更加怀念这位伟大的先行者.
-
-
-
-
-
-
-
-
-
-
-
-
- 许开成
- 公开公告日期:2002-10-16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汉代瓦罐煨汤菜炉,该炉由炉体(1)、顶盖(2)、搁板(3)、进风口(4)、加热器(5)组成。煨汤菜时,将装有菜肴的小瓦罐(7)置于炉体内的搁板上。点燃炉体底部的加热器即可对瓦罐(7)内的菜肴加热。与传统煨汤菜方法相比,具有节约燃料,保温性能好、加热均匀的优点,特别适用于餐馆及食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