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思想
音乐思想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0年内共计431篇,主要集中在音乐、中国文学、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6篇、会议论文5篇、相关期刊228种,包括兰台世界、大众文艺、北方音乐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首届全国文艺学与美学青年学者论坛、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第七届“黄河学”高层论坛暨出土文献与黄河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音乐思想的相关文献由413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四海、安琪、常芳等。
音乐思想
-研究学者
- 陈四海
- 安琪
- 常芳
- 黄敏学
- 凌琦
- 刘宇统
- 包德述
- 向乾坤
- 吴桐
- 周润静
- 孙红杰
- 宋圆方
- 尹辉
- 张婷
- 张家棋
- 张燕燕
- 张程刚
- 徐治
- 曹云华
- 曾华青
- 李丽
- 李佳雯
- 李天义
- 李娜
- 李洪玲
- 李萌
- 李静
- 杨宇娟
- 樊琪
- 殷婕
- 沈玥岑
- 潘链钰
- 王冰
- 王海燕
- 石保艳
- 管云
- 罗艺峰
- 葛恩专
- 袁建军
- 谈音
- 贺琳
- 赵延娜
- 邓婷
- 郑葳
- 郝敏
- 金鑫
- 阎妍
- 陈其射
- 韩梅
- 高朋
-
-
陈晓岚
- 《中国航班》
| 2020年
-
摘要:
嵇康认为音乐只是自然的存在,本身并无“哀”和“乐”之分,与儒家的音乐思想截然不同。他的思想对我国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影响深远,在我国音乐史上有着不可替代和无法超越的地位。本文主要探讨其思想及对我国当代音乐教育的启示作用。
-
-
颜新祯
- 《北方文学(中旬刊)》
| 2019年
-
摘要:
在我国古典音乐中,其所蕴含的思想价值观,一直以来与我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观相同,正所谓乐曲表达作曲者内心的想法,在逻辑关系上能够体现为乐通伦理,而在现实是发展中能够发现不同的乐曲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能够直接表达当时社会的发展情况,以及当时瘦,会人们的主要思想.为此对中国古典音乐思想中所蕴含的价值观进行分析和考察,不仅仅能够了解不同时代下人们的想法,同时也是对于历史的梳理,帮助人们能够更好的分析我国传统文化.
-
-
仇悦颖
- 《才智》
| 2019年
-
摘要:
本文以《乐记》师乙篇为主线,在注解的基础上,重点对文中音乐思想及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启示进行了讨论.其主要的观点主要为歌曲选择的适宜性与不可替代性;歌曲的特点与演唱的关系;声乐感染力的根源;声乐演唱的技巧及特点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启示.
-
-
-
李高扬
-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 2020年
-
摘要:
一部音乐作品的产生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渔光曲》这部作品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产物,此作品不仅歌词脍炙人口,而且曲调悠扬婉转,旋律十分优美.本文将以《渔光曲》为研究切入点,详实阐述此作品产生的社会环境,深入剖析其传递的音乐思想,从音乐风格、曲式结构、演唱处理三个层面进行深入探讨,了解此作品的艺术构思以及在演唱中应加以把握的着重点,并尝试提出增强《渔光曲》作品演唱成效的有效路径,以期为演唱者和欣赏者提供些许有益的思考.
-
-
郭浩健
-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 2020年
-
摘要:
南唐后主李煜的文学造诣颇深,他一生创作的众多诗词都展现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极高的艺术价值。由于自身身份的特殊以及独特的人生经历,使他的文学风格也别具一格,然而李煜的心境随着境遇变化而改变,并反映到他的文学作品中。同时,李煜拥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在他的诗词中体现出浓厚的音乐文化气息,文章通过论述李煜诗词中的音乐思想以及包含的音乐信息,并探讨李煜在词调创新方面的贡献,以期对李煜诗词中的音乐文化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
-
李松霖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2020年
-
摘要:
明朝中叶,思想家李贽在其著作《焚书·琴赋》中提出"琴者,心也"的美学命题,"主情"美学思潮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得到发展.通过探析"琴者,心也"中所涉及的美学问题,并对其美学价值与意义加以分析.
-
-
-
-
-
梁振杰
- 《第七届“黄河学”高层论坛暨出土文献与黄河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战国楚简儒家文献独特而丰富的音乐思想,填补了中国古代思想史和音乐思想发展史的不少空白.楚简论乐受当时性情论哲学思潮的影响,崇尚真性真情,强调对感情的抒发要淋漓尽致,与传统儒学所强调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大不相同.楚简将音乐的产生与人的情感联系起来,礼、乐并重而更偏重于乐,强调音乐在社会教化与个人修心养性、进善成德等方面的作用."亡声之乐"的论述,强调了音乐形而上的思想,这在传统儒家音乐思想中亦十分鲜见.楚简关于音乐思想的论述直接成为《礼记·乐记》、《荀子·乐论》的一个思想渊源.
-
-
罗希
- 《首届全国文艺学与美学青年学者论坛》
| 2010年
-
摘要:
在历史变革大背景下的中国音乐文化,发生了汉胡音乐之间持续既久、此长彼消、相互吸收交嘈又相互排斥抵捂的大转型运动。它不仅改变了中国音乐的内在格局,也改变了中国人的音乐生活,隋唐时期,这些从西方吹来的胡音乐风不断考验着中国人的耳朵,从听众的听觉意识已经渗透到作曲家的创作表达.本文在思想史背景下,探讨感性音乐生活的变化如何影响音乐思想,在音乐文化性格冲突的表象背后,通过宗教意识的深刻久远同化作用,进而对唐时期丝路音乐本体价值的审度加以借鉴.
-
-
-
李雄燕
- 《首届全国文艺学与美学青年学者论坛》
| 2010年
-
摘要:
成玄英在对《庄子》一书中的音乐思想进行疏解时,在以“和”为美的文化背景中,基于重玄道学心性论,提出了“动乐音以和性”的音乐美学主张,并且认为琴是实现这一审美主张的重要媒介.他的这一美学主张,丰富了“和”这一美学范畴.
-
-
黄晓音
- 《第十二届全国艺术学年会暨“跨界视野中的艺术理论”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在西方古典音乐史中,柏拉图是无法回避的一位思想家,他在《理想国》等篇章中提出了"摹仿论"、"和谐论"、"灵魂净化说"等重要主张,他对于音乐的语词、节奏与乐调等具体内容与表现方法都作了细致的阐述.柏拉图的音乐教育与审美思想既反映出其教化与功利的目标,又见证了他"理念世界"中维护希腊城邦的良好愿景.柏拉图的音乐艺术理论是人们认知古希腊音乐发展状况的重要路径,尽管在摹仿说与音乐的本质方面,柏拉图受到了亚里士多德等后来学者的质疑,但毫无疑问,他的音乐观为西方后来的音乐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
-
黄晓音
- 《第十二届全国艺术学年会暨“跨界视野中的艺术理论”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在西方古典音乐史中,柏拉图是无法回避的一位思想家,他在《理想国》等篇章中提出了"摹仿论"、"和谐论"、"灵魂净化说"等重要主张,他对于音乐的语词、节奏与乐调等具体内容与表现方法都作了细致的阐述.柏拉图的音乐教育与审美思想既反映出其教化与功利的目标,又见证了他"理念世界"中维护希腊城邦的良好愿景.柏拉图的音乐艺术理论是人们认知古希腊音乐发展状况的重要路径,尽管在摹仿说与音乐的本质方面,柏拉图受到了亚里士多德等后来学者的质疑,但毫无疑问,他的音乐观为西方后来的音乐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
-
黄晓音
- 《第十二届全国艺术学年会暨“跨界视野中的艺术理论”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在西方古典音乐史中,柏拉图是无法回避的一位思想家,他在《理想国》等篇章中提出了"摹仿论"、"和谐论"、"灵魂净化说"等重要主张,他对于音乐的语词、节奏与乐调等具体内容与表现方法都作了细致的阐述.柏拉图的音乐教育与审美思想既反映出其教化与功利的目标,又见证了他"理念世界"中维护希腊城邦的良好愿景.柏拉图的音乐艺术理论是人们认知古希腊音乐发展状况的重要路径,尽管在摹仿说与音乐的本质方面,柏拉图受到了亚里士多德等后来学者的质疑,但毫无疑问,他的音乐观为西方后来的音乐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
-
黄晓音
- 《第十二届全国艺术学年会暨“跨界视野中的艺术理论”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在西方古典音乐史中,柏拉图是无法回避的一位思想家,他在《理想国》等篇章中提出了"摹仿论"、"和谐论"、"灵魂净化说"等重要主张,他对于音乐的语词、节奏与乐调等具体内容与表现方法都作了细致的阐述.柏拉图的音乐教育与审美思想既反映出其教化与功利的目标,又见证了他"理念世界"中维护希腊城邦的良好愿景.柏拉图的音乐艺术理论是人们认知古希腊音乐发展状况的重要路径,尽管在摹仿说与音乐的本质方面,柏拉图受到了亚里士多德等后来学者的质疑,但毫无疑问,他的音乐观为西方后来的音乐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