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现代新儒家

现代新儒家

现代新儒家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59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伦理学(道德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36943篇;相关期刊307种,包括中国哲学史、船山学刊、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2年“百年文学理论学术路径的反思”学术研讨会、2008北京地区哲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熊十力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现代新儒家的相关文献由39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翔海、方克立、侯敏等。

现代新儒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7 占比:1.56%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6943 占比:98.42%

总计:37536篇

现代新儒家—发文趋势图

现代新儒家

-研究学者

  • 李翔海
  • 方克立
  • 侯敏
  • 李明
  • 李毅
  • 周良发
  • 蒋国保
  • 宋志明
  • 杨泽波
  • 柴文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韩强
    • 摘要: 王阳明的心性论中包含着真我良知和知行合一的思想,这对后来的现代新儒家产生了很大影响,梁濑溟、熊十力融合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提出了宇宙心和心性本体论,贺麟融合新黑格尔主义提出了主体逻辑心和自然的知行合一论,都充分发挥了王阳明思想。
    • 朱光磊
    • 摘要: 现代新儒家的阳明学研究具有三条路径。其一,以外释中。这条路径极大地凸显了阳明学中的形上意涵,并希望这种形上学的论说方式可以进入世界的哲学话语体系,以及这种论说方式所彰显的东方价值具有超越西方形上学的地位。其二,会通朱王。这条路径重新对朱子学、阳明学的差异进行新的解释,从而在一个更高的理论平台上化解了宋明儒学内部的差异,达成儒学内部的圆满融合。其三,面向现代。这条路径在阳明学本有的道德涵养之中,增加新的思辨理性和物理知识,从而将物理世界收纳进来,为现代性的开展奠定了理论上的基础。这些哲学体系的构建、哲学史叙述范式的转变,以及哲学现代新开展的努力,可以视为儒家知识分子在西学东渐背景下所交出的理想答卷。
    • 李振纲
    • 摘要: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王政燃副研究员的专著《牟宗三本体论研究》2021年8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可喜可贺。该书以现代新儒家哲学研究为背景,较为系统地阐释了牟宗三的本体论哲学,作者不仅考察和梳理了牟氏的学思历程、学术资源,而且重点从圆善论的超越本体、良知论的道德本体与存在本体之统一、知识论的良知本体之坎陷等方面展开对了牟宗三本体论的阐发和剖析,完整勾勒出牟宗三本体论的丰富内涵。
    • 金小方
    • 摘要: 现代新儒家主要在内圣外王之道的框架下继承和发展儒家的核心话语。从内圣之学的角度看,他们着力重建了儒家的道德形上学,阐扬了儒家心性之学尤其是良知思想的内涵与现代价值,提出了现代新儒家的人生境界论。从外王角度看,现代新儒家一方面揭示了西方现代化的弊端,另一方面揭示了儒家思想对于现代化的积极价值,提出了儒家的新外王论,推动了儒学的现代转型。他们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心、性、仁、良知、内圣、外王等核心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道德自我、道德理性、内在超越、良知坎陷等一系列创新性概念和理论,构建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现代性特征的现代新儒学话语体系。
    • 黄晨曲
    • 摘要: 面对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内忧外患、国步方蹇的困境,梁漱溟认为这一切皆来自于文化的“失调”,拯救中国必须依靠中华文化的复兴,同时用“伦理本位,职业分立”概括中国的社会结构,为乡村建设运动打下了理论基础。作为一个实践者,他通过建立村学、乡学,重建新乡约;鼓励知识分子下乡以求政教合一;建立合作社模式促进经济发展等途径,在组织、政治、经济多方面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虽然在帝国主义入侵的外因和对传统伦理过度依赖、对国情把握并不准确的内因之下,运动最终走向失败,但这场运动对当今创造农村新文化、德治与法治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启示。
    • 徐默苒
    • 摘要: 在现代中国各种哲学思潮起伏交错之中,能够较好解决传统与现代关系问题的哲学思想,尤以熊十力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为主流,而郭齐勇教授长久以来的学术重点即是对熊十力哲学思想的研究。从熊十力哲学内容上来看,郭齐勇教授以本体———宇宙论为生命的万化之源、万有之基,研究熊十力先继承后批判的唯识佛学的思想过程,借传统儒学之经典复归初始,重新厘清了熊十力创制自我的特别气韵;从熊十力与现代其他新儒家的激烈文化冲突中来看,通过对中西文化之差别的深刻反思,摆脱学者主观情绪的偏见,分析研究了现代新儒者们真正意义上的“新融和”,以展现中国现代民族文化之新意。
    • 金小方
    • 摘要: 现代新儒家在中西文化、古今文化激烈冲突的环境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采用返本开新、借西释中、知行结合等理论建构方法,推动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型。返本开新的方法有助于深入分析中国文化的精神传统,协调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借西释中的方法有助于认清中西文化的特质和借鉴西方文化的资源。知行结合的方法有助于坚守儒家作为生命的学问的特色。这些理论方法给当前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直接的参考。
    • 金小方
    • 摘要: 现代新儒家建构哲学话语体系主要表现在梳理中国哲学史、建构现代中国哲学话语体系和推动中国哲学话语的实践转向三个方面。现代新儒家系统梳理中国哲学史,有力回应了西方质疑中国没有哲学的问题。并从生命哲学和宗教哲学两个方向上建构现代中国哲学的话语体系,揭示了中国哲学的内涵与特质,构建了中国哲学的现代形态。中国哲学话语的实践转向主要包括儒学的生活化和国际化两大方向,现代新儒家建构中国哲学话语体系是一个从哲学史走向哲学、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程。
    • 林家虎
    • 摘要: 熊十力的道统思想包括道统内涵的现代阐释、道统传承历程的梳理、道统内含的治统与学统的发掘以及道统、治统与学统的全面重建等多方面内容.他的"一国学术思想的中心"与"立国精神"的道统观,相对于第一代新儒家群体中冯友兰和钱穆的道统观具有更为合理自洽的思想价值,但是,他关于中国文化道统内含的治统与学统的现代诠释及其力图从儒家心性之道的践履中发展出民主与科学的理论建构又有自身的缺陷.全面梳理熊十力对中国文化道统的现代诠释,不仅对于深入认识现代新儒家道统思想的演进脉络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而且对于批判性地汲取现代新儒家道统思想的合理价值以推进中国文化道统的现代传承也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时代价值.
    • 韩星; 杨永明
    • 摘要: 徐复观作为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半路从军、政界转身到学术研究,给我们留下了近三十部皇皇巨著,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学术地位,一定在为学方法上有过人之处,有丰富的经验教训。许松副教授此篇大作专门对徐复观读书治学思想加以详述。他通过对徐复观《青年与教育》《无惭尺布裹头归·生平》《追怀》《偶思与随笔》《中国文学论集》《中国文学论集续篇》等篇章总相关内容的梳理,从读书治学的意义、路径、应避免的问题几个方面阐述了徐复观的读书治学思想,还特别强调这些治学思想如书江高帆、学海明灯,对于我们今天学人有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