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郭店楚简

郭店楚简

郭店楚简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29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汉语、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688篇;相关期刊203种,包括管子学刊、中国哲学史、江汉论坛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2年中国古代散文研究国际研讨会、第六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郭店楚简的相关文献由252位作者贡献,包括廖名春、谭宝刚、周甲禄等。

郭店楚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2 占比:5.8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4688 占比:94.08%

总计:4983篇

郭店楚简—发文趋势图

郭店楚简

-研究学者

  • 廖名春
  • 谭宝刚
  • 周甲禄
  • 彭林
  • 朱道琼1
  • 杨现昌
  • 丁四新
  • 佐藤将之
  • 刘志基
  • 张先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韩家星; 陆群
    • 摘要: 儒家哲学思想关于道德的部分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以孔孟为代表的早期儒家对道德诸元素的内涵已经作出了细致的阐释,但鲜见对各个道德元素之间内在联系的阐释。郭店楚简《五行》篇对儒家哲学思想道德元素的结构和修炼途径作出阐释,构建了系统的儒家哲学思想道德体系,也深化了人们对儒家哲学思想道德文化的认识。
    • 邓跃敏; 张卉
    • 摘要: 依据语法分布和功能,对郭店楚简副词作全面梳理和研究,确定副词50个,归纳并描述其意义类别和功能类别,以窥探战国中早期副词概貌,为断代语法研究提供资料。证明郭店简“凡”不是副词而是代词,辩证分析“副词修饰名词”和“必、再”作谓语现象,同时分析一些发展变化中用法比较复杂的副词,为语法史研究提供线索。
    • 邓跃敏; 张卉
    • 摘要: 在全面梳理郭店楚简代词的基础上,调查5组处于发展之中用法复杂的代词,描述其语法功能和意义。这些代词除了具有指代作用,还兼具关联、结构、语气、否定等意义;它们的分布、意义使之具有向相应词类转化的可能。郭店楚简中的部分代词已经或将要分化出连词、助词、副词、语气词等词类以及语素。
    • 康福鑫
    • 摘要: “知”和“行”的概念是中国哲学最为重要的命题之一,从先秦时期开始对于“知”和“行”的概念理解一直在变化当中。郭店楚简《五行》篇开头便论述了“行”这一概念,区分了一般的“行”和特殊的“德之行”,唯有通过“德之行”才能将仁义礼智圣五行和于内心当中,达到最高的合一境界。而“知”则分为经验性的“仁知”和超验性“圣知”,由“仁知”最后通往“圣知”;文章末尾还提出了“四知成圣”的观念,通过“目知”、“喻知”、“譬知”,最后达到“几知”,以此来完成最高的认识境界。《五行》篇的“知”和“行”概念具有特殊的内涵,为我们理解儒家的修行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路线。
    • 解传运
    • 摘要: 《性自命出》是1993年出土于湖北荆门郭店楚简中的一篇,1998年公布。此篇涉及的先秦儒家的重要命题,即“性”“'懵”问题,对于认识儒家的道德观念、哲学思想、礼乐教化等具有重要意义。学术界一直关注对《性自命出》思想内涵的研究,产出了许多成果,本文拟对其中的部分成果进行简要梳理。
    • 朱友舟
    • 摘要: 一、郭店楚简《老子》概述《老子》作为道家的经典著作,一直被各界关注。自郭店楚简出土问世以来,便引起了各界的巨大反响。其中也以《老子》甲、乙、丙本最为出名。对其基础的文本分析也是众说纷纭,个人比较倾向徐复观、陈鼓应等人的观点。徐复观认为《老子》是老聃的专著,而非多人编纂而成,陈鼓应在其书中也支持这种观点(1),他这样说郭店楚简《老子》:"我们能目睹这一世界最古老的《老子》抄本,何其有幸!"。(2)因此,郭店《老子》作为最早的《老子》传抄本,即使其文字内容只有今本的五分之二,也为研究中国的哲学史、思想史.
    • 末永高康; 佐藤将之
    • 摘要: 本文基于"郭店楚简"等20世纪末年问世的新出土文献带来的新知见,探讨孟子性善论形成过程的一系列论考之中探讨《五行》思想的部分.《五行》将"知"视为觉醒认知能力之过程,并将之分为"圣"和"智"两种.在此格局上,《五行》设定修养过程为:借由"智"之觉醒察觉到"贤人"之"德",通过模仿"行"本身来掌握"仁""义"等,从而实现"人道"之"善",进而从此阶段上升,借由"圣"的觉醒达到"天道"之"德",亦即能够在"德之行"的层次实践"仁""义"等.另外,《五行》"说"的相关论述中,"说"的作者用"仁气""义气"等术语对上述过程加以解说.从这一点可推测出《五行》的思想与《性自命出》的"性即气"的思维方式相当接近.
    • 邢起龙
    • 摘要: 人的穷达是由什么决定的?这是人类思考的永恒话题之一.围绕着这个话题诞生了很多命运方面的理论,如运气说、机遇说等,至今仍具有心灵哲学的意义.郭店简《穷达以时》最大特色就是提出了具有个例性的天人有分理论,人的穷达与否不仅取决于自己的修身立德,更重要的是还要依赖于"时""世""遇"等因素的完美结合,要言之,道德修养不是唯一的因素,"时""世""遇"等对人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 岳灵
    • 摘要: 《唐虞之道》是一篇专门鼓吹禅让的儒家著作,其抄写流传的年代在孔子之后,孟、荀之前,极有可能是孟、荀等儒家后学讨论禅让这一话题无法避开且需有所回应的前代参考文献,要准确、深入地厘清儒家学者在禅让这一话题上的历时性讨论,就需要对该文本进行细致解读。本文主要从分析《唐虞之道》倡言禅让的理据入手进行文本细读,其间亦颇涉及文字释读、章句理解以及该篇竹书与儒家传统的关联等问题。
    • 彭烨; 彭虹斌
    • 摘要: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语出《论语·泰伯》,两千多年以来古今学者都对这则论语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阐释.古代学者大多对断句无异议,但在内涵解读上大致分为"民愚"说、"愚民"说、"天道深远不可知"说、"自觉"说四种;现代学者对断句大致分七种形式,在内涵解读上,大部分学者在继承"民愚说"基础上融合发展为"开启民智说",带有现代民主色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