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现代新儒学

现代新儒学

现代新儒学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40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6942篇;相关期刊243种,包括中国哲学史、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求是学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2004扬州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等;现代新儒学的相关文献由291位作者贡献,包括方克立、李翔海、周良发等。

现代新儒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8 占比:1.07%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6942 占比:98.93%

总计:37342篇

现代新儒学—发文趋势图

现代新儒学

-研究学者

  • 方克立
  • 李翔海
  • 周良发
  • 柴文华
  • 张三萍
  • 李宗桂
  • 李毅
  • 汤忠钢
  • 夏乃儒
  • 蛰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永琼
    • 摘要: 熊十力先生是现代新儒学的开宗大师,其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尤其是在玄学,大乘佛学、儒学方面都有深造之处。对于熊十力的境识论述学者们有许多系统的研究,本文主要依据熊十力《新唯识学》中的《唯识》部分,尝试论述新唯识学的重要命题——境不离识。一、认识对象的地位熊十力在《佛家名相通释》中说道,“夫境非他,即识所变之相也。”
    • 杨卉
    • 摘要: 唐君毅认为,“道德自我”与“现实自我”属于同一“自我”,是“自我”的两个方面。“现实自我”是现实具体的自我,是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自我,是有缺陷的、不完善的自我,易受外在他物限制,是有待被超越的自我。而“道德自我”是内在于人自身的,不受时空限制的自我、精神的自我、主动的自我、具超越性的、形而上的自我,具有辨别善恶、趋善除恶的“道德意识”与“道德理性”。道德生活便是根据“道德自我”的应当意识(合乎“道德理性”的“道德意识”),自觉地自己支配自己去破除“现实自我”的限制,超越自我,创造出真实的自我。这一思想构架显示了唐君毅传统儒家“尽人之性以立天之命”的情怀,突显了人的道德情感与道德理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机制与效力。
    • 张三萍; 马慧玲
    • 摘要: 黄玉顺将“是否主张吸收西学”视为现代新儒学和全盘西化论区别的标志,认为梁漱溟是全盘西化论者。但是,作为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具有完全不同的思维范式的两大学派,现代新儒学与全盘西化论的区分关键并不在于是否主张吸收西学,而在于对如何吸收西学的不同回答及为吸收西学所作的哲学论证,在于通过文化选择所表现出来的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不同选择。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学的开创者,他及其所代表的现代新儒学与全盘西化论的对立表现在:反对全盘西化论将儒学与封建专制制度等同的观点,通过区别制度儒学与儒学义理而彰显后者的永恒价值;检讨全盘西化论对西方文化认识的局限性,要求整全地了解西方文化;主张中国和世界未来文化要走中国的路,并且提出返本开新的儒学复兴之路;反对全盘西化论“现代化即是西化”的主张,提倡走儒家资本主义道路。梁漱溟及其所代表的现代新儒学修正了全盘西化思潮的极端化倾向,最终与全盘西化思潮构成对立互补关系。
    • 杨俊峰
    • 摘要: 在现代新儒学研究中,方克立自觉坚持科学立场、方法与态度,实现了对现代新儒家的批判超越.他在充分肯定现代新儒学在思想史上积极意义的基础上,指出其"内圣开新外王"的理论困境与中体西用文化观的落后性,批判其唯心史观及其阶级局限性.在研究现代新儒学的过程中,方克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观,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的结合提供了有益借鉴.其现代中国"三大思潮对立互动说"及"马魂中体西用论"的提出,都与对现代新儒学的批判超越密切相关.
    • 林家虎
    • 摘要: 中国近代以体用范畴对中国社会出路的探索继"中体西用"与"西化"论思潮后,梁漱溟以"意欲说"文化哲学对"西化"论展开了再否定,但却重蹈了体用割裂的覆辙.此后,熊十力通过"本心"本体论哲学建构对梁漱溟的思想予以改造与转进,从而以体用一致原则构建了一种堪称"中体新用"的中西文化融合理论模式,在唯心主义路线上完成了近代以来中西文化融合思想辩证综合的理论任务.全面梳理从梁漱溟到熊十力的思想发展进程,对于深入认识近代中西文化融合思想的发展规律以及推进当代中国与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创新与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 自近代以来,儒学的现代化就成为儒家学者的思想课题,而今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儒学的世界化又作为一个新的思想方向,与儒学的现代化一道构成了21世纪儒学研究的核心课题。对此,当代儒家以不同的思想维度和理论进路做了积极探索,除了各种当代儒学理论的创建以及围绕不同主题展开的中西对话之外,进一步消化推进20世纪现代新儒学的成果,同时系统梳理以美国儒学为代表的儒学世界化历程,不仅是探索儒学现代化与世界化的一个最基本环节,也是一个最直接的切入点。在这方面,程志华教授的研究正是一个典范。为此,本刊特邀程教授就相关问题做了深入解答,在此将访谈分享给广大读者。
    • 张函; 张三萍
    • 摘要: 冯友兰以觉解程度为标准,将人生境界从低到高依次划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这四种境界中的人拥有不同的特征和不同的人生意义.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论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过于关注和强调个体的精神感受,仅仅依靠觉解程度来区分境界的高低,脱离社会存在空谈精神境界,忽视了社会存在的作用.然而,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论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用西方实在主义哲学,特别是逻辑分析方法,改造程朱理学,完成了理学的现代化转型,进而为人生境界论提供了本体论证明;继承和发展了儒家人文思想,充满了对社会人文和道德的关切,将其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启发人们追求积极的、有价值的人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