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张君劢

张君劢

张君劢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9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中国史、政治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7篇、会议论文5篇、相关期刊217种,包括现代哲学、中国哲学史、学理论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全球化与中文学科建设的新方向国际学术研讨会、2014年度华北地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生学术论坛、“五四的历史与历史中的五四”学术讨论会等;张君劢的相关文献由236位作者贡献,包括欧阳询、郑大华、陈先初等。

张君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7 占比:98.29%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1.71%

总计:292篇

张君劢—发文趋势图

张君劢

-研究学者

  • 欧阳询
  • 郑大华
  • 陈先初
  • 宋溟
  • 翁贺凯
  • 王尤清
  • 周骁男
  • 程潮
  • 陈寒鸣
  • 吕希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翁贺凯
    • 摘要: 今天来参加张老师的线上追思会,此时此刻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我在自己关于张君劢与拉斯基的两本书的“谢辞”“后记”中曾经断续提及自己博士期间跟张先生读书的一些经历,但是并不完整。我想今天借此机会,比较完整地忆述自己追随张先生学习的历程,追忆张先生在我个人生命中的影响与印记,并借此表达我对老师深沉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 宋溟
    • 摘要: 1930年代,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张君劢产生了“民族主义思想”。张君劢的民族主义思想是以德国哲学作为借镜与参照系的。其中,费希特、黑格尔思想的影响是他民族主义思想的主要来源。他先是从军事问题入手,提出要建立“民族主体性”,进而,他以费希特思想为主要借鉴,强调从文化的角度树立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又以黑格尔哲学为参照,主张建立现代的“民族国家”。“民族性”与“民族国家”的内在张力构成了张君劢民族主义思想的特点,即一种“文艺复兴式”的民族启蒙模式。
    • 成健
    • 摘要: 中国现代建筑师林徽因才华横溢,让许多人想不到的是,她还是一位烹饪高手。1920年9月10日,林长民(林徽因的父亲)、林徽因及张君劢(近现代学者)在友人郭节之寓所吃晚饭,林徽因帮厨。林长民在日记中记道,这是林徽因第一次下厨,做了豉油煮笋、红烧鸡,“皆颇精美”,“徽女厨两试,皆有好成绩”。
    • 王吴军
    • 摘要: 熊十力是我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他是新儒家的开山祖师、国学大师,与其“三弟子”(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和张君劢、梁漱溟、冯友兰、方东美被称为“新儒家八大家”。熊十力一生求真、忌俗、甘于贫贱、忍淡薄、去浮华、务潜修,表现出了十足的狂放。但是,熊十力的狂放,是其真性情的狂放,他的狂放中展现的是知识分子的人格尊严。
    • 相巨虎; 韦永琼
    • 摘要: "民国"时期因为新旧时代嬗变的社会背景,新儒学流派新生的同时伴随着一众优秀新儒家学者的涌现.张君劢作为其中一员,其新儒学思想体系可以用两层面三维度来概括,即形而上和形而下两层面,人生哲学、政治哲学和文化复兴三维度."内圣外王"作为近现代新儒学流派发展根本方针,如何在实现"内圣"的同时拓新"外王"道路,可谓是几代新儒家学者为之努力的方向.当前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后现代性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在让张君劢新儒学思想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成为解决现代性难题的一剂良药,就需要回归本体、解构和重建思想内容,探究新儒学思想中现代性成分,构建现代性话语体系以适应现代发展之所需.
    • 摘要: 百年风雅作者:刘宜庆简介:本书选取陈寅恪、黄炎培、张君劢、费孝通、钱玄同、邓稼先、朱希祖、胡适八个江南名门望族,讲述他们在百年风云中的家族悲欢,讲述这些名士的养成、锤炼及在历史变局中的坚守与突围。
    • 相巨虎; 韦永琼
    • 摘要: 中庸智慧作为儒家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尧舜禹时期发展至今,仍具有非凡价值.在西方汉学研究中,"Juste-Milieu"作为中庸之道的法语译词,相较其他外语翻译更符合其本义.而作为新儒家学者的张君劢,在延续新儒家"内圣外王"道路上所建立的中庸学,对于当代中国学者继承中庸文化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中庸之道的转换,具有启迪蕴意.这一理路表明中庸智慧在全球化背景下依旧可以绽放光彩,体现在"内在超越"的道德形而上学建构、"诚明合能"人生修养的育化及"内圣外王"政治哲学路径的延续三方面.
    • 张宝明
    • 摘要: 1923年2月14日,应清华大学学生吴文藻的邀请,张君劢为该校即将出国的留学生作了一场题为“人生观”的演讲。针对“赛先生”这样一个在当时几乎众口一词、“无人敢轻薄”的话语,他旗帜鲜明地提醒同学们,不要以为天下的事都受科学“因果律所支配”。
    • 宋溟
    • 摘要: 张君劢是中国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终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与现代转化。在1923年的"科玄论战"中,张君劢将奥伊肯哲学和康德哲学作为自己"人生观"概念的主要理论资源,在建构"科学观"的过程中又加入了杜里舒的生机主义哲学。随着20世纪30年代国难的日益深重,张君劢倾心于费希特哲学和黑格尔哲学,但康德哲学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三种哲学的共同作用下,张君劢构建了"大彻大悟的民族观"和"死后复活的民族文化观"。晚年赴美之后,他尝试用西方哲学理论研究王阳明学说,以康德哲学作为主要框架,以新唯实主义作为补充,建立了新儒家"唯实的唯心主义"理论形态,并以"万物之有"和"致知之心"作为这个理论形态的基本范畴。因此,张君劢的"人生观""科学观""民族观""民族文化观""王阳明哲学"和"儒家哲学"等概念与德国哲学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在为中国思想注入新活力的同时构成了中国现代新儒学内部复杂和隐蔽的主体危机。
    • 朱昆
    • 摘要: 爆发于1923年的“人生观论战”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的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事件,以张君劢、张东荪为代表的玄学派和以丁文江、胡适为代表的科学派以及陈独秀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就人生观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以张君劢为代表的“玄学派”以心性之学为指归,批判唯科学主义思潮,为民族信仰重建提出了新的路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