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性
民族性的相关文献在1950年到2022年内共计6495篇,主要集中在音乐、中国文学、绘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29篇、会议论文66篇、专利文献436064篇;相关期刊2178种,包括文艺生活·文海艺苑、北方音乐、电影文学等;
相关会议62种,包括第二届全国民族医药传承和发展交流研讨会、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第九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等;民族性的相关文献由641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畅、张锦贻、李丽等。
民族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36064篇
占比:98.53%
总计:442559篇
民族性
-研究学者
- 刘畅
- 张锦贻
- 李丽
- 丁林棚
- 张华
- 张文莉
- 李敏
- 李涛
- 李静
- 杨柳
- 胡利明
- 井利
- 付文军
- 凌琦
- 刘芳
- 周婷
- 张小波
- 张岚
- 张斌
- 张艳
- 李丹
- 李梅
- 李洁媛
- 李洋
- 李锐
- 林颖
- 王慧娟
- 王松
- 王琼
- 王静
- 王飞
- 范立君
- 陈亮
- 陈伟
- 丁炎
- 何中华
- 何卓恩
- 何星亮
- 何青
- 刘敏
- 刘洁
- 刘艺琴
- 刘艺虹
- 刘茜
- 刘超英
- 刘青
- 单军
- 叶婷
- 向亿平
- 吴丹
-
-
林怡君
-
-
摘要:
钢琴作为一个外来乐器,在近代中国钢琴创作中呈现民族化的特点.本文以"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中的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发现20世纪30年代的钢琴音乐民族化的特点主要呈现在调式调性上选用传统的五声调式、结构体裁上选用西方的曲式、和声上运用三度叠置和弦为五声调式旋律配置和声.这标志着在该时期中国音乐家们开始突破欧洲的创作理论体系,在创作中寻求民族性的音乐文化风格.
-
-
姚文华
-
-
摘要:
近年来,海南本土地域特色食品、餐饮品牌更加重视地域特色文化的设计和包装,从早期的盲从设计到立足地域文化的表现,在许多本土设计公司和设计师的努力下逐年改善,如春光、椰语堂、龙泉人等品牌,这些成功案例的共同特点是品牌和包装在设计的形式和本土文化表达上的创新。但这还不够,在本土文化精神、人文关怀、视觉设计的创新和本土文化特点在人文精神、消费需求方面还需要有更多的探索。分析疍家文化,运用民族性、仪式化和陌生感来进行品牌设计和包装设计的创新。
-
-
成子
-
-
摘要:
现实主义油画在中国有着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它以真实性、客观性的艺术描绘,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情景。中国现实主义油画的历史回顾与当代思考通过对中国现实主义油画在不同历史时期主要表现形态的梳理和分析,揭示它所蕴含的时代特征、艺术价值,并进一步思考新时代要求下中国现实主义油画民族文化的回归和价值重构。
-
-
郭聪
-
-
摘要:
法律与音乐之间存在对文本逻辑结构追求上的拟合之处,这可以为增强对法学科学属性的认知以及为应对多元社会对法学既有结构体系的挑战提供借鉴。法律与音乐在文本创作过程中存在着组成要素协调精神的拟合之处,其法学价值在于为立法提供了从参与者视角进行协调的进路。法律与音乐都是民族历史文化的产物,是民族精神的表达,通过法律与音乐的拟合关系能够更充分地认识到法律的民族性特征与全球性影响。法律与音乐在文本解释上的拟合之处,告诉我们在法律解释中应当注重原旨主义与非原旨主义的协作而非对立。法律与音乐在受众感知问题上拟合的法律价值在于司法裁判要关注大众情理而避免机械司法的情势。法律与音乐都具有调整社会秩序的功能目标,它告诉我们法律不仅应具有强制性的面孔还应具有柔性实施的一面。
-
-
马健永
-
-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宽广博大的理论视野、赤诚为民的政治情怀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伟大思想具有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融通的鲜明品格:民族性表现为植根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秉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民族传统、致力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世界性表现为具有鲜明而独特的开放性、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广泛持久的世界影响力。民族性与世界性融通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确立和发展过程中,融通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理论主旨中,融通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中。
-
-
吕畅
-
-
摘要:
自1937年在《燕京学报》发表的《平均律算解》开始,至1982年发表于《音乐研究》的《三律考》止,律学研究几乎贯穿于杨荫浏先生的整个学术生涯。杨荫浏的律学研究以民族性为本质特征,具有理论与实践统一、实证与思辨融合、多种材料并用的特点,在研究范畴与方法论两个方面对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律学学科具有奠基意义。
-
-
吴忠超
-
-
摘要:
格里格是19世纪挪威杰出的作曲家,被称为“挪威的肖邦”。他吸收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技法,同时又将富有挪威民族特色的音乐大量运用到自己创作的作品中。他一生创作的唯一一部钢琴奏鸣曲一共分为四个乐章,且每个乐章风格各异。其和声、曲式、速度以及动机的使用都在古典作曲技法的基础上大胆突破,同时又加入挪威民族曲调及和声。他的作品充分展现了挪威民族的音乐,使得挪威音乐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大放光彩。
-
-
孙辉
-
-
摘要:
本文以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和《漂泊的荷兰人》为例,在尼采悲剧理论的基础之上,分析瓦格纳作品中“在个体生命的无常中表现永恒生命的不朽”的悲剧精神,并进一步明确瓦格纳歌剧正是通过这种悲剧精神确立了德国歌剧的民族性。
-
-
张雯雯;
李媛
-
-
摘要:
《共产党宣言》中的文化思想,在新语境中以其先进性和科学性引领民族文化发生着角色转变:由民族的走向世界的,实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在后疫情时代,宏观层面的文化政策、精神层面的文艺成果和物质层面的文化产品,所指向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发展,其理论脉络的走向为:一是在价值阐释上,重申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和现实价值,顺应文化全球化的思潮,构建文化层面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二是在精神层面上,通过民族文艺的内省,激活文化的民族性功能,进而向文化的世界性靠拢;三是在物质层面上,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民族文化的经济效益转化,以回应文化世界性的物质诉求。
-
-
拉丁
-
-
摘要:
家具体现人类在物质、精神层面的追求,同时也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叙利亚大马士革是世界最古老的首都,两国都有悠久的历史,两国传统家具受各自文化影响,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面貌与民族特点。本文从设计的角度进行中叙家具民族性文化比较研究,考察民族性对两国传统家具设计的影响,研究两国传统家具的异同,总结两国在传统家具设计方面的优势,取长补短,探讨中叙两国在现代家具发展道路上的方向。
-
-
马潇婧
- 《第26期中国电影学博士论坛》
| 2018年
-
摘要:
自中国动画诞生之时就与中国戏曲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仅是中国动画在制作和创意过程中不断地吸收戏曲元素,形成了戏曲化表演体系,从而促进了动画“中国学派”的产生,然而这种联系和交融并不是单向的,动画作为一种新的媒介手段也在不断地影响着戏曲在现代的传承传播,从而促使了“戏曲动画”的产生,而“中国学派”所内含的民族性探索精神和人文理念也是戏曲动画创意和制作所坚守的基本精神,这种交互关系不仅仅促进了戏曲在当代的传承和传播,也为中国民族动画的探索拓宽了道路.
-
-
-
李一君;
林吉安
- 《第三届中韩影视国际论坛》
| 2017年
-
摘要:
在全球化浪潮与文化民族主义呼声激烈碰撞的当下,张律电影的跨国实践是一个富有意味的文化现象.作为中国朝鲜族导演,张律始终关注民族性与国家性的差异与偶合,在错综复杂的东北亚地缘政治中观照当代朝鲜民族的现实处境与身份认同.其电影在产业、文化、美学等层面,既保有浓厚的民族底色,又呈现出鲜明的跨国特征.透过对张律电影的分析,可以发现华语电影必须在语言维度之外,增加中华性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少数民族电影的主体性问题,同时消除学界对其“去中国化”“去民族性”的质疑,进而将华语电影研究推向更广阔的未来.
-
-
彭宏伟
-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华北电力大学国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
| 2018年
-
摘要:
马克思认为,资本是一种拥有独特精神意志的社会有机体,它会受到不同的社会环境的影响而生成不同的属性.毫无例外的,当代中国的民间资本,在极其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下,不仅能够保持资本的共性,而且也必然会生成一些独特的个性.其中,中国传统的“差序格局”对民间资本的精神特质及其行为逻辑产生了重大影响.马克思所分析的资本,以社会中广泛存在的“单纯原子般的关系”为前提,而中国的民间资本则生存于差序格局的社会关系中,由此导致它生成了与其他资本不同的一些社会属性.因此,只有坚持马克思资本理论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社会传统的特殊性,正确把握民间资本的个性,才能推进马克思资本理论中国化向纵深方向发展.
-
-
王之玮
- 《第二十三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本文针对近二十年来鄂渝湘黔四省交界土家族地区民居的研究成果进行概括与梳理,并基于历史视野,由民族性与地域性的关系入手,基于既有营造习俗研究、营造习术研究、田野调查成果,为梳理具有独立意义的土家族民居系统提供思路,重新思索现有民居研究方法,并希望能为当代民居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
邓林森;
马珂;
车震宇
- 《第二十三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在城乡日益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伴随着宏观语境的改变,城乡发展日益对于门户性、形象性的要求增强,城乡自身的特色与空间质量被赋予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而特色风貌的塑造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论文基于文化符号的角度,通过探索以文赋形的特色风貌塑造方法,从而将传统的地域性与民族性文化与城乡物质载体相互融合,从而达到以形赋意的目的.研究以云南省元江县城的特色塑造为例,通过文化符号数据库的建立,文化符号库的分类植入等方面的内容,探求将多元的文化符号应用于现有的城乡特色风貌塑造中的实践方法,从而为云南的城乡特色风貌塑造提供思路.
-
-
卢晓晓
-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2018年第28届(重庆)年会》
| 2018年
-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满足人们功能要求的同时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本文以宁波博物馆为例,从建筑设计与当地环境和材料以及地域文化的融合几个方面,浅析了建筑的环境特定性和与自然交融的重要意义以及方式方法.建筑师应该正确对待外来建筑文化,吸收其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同时发扬独具特色的地域传统文化,保持设计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
-
高曦;
彭怒
- 《2017第七届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国立艺专1928年成立,其核心教员均留学法国.国立艺专深受法国现代艺术特别是现代绘画的影响,是近代中国与欧洲现代建筑的生成土壤最为相近的地方.国立艺专的建筑教育负责人刘既漂针对“工学建筑”提出了“美术建筑”的思想,第一次将建筑放在美术的范畴,认为建筑的艺术性是第一位的.在1925年的巴黎装饰艺术与工业博览会上,刘既漂设计的“美术建筑”雏形中国馆,与柯布西耶的现代建筑宣言“新精神馆”同时展出.文章通过“美术建筑”思想与柯布西耶的现代绘画与现代建筑思想的比较,以及1929年西湖博览会上的“美术建筑”与“工学建筑”工业馆的比较,分析了“美术建筑”没有走到现代的原因:忽略了现代绘画中的空间对建筑的影响;“美术建筑”受到学院派建筑影响,将建筑理解成为形体和装饰的结合;对于建筑民族性的强调,导致“美术建筑”成为利用象征图案表达民族性的纪念碑.
-
-
王冬松
- 《2017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人类的色彩认知活动中,从"物色不分"到"物色分离"是形成色彩范畴的关键一步,色彩词的出现则进一步将其概念化、系统化;颜料、染料又体现出人类借助物质手段来重构色彩经验的努力.这种"物"到"词"再到"物"的过程既遵循了色彩认知的一般规律,又衍生出不同的民族特性.如中国古代的"五色体系"以及"实物色标"传统,即是在五行思维、类比思维影响下形成的具有民族特性的色彩认知习惯与表达模式.
-
-
王冬松
- 《2017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人类的色彩认知活动中,从"物色不分"到"物色分离"是形成色彩范畴的关键一步,色彩词的出现则进一步将其概念化、系统化;颜料、染料又体现出人类借助物质手段来重构色彩经验的努力.这种"物"到"词"再到"物"的过程既遵循了色彩认知的一般规律,又衍生出不同的民族特性.如中国古代的"五色体系"以及"实物色标"传统,即是在五行思维、类比思维影响下形成的具有民族特性的色彩认知习惯与表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