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一般工业技术>第三届设计教育高层论坛
第三届设计教育高层论坛

第三届设计教育高层论坛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杭州
  • 出版时间: 2014-10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会议文集:第三届设计教育高层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国内工业设计基础教学普遍存在重视知识传授和技法训练,缺乏对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课程训练。笔者运用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探索设计基础教学自主建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提高学习者创新设计思维和能力.
  • 摘要:近年来,艺术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纷纷开设艺术设计专业,设计专业教育主动向市场需求靠拢。但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仍然滞后,使现代企业的人才需求与学生专业知识的不相适应,问题产生的原因可归为我国现代教育一直延续包豪斯以来的传统手工艺教学模式和形象思维教育方式,不能适应现代设计发展的专业性和科学性要求.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在设计教育课程体系中引入设计程序,指出设计程序教育的价值,并根据设计程序设置课程,从设计思维养成(设计背景领域课程)到设计创意表现(设计研究领域课程),最后到设计理想成为为现实(技术领域课程)的实现途径完成设计教育的课程,以期学生能在现代社会环境下与企业需求相适应,推动我国现代设计发展.
  • 摘要: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一年级的设计基础教学内容,整体被划分成四组综合性的课题设计,每个学期分别进行二组课题的教学.通过这四组综合性的设计基础课题设计与作业编排,扩展了多样性课题资源和多门类交叉学科知识的应用.打通了原有设计基础课程之间的隔阂,打通了多种表现形式和媒介技法的运用,打通了不同形式语言的多元表达.对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视觉感受性,多元形式语言的掌握,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 摘要:目前我国有很多院校都开办了环境艺术设计及园林景观专业,艺术院校该专业如何保持自己的专业竞争力,并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得到市场的认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未来的发展潜力均是学科建设的重点,以其中建筑考察课程为例,就如何对应学科的发展建设基础课程进行探讨.在综合了艺术院校该专业的专业建设、专业背景、师资组成、学生特点等多方面问题后,笔者认为,在建筑考察课程中,该专业应有自己明确的教学目的。在达到教学目的的情况下,发挥自身表现上的特点,既不同于艺术类的只强调画面表现力,也不完全同于建筑专业的纯建筑表达。该课程的设置改变了一贯的标准化的作业模式,避免学生不做思考的参照以往作业范本一保证学生能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同时,又能引导部分有爱好的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使作业的精度、严谨度等得到提高。
  • 摘要:互联网企业对产品设计师在知识、素质和能力上的客观要求,必然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体系来支撑。产品设计专业已经存在几十年,传统的产品设计课程体系通过多年的引进、消化、充实、调整,已经是一个相对完善而成熟的系统。从历史上看,产品设计的产生是源于制造业的需求,是制造业催生了产品设计:这样产品设计人才的培养和课程体系的建立自然就带有制造业的属性。参照传统产品设计的课程体系,互联网产品设计的课程就应该在设计基础课和专业课中进行基础与专业知识平台的置换,把机械制造相关内容置换成网络技术相关内容。要搭建培养设计师的网络技术平台,相应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必不可少,但培养的又绝不是计算机专业人才。笔者咨询过几十位顶级的计算机专家和IT企业的技术骨干,说明了人才需求和目标——即能够编写最基础的应用程序、能进行网络产品前端的设计和制作、能懂得软件组成的基本架构和规律、能与软件工程师进行无缝交流和协作、知识点全面而精炼。但这种理想与现实有着巨大的冲突,它的实施有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都是人的问题——学生和师资。按现行的招生制度,产品设计专业从艺术类招生显然不适合这种培养体系的要求,必须是工科信息类的招生才能契合。
  • 摘要:以大数据发展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设计获得了推动设计发展的话语权作为信息设计重要组成部分的信息图表设计更是在大数据时代备受青睐.本文通过对大数据发展所推动的信息革命的阐述,分析大数据为传统的思维模式带来的三个方面的转变,探讨随着思维的转变对信息图表设计的影响.得出图表信息设计的丰富与完善性,以及提出在信息图表设计的不确定、非规范的存在,并且强化信息图表设计中的关联意识,倡导多视觉、多维度的进行呈现.
  • 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电脑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人类的智能产品迅速的占据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之相伴随的交互设计也快速地变成了人们的设计焦点.尤其以QQ为代表的新型网络产品更是将交互设计的应用推向了一个高度在交互设计中,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研究人的行为,而人的行为是受人的意识来控制的同时,在人的意识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人的无意识行为,在交互设计中对于无意识因素的探讨可以为交互设计提供新的研究视野和应用方向.与传统交互界面相比,QQ不断的界面演进可以看出,亲切友好、定位明确的个性化界面,比起传统的大众化、冰冷生硬的表单,更能得到用户的好感与共鸣。在物质丰裕的年代里,人们都有个性化的产品诉求,同时对产品抱有更方便、更自然、更大价值的诉求。设计师对用户无意识心理的了解和掌握,对于QQ产品有着长远的影响作用,不但能够拉近用户与产品的关系,而且能够挖掘更大的用户群,使得QQ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和整合潜在的网络力量。
  • 摘要:现如今发达的数码信息科技让人们处理海量的数据变成可能,这使人们的生活同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很大的差别,有能力处理越来越多的、在以前不敢想象的大量数据,人们称当下为大数据时代.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如今虽然表面上全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的生活模式,但其实人们的心理上已经在渐渐地摆脱大数据时代的思维模式,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而当精神需求的构架得以成熟,物质层面的生活模式便立刻会被需要.在习惯大数据分析后经过最为便利的途径获得最适合的精神及物质享受的大众趋同性后,人们对相对单一的生活模式产生厌倦并且排斥所谓标准的审美模式,人们开始另辟蹊径,追求与众不同的生活样式,并且尽量使其不容易被旁人所模仿.换句话说,当生活品质上升到一个层面,人们继续追求的便是生活模式的不可复制性.所以,相对于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手作产品才是也必须是设计者应该努力的方向.大数据时代下国民对生活品质需求的提高更是对艺术设计者在这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对于手作的普及教育应当变成接下来艺术院校针对设计教育进行规划时必须重视的一部分.然而笔者发现,手作的范围相对较大,作为针对提升艺术学院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品位而实施的普及教育,这显然不是最合适.制作陶瓷有专门的陶艺专业、制作家具有专门的工业设计专业,其他专业的学生可以不予涉猎.但不论哪个专业,对于平面图形的学习却是必需的,这是艺术教育的基础.因此,为符合时代背景下国民生活品质的要求,可以把教育的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对传统图形手作的普及教育上.针对传统图形手作的专业实践课程是必需的,需要尽可能多地在设计院校中设立类似于纯艺术专业的实践课程工作室,诸如为了普及传统图形手作的铜版工作室、石版工作室、漆艺工作室、扎蜡染二工作室等,并且安排专业教师长期入驻创作作品,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这些传统工艺以及汲取专业老师相对成熟的创作经验,这显然要比课堂里的教学管用许多.
  • 摘要:瓷砖(葡萄牙语Azulejo、西班牙语Azulejo),名称源于阿拉伯文,意为"精美的石头".在葡萄牙,"瓷砖绝不仅仅是一种建筑材料.瓷砖的表面往往绘有一定的内容,或图案,或静物,或人物,或风景,应有尽有.而贴在一起的瓷砖则往往组合成体现一定主题的画面,被称为瓷砖画".事实上,瓷砖画"意为在烧制的砖石上绘制图案".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从15世纪末开始在葡萄牙流行,"已成为葡萄牙文化的典范".瓷砖画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从创意和设计的角度考察葡萄牙瓷砖画的发展变化历程,不难看出其具有明显的多元素综合的特征,体现了异质文化交汇、融合而形成的多元文化本质.
  • 摘要:本文针对台湾音乐及表演艺术产业现况进行探讨,并藉由在表演艺术市场具有国际级指标之台湾品牌团队《财团法人云门舞集文教基金会》,在其发展历程、品牌特色风格以及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等面向进行个别分析,论述台湾音乐及表演艺术产业所面临的现况、困境与展望,以提供艺术展演市场经营之参考.
  • 摘要:公共艺术体现其跨界与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在美化城市景观、丰富居民精神享受的同时,成为与地域文化及公众日常生活和谐共生的艺术形态,体现一个城市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品位.在我国现阶段,很多的作品显然缺乏与大众的对话和良性互动.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公共艺术的现状分析,对比国外一些成功的公共艺术案例,反思造成公共艺术与公众形成隔阂的根源,找出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案.笔者认为,公共艺术作品要尊重文化传统并契合地域文化特征,要提高公众对公共艺术作品的认知和审美能力,让公众真正主导公共艺术的评判,将公共艺术作品渗透于生活的各个角落。此外还应在在学校中广泛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培养相关人才。
  • 摘要:关于南朝民歌名篇《西洲曲》叙事角度的争论在学术界至今为止,《西洲曲》之所以成为众家争论不休的焦点,基于全曲仅用160个词熔铸成了近30个意象(或说景致),且叙事人称视角意象变幻莫测、一气呵成,似有电影叙事中的蒙太奇叙事手法.笔者从跨界角度出发,试图梳理出文学、语言学、艺术学、音乐学与电影学等多学科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文本叙事与表达一定是大于电影叙事与表达的,前者的创作也一定为后者的创新提供了母本。或者说为一种新表达方法产生提供尝试的可能性。因为从文字叙事转换到电影叙事这一过程中,不仅仅是读者的想象空间发生了改变,其叙事结构、叙事方式、人物关系、角色扮演等甚至许多细节方面的刻画都发生了转换,且转换是开放式的、无限大的。笔者认为.而今新电影技术能力的日新月异,借助电影垂直性空间组合模式的思维表达习惯,读者对《两洲曲》的想象空间还会无穷的扩展,同样会带给电影叙事手法许多意料不到的、独特个性的、特殊张力的“正干扰”,致使学界也许会重新审视《西洲曲》在电影“垂直的”空间蒙太奇组合模式探索中的地位。
  • 摘要:平面设计中最具代表性的媒介即是海报,而海报的设计则会随着历史背景、社会发展、人文意识及艺术思想发展而发展.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随着思想的进步以及环境与社会问题,平面设计师投入到宣扬公共道德、法规、社会文化等公共利益具社会价值的公益海报的设计中环境一直以来是全球大众关注的议题,由于大量的工业、科技活动发展却忽视了对于环境的保护与处理对策,导致环境受到改变与破坏,生物与人类的生存空间受到影响及迫害环境公害现象不断地发生,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人们逐渐有了环境保护意识,环境议题的公益海报设计也随之出现.本研究将探究环境海报的发展与其意义.环境海报是一种以视觉图像语言对大众进行讯息传播的媒介,为的是使大众更了解或体悟环境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二并向社会大众建立正向与理性社会价值观念,并且使其付诸行动。环境议题海报还可以让人们了解过去的环境的发展、变迁甚至是政治、经济发展。以及能够从海报中的图像、符号、文字、色彩了解当时的艺术与设计发展。
  • 摘要:人类对地下空间的不断拓展,使人们的目光投入地铁站空间这个以前不被人重视的领域,地铁站空间中的艺术展示能够贴切地表达城市文脉,更是城市中不可多得的艺术审美课堂.文章通过例举国内外优秀地铁站空间的艺术展示案例,为今后地铁站空间艺术展示创作提供了新思路.在本文中,所探讨的艺术展示是置于地铁站的特定空间中,相较于其他公共空间具有公共性、快速视觉消费性和缓慢视觉消费性共存、识别性的特点。
  • 摘要:城市美化运动发端于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在20世纪80年代来到中国,迅速占领了一片天地,为中国的大大小小的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的灾难城市河道的一系列"美化"、治理运动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的,虽然对城市带来了一些利益,但是更多的却是对生态生活环境的破坏.为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现状,恢复自然生态的水系景观:即要恢复围填、堵截的湿地.恢复水系自然状态;将钢筋水泥河道改为亲水驳岸,修建缓冲堤;突出乡土植物特色,保持当地动植物群落、恢复生物多样。
  • 摘要:地铁,作为现代人们出行最常用的便捷交通工具之一,在满足其功能作用的同时,地铁内部空间的公共艺术已经成为城市文化与品位的代表和表现,地铁艺术文化已经成为国际都市品质的衡量标准之一.艺术设计和城市文化相结合,设计师通过对月台、天花、墙壁、地板、洗手间、候车椅的艺术化设计,展现着当地的特有的艺术文化魅力.地铁不仅是一个公共场合,也成为了展示现代公共艺术的新型平台.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不仅让公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艺术作品和设计师传达的设计理念和当地文化,也在日常审美中提高了民众艺术趣味.
  • 摘要:城市文化、城市历史、城市及城市人的精神气质,是城市的"根"与"魂",是城市最有特色的宝贵资源.当今的城市建设者,既应大胆开拓、创新,在不断建设中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在不断创造中突破求新而走向未来,又要清醒地认识到城市的文化建设,是基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之上的传承与延展,是在传统的延续上的建设与创新.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城市建设也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迅速发展,在迅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今天回头来看,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就城市形象建设方面而言,明显忽视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与总结,忽视了对本土、本地文化的研究、挖掘与整理,忽视了城市建设中对于城市形象的理性思考.城市形象的设计与建设中的一点一线,都存在着原因和理由,而支撑它的理由就是所强调的城市形象的开发理念.从专业角度讲,城市VI的视觉形象的导入,应拟定导入计划、实践计划中对有关问题有明确的专业的解决方案。在城市VI导入的进程中测定运营方针以及管理理念的形成:应建立城市形象研究、督导委员会,从建立形象系统、应用系统开发、制定长期的研究、开展督导工作制度,以使城市形象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立于清明的不败之地。此外在城市VI导入的过程中,应努力使城市环境媒体宣传与VI形象统合,这样可以大大强化城市形象和城市精神的传达力。同时城市设施、城市工作者的工作环境的重新设计与逐步改善也可吻合城市新形象的导入。在城市形象的推广与建设中,提高城市人的文化素质和对城市文化的塑造乃是维持城市形象系统的最佳方式。
  • 摘要:时间,就城市而言,是城市的过去时间、现在时间和未来时间.城市的过去印象是对城市过去时间的"古"的溯源;城市的现在形象是对城市现在时间的"今"的审视;城市的未来想象是对城市将来时间的展望.一个兼顾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融合城市特质的文化识别,促进和而不同、多元共存的和谐城市,是城市形象展现的重要一环.
  • 摘要:本文旨在以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的记号学(Semiology)方法来探讨荀子<正名>中的"名实"(Theory of Term and Entity)思想,期待从中寻求荀子记号概念,除了有利当前视觉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与参考外,也将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记号思维.为达此目的,本文透由"文献探讨法"针对荀子<正名>的"名实"意旨加以分析,以确实掌握其要义.另外,根据索绪尔记号学方法,针对<正名>中"名"的表义结构、原理与特性做基础性的解析与探究.研究结果摘述如下:首先,就索绪尔记号学的角度而言,<正名>的"名"确实具有记号性质,因为它具备了表义功能;而"名"与所指涉的"实"两者互双面体,也具备了作为记号的基本结构.另外,据荀子:"名无固宜,约之以命"来说明"名"与"实"的关系,与索绪尔主张语言记号是"任意性"(arbitrary)的组合,并且具备"约定俗成"(convention)的关系不谋而合.事实上,藉本次记号学式的探索,原则上应可初步确实认荀子在<正名>中的记号思想,若进一步与当前最受艺术、设计研究者瞩目的西方记号学结合讨论,或许可开启传统记号理论应用的新面向.
  • 摘要:信息时代的艺术与设计已发生某种变化,而且越来越呈"无边界"(多样性)和"跨界"(交叉性)发展趋势.有迹象表明,从数码艺术、互联网艺术到大数据艺术,艺术与技术强强联手,故而艺术边界有望得到进一步突破与跨越,最终达到大千世界和艺术的真谛——大道至简,并迎来堪称第二次文艺复兴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复合体——"数字文艺复兴时期"。
  • 摘要:通过分析汉字字体设计领域的殖民化现象及中西文字体设计的差异,探索建立汉字字体设计话语权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通过针对中西文字字体存在多方面差异的研究,探索和建立汉字字体设计自身方法论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通过汉字字体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确立本土的字体设计评价体系和标准.
  • 摘要:中国传统园林,其特点是展现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艺术空间.寻根究源,不难发现,所有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方式方法,无不遵循"崇尚自然"、"师法自然"、"道法自然"、"阴阳对立统一"等思想,处处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进一步追溯,即到达古代深入人心的源头:"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文章从古典园林的物质构建要素:建筑、山石、水、植物四方面入手,探究古人在以天人合一为意义和目的传统园林设计中,所浇铸的哲学思辨之美.
  • 摘要:作为东方设计大国的日本,设计风格有着独有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就表现为"节制",即不追求完美和极致,更在意如何恰当的把握设计的度,使设计看起来浑然天成,不显露人工的痕迹.这种设计风格其实是受到了日本传统文化中wabi-sabi观念的影响.作为日本最具特色和最重要的文化观念,wabi-sabi已经渗透到日本人的血液和灵魂之中,哪怕是在现代生活中都无处不在,即便是优秀的日本设计大师,其作品中都充斥着wabi-sabi的气息.而wabi-sabi的独特价值还体现在它与现代的重要设计思潮(如现代主义和绿色设计)在观念上的交叉和差异——在现代设计都在关注物质的时刻,wabi-sabi为设计带来一股诗意微风.
  • 摘要:公众日渐上升的文化诉求、日渐增长的文化消费和日渐多样化的审美愉悦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时代话题.当代艺术展览如何融入公众的日常生活也就成为所有策展人和艺术家必须思考的问题.而当代艺术展览的剧场化观念已逐渐成为当代艺术展览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其形式主要有叙事语境、情景效应和公众参与三个要素.本文以上海双年展为案例,研究当代艺术展览的剧场化观念,探讨在当代艺术体制下,剧场化的艺术展览形式如何避免内在空洞和表象做作,让当代艺术的理想真正成为人们触手可及的现实文化图景.本文共分三部分,分别阐述了当代艺术展览的剧场化叙事理论基础,当代艺术展览的剧场化参与体验,以及当代艺术展览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如何走向公众并最终形成良好的双向联动机制.
  • 摘要:记忆与回忆的本质是生活经验和时间的累积,本创作从城市色彩意象观点出发探讨记忆的本质,透过记忆表象及美浓的色彩意象,从过去的回忆对于城市的情感联接;从记忆表象中去探讨回忆及城市意象的情感.本研究以美浓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轴,并以美浓色彩意象为主要研究.本研究以美浓地区传统文化产业为出发点,创作者以本身家乡的背景,研究讨论美浓城市色彩意象,从记忆表象中,将美浓集体记忆及所在地情感作为探究,本研究试图呈现美浓纯朴风情.运用城市色彩意象,藉由记忆表象中的方式与回忆情感作为联接,透过视觉化的呈现,创作出属于美浓的独特风格色彩,创造研究者与美浓的情感联接.
  • 摘要: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突出特点之一,即是在学科高度分化的基础之上的综合跨学科趋势.不同学科交叉与综合的深度和广度,已成为影响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文化创意与综合设计,不是简单寻求是合作,而是对不同学科知识与艺术类型施以撞击,从中聆听某种美妙的共鸣.艺术设计教育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必须重新整合与优化.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科将“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具有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人才”作为设计教育的目标,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淀,形成了历史传承与改革创新同步,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融汇,现代设计与手工艺术并重,教学实验与服务社会结合的基本格局与学科面貌。在科研、设计及教学中提倡实验性与探索性,出现了大批打破原有专业界限与设计门类范畴的研究课题与设计作品,为进一步发展综合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摘要:由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对于世界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思索.智慧城市概念从信息传达、传递、接收三个层面影响着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随之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机制也在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诠释,探寻智慧城市与视觉传达设计之间的共性,以及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探讨在智能化的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未来发展模式.笔者认为,设计教育基于社会发展进程产生新的设计教育理念,一方面可以通过政策的支持引导,选择条件成熟高等院校作为试点进行课题研究,在理论层面提出可行的指导,并展开教学创新改革,充分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学校要密切注意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院校专业结构,在学科设置方面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进行合理配置。智慧城市理念将为未来设计教育发展带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为常规视觉传达专业注入新媒介设计、交互设计理念。
  • 摘要:笔者就读于芝加哥艺术学院期间曾上过一门特别的课程,为芝加哥南部的一所公立小学再设计他们的食堂.也就是通过这门课程,让人们看到了美国设计教育的独特之处.这个课程的学生和教师组成比较特别.先是学校通知全体学生即将开设这门课程,然后学生自由提交申请,最后由任课老师筛选出学生.学生有来自视觉设计系,也有来自艺术教育系、服装设计系、产品设计系的学生,当然大部分的学生来自室内设计和建筑系.任课教师则分别由来自艺术教育系、产品设计系和室内设计系的三位教授担任.纵观这门课程,所有的设计行为都发生在系统的设计研究基础上.从心理学、建筑学、儿童教育学等方面去考虑孩子们的需要,试图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有关食物和如何选择食物,关于这个空间以及在这个空间中互动的全新体验。发生在食堂这个空间中的体验行为才是真正设计的内容,这也是在课程开始就明确的目标。室内设计和建筑系的学生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可能在建模等方面能力比较强;而艺术教育和艺术治疗系的学生则观察入微,提出了很多有用的建议;产品设计系的学生不断提出新的碗和餐桌的设计方案;视觉传达系的学生则在颜色和版式等的设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一特殊的课程上,拥有不同知识背景和专业技能的教授和学生跨界合作,共同设计了一种全新的食堂使用体验:芝加哥艺术学院是以跨系交叉学习为教学特色的,在这所强调概念的艺术学院,学生可以任意选修各系课程:学习时尚设计的学生,可以去选建筑设计系的结构设计课程。而视觉传达设计系的学生也可以去选择版面系的艺术家图书课程。所谓的跨系交叉教育正是满足学生的各种兴趣需要,最大可能地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全面的知识基础,在艺术创作中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能自由将各种理念和方式方法组合和嫁接,以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 摘要:当今经济蓬勃发展之余,对中国古代设计、工艺及造物,与传统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的讨论,日趋演变成一个热点.在某些角度上,"设计学"实践领域内,已就此出版了一些专题书册.然而,从与古代断裂的,现代且具体的设计、管理切入,却又极易陷入某种"伪命题"的圈套.毕竟,古代的实际事物仅只保留于历史的可能重构与想象假设之中.但为免裹足蹒跚,仍亟须重寻路径,如尽量全面、真实且不辞劳烦地复原生产、制作的流程,以及在思想理论层面,依托"管理史"和哲学史、思想史学科的研究成果,尽力将其互为、互见的逻辑脉络完整地勾画并梳理出来.唯有如此,"中国设计管理"的研究最终才不至沦为所谓"东方主义"的沃土与同盟.经重新整编于2010年出版的刘云柏著两卷本《中国管理思想通史》,作为一段时间以来颇具分量的史、论兼具型专书,为我国传统管理学的持续梳理做出了相当巨大的努力。借助《通史》的逻辑组织和框架体系,当前已可基本把握传统管理思想的关键脉动及演变规律。本篇则比照着,从墨、道、佛的角度再做些申述。对墨家而言,在“墨经”中存在过的数理内容、光学知识等,便是他们具体且“形而下”的统治方法,是其作为“领袖”所必须具备的高级职业技术。笔者也同样支持这样的观点,即墨子“也是一位工艺思想家,乌托邦式的‘设计美学家。”他和他的门徒,在“义与利”的微妙平衡里,在“组织”终将上升为“宏大叙事”的历史进程内,渐渐窥知了一类别致的“美”。道家与儒家同样都承袭了“易”等以“阴阳”、“八卦”为核心的上古“决策一演算”体系,但道家不单为中国古典管理找到了有别于儒家等的新途,并在工艺上也为后世开启了一脉纯淡、肃然的风格。纵然汉地佛教系“东传之学”,但在中国古典管理逻辑内,也必须承认的确存在与之相应的管理分支,这在工艺、设计成果上更可一目了然。
  • 摘要:今天,艺术设计借助高科技产生的巨大能量已广为人知.在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高新技术带给设计的巨大变化的同时,却容易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即新技术本身具有"双刃剑"特性,它产生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已经在其他领域引起人们的警惕.技术哲学是以技术为研究对象,对技术展开哲学思考的新学科,其目的是探索人们如何在当今时代正确地运用技术,设计学科也概莫能外.本文试图从词源学上厘清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揭示技术的本质以及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探讨如何在设计活动中合理利用高新技术,为"技术主义"祛魅,发挥高新技术的正能量,避免由科技迷信导致的盲目运用新技术的不良后果.
  • 摘要:我国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要经过产业转型这一环节,也是一个城市多维度动态发展的演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可以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达到有机的融合,向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并重的方向引领整个城市的发展,并以一种创新可持续的活态智力资源推动整个城市的发展.设计产业就从横向与纵向立体的构建了资源城市突破瓶颈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横向看来,发展以设计相关的诸如咨询、信息媒体等第三产业,改变当前滞后的产业类型;纵向来说,可将设计作为一种有效的智力资源渗透到已有的各个行业,提高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双向结合打造富有区域特色的龙头品牌产业,塑造独特的城市性格,一方面可全方位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危害,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对此笔者给出资源型城市设计转型的具体对策建议,即要采用适合自身的产业转型模式,服务大众满足居民要求,立足本土发展特色产业,利用“灰领”创意人才推动产业升级。
  • 摘要:中国古代人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磨合中,逐渐形成了风水学的概念,风水学即是人类选择生活环境的一门科学.中国古代风水学的核心内容是追求天、地、人在自然界中和谐相处.本文从科学的合理性、审美的欣赏性和生活的舒适性三方面探讨了中国古代风水学的合理内核,并对其在现代居家室内设计在方位、灯光以及家具饰物方面的运用进行了有关分析.如何更全面的诠释古代风水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可能运用,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 摘要: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的现状和产品服务系统设计提案进行研究,挖掘其深层价值导向的设计意义,为更多相似情境提供参考范式.以老龄化城市的背景下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的调研为基础,归纳服务设计的工具方法指导的设计提案,总结设计干预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的价值,并提出价值导向的设计策略,应用于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的价值导向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策略.
  • 摘要:现代社会生活中,物质文化覆盖范围与复杂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经济链中,设计所担任的角色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受到人们的如此重视.在新兴学科的不断出现、新的科技手段大量地介入日常生活的背景下,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与了解已是完善设计的条件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立一个更为高效开放的、有机关联的设计教育体系势在必行.当前民间剪纸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不容乐观。尽管如此,民间剪纸依然在现代社会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本文着重探讨民间剪纸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价值。总体而言,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文化性、民族性和传承性。虽然它已经不如以前那么辉煌,但是它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文化复苏,表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有发展的余地。这样,民间剪纸所蕴含的原生态与文化性、乡土气息与真实情感,才能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保存、流传和发展。反过来说,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诸多法则与表现形式,正是借鉴了民间剪纸创作理念与艺术之美,才真正展示出自身的亲和力和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民间剪纸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所呈现出来的精神样态与文化魅力.恰恰凸显出了自身的传统文化、民族特色以及继往开来的特质。因此,现代艺术设计一定要借鉴传统文化的种种元素,从而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 摘要:艺术设计在当今市场行为中成为了一种生产力,尤其给文创产业带来新的市场增长点和新的消费习惯和理念,浙江省文创产业经过20年的历程,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分类,艺术设计理念、元素在浙江省的服装行业、婴幼儿教玩具行业中,作为行业特点形成了创意点,同时艺术设计在当下市场中,逐渐在浙江省的消费电子类产品、创费产品中呈现出了创意的生产力和消费引导的作用.
  • 摘要:政府自2002年开始从各方面推展文化产业的计划,在政府的积极的推动下,文化产业在各地方成为发展的重要重点项目.油纸伞本身所保有的传统意涵的地方文化特色产业,藉由政府与产业的合作,将油纸伞加入图像及色彩元素,突显在新文化新价值的产业,使油纸伞既有文化产业发挥功用与纪录历史发展轨迹,这都是文化的呈现.文化产业的推行重文化意涵,地方永续经营及地方自主之重要性,而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性,美浓文化产业油纸伞图像及色彩便是成功的例子.油纸伞图像及色彩提高地方文化发展的任务,油纸伞图像有地方文化历史的保存及色彩的美化,加上推动观光休闲多元性的旅游活动,活化了美浓地区,让美浓油纸伞更有了新生机,形成另一片天地.
  • 摘要:标志设计的征选活动,在各企业或学校机关单位已是一项普遍的活动,透过比赛奖金的鼓励,广征作品,以选出最具特色与实用的标志,普遍可以获得不错的成效.本研究以东方设计学院办理logo征选之入围作品为研究样本,探讨现今设计者对于标志设计造形手法的表现趋势,同时就入围作品中的12件作品进行造形意象分析,并将决选第一名之作品以识别标志的符号转译模型做符旨与符征的系统化设计之分析.研究结果可归纳以下几点结论:本次征选logo以中文字"东"及英文缩写"TF"为造形主题所占比例最高,共占71%,其中10件以"东"与"TF"两者进行复合意象的结合,为造形表现手法的趋势;入围作品的造形意象以趣味性及创新性最高,其次以美观性、几何性、专业性、独特性、现代性、信赖感之平均值较高;透过识别标志的符号转译模型,可以将标志样本、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作系统性的分析,亦可以提供设计师进行设计思考的系统化设计之方法.
  • 摘要:在全球日益数据信息化的强势潮流语境中,艺术与科学相互交叉融合,走向跨界,作为"古老"、"本土"、"弱势"的传统媒介工艺美术教育,面临着许多焦点问题和新的挑战,如何厘清当前困境,超越对立樊篱,从容应对大数据时代快速发展带来的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冲击,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上有所担当,构建本土文化的工艺美术特色教育体系,走特色发展之路,当是中国工艺美术教育工作者该思考的问题.作为有着62年办学历史.福建省最早开设工艺美术教育的艺术院校,在厘清问题认清形势,明确教育方针的前提下,主动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就业市场的变化,积极与社会相关产业接轨,努力提升教育适应、服务市场的能力,为地方培养急需的工艺美术人才。遵循专业建设的基本规律,结合艺术设计学科人才培养特点,保留中国的传统工艺教学和民间美术研究,坚持传承和创新相融合,积极探索现代工艺与跨界趋向研究,强调设计为生活服务,设计与T艺制作、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注重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与教学,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工艺美术人才。针对于学院培养能动手、会设计、创新创业型的优秀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改革。在具体的课程体系建设中,着眼实际,紧密围绕“能动手、会设计、创业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置,完善课程架构,明确课程轴线,凝练基础课程,强化主干课程,突出技能与实训、探索与研究课程;扩大选修课程,加强协作,打通专业壁垒,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开设相关跨界专业课程;以此形成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核心课程,分阶段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实践能力、创意能力、综合能力。
  • 摘要:动态设计基础是一门比较新的基础课程,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如何启发并引导学生从平面思维、三维空间性思维过渡到"动态"性思维,成为整个教学框架思考的核心问题.将空间认知在由时间主导的运动中,侧重在物理的真实空间和数字化虚拟空间的关系中去探索其规律,在视、(听)场的空间关系中去进行可操作性装置的创意设计实践,试图跨界充实美术学院基础课中对物理性和数字化动态设计基础方面的不足,也是对"三大构成"的总结和创新.同时,作为研究生创新性教学实践,对这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极有趣的以跨界为出发点(尝试)的多样性教学实践和探究.
  • 摘要:中国设计学学科在规模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应加强设计学的理论研究和教育规律研究,包括设计学的学科属性、体系及教育研究.本文主要是探讨设计学的学科体系、研究生课程设置及评价体系问题.就我国目前设计教育现状来讲,培养的内容和目标与社会各行业的需求有些脱节。在现行的设计学研究生教育体系中,基本上按照两种模式进行培养:一种是在专业艺术类院校、综合性大学及师范类院校;另一种是在各种理丁科院校,如建筑、机械、轻工、纺织等。前者注重艺术观念的表现、美术理论和美术基础训练,后者注重与各自不同专业的相互融合,针对性强。针对目前大部分设计院校的教学模式,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就课程类型而言,设计学课程设置应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除了系统的课程设置需要完善外,还有必要构建全面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在高等艺术院校教学评估中强调教学实践环节和对于创作能力的培养,不仅要评估研究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评估学校为经济和文化建设服务的能力以及是否在教学运作中创立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突出在制度和艺术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的量化指标,促进学校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 摘要:晚清的设计教育一直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萌芽、发展、成熟起来的.在经济体制、政治形势、生活需求、文化背景诸多因素等历史条件下,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不同,先后出现了手工艺教育时期、工艺教育时期、工艺美术教育时期多种相近但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形式.其中的成功经验可为当今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本文拟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从晚清设计教育不同时期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经费来源和影响五方面阐述,尽力还原晚清时期设计教育学制和教学的产生和发展状况.
  • 摘要:跨入多元信息时代,是人们在创造未来时必须转变思维方式的根本理由."打破现状思维"是作为笛卡尔思维的对立命题而提出来的,与"从事物的分析开始"的笛卡尔思维不同,打破现状思维则主张"从整体看事物"."打破现状思维"的七项基础原则,构架了湖北美术学院环艺系专业综合改革的整体思路.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在经历了由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社会实践,以及把实践课题引入课堂等一系列实验性的教学改革后,通过“周进制”教学研究,深刻地认识到,实践教学不仅是要建立实习基地、实验室,提供实践环境,更重要的必须建立自己独特的教学框架、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把实践植入教学体系中,才能真正完成实践教学的真正改变。
  • 摘要:设计思维对设计教学工作的开展起着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视觉五大共性规律表达的愉悦;均衡气质里共性规律透出的谦虚祥和.今日的文化复杂多样,传统与现代交融,但文化精髓仍是共同的.将共性融入设计和现实生活,本文要探究的是"当设计思维的共性规律遇到祥和文化,并牵手'当下'时".可以说,艺术是载体.文化是精神,它将物质世界的设计转化成真空妙有。19世纪末,特别是20世纪以来,西方设计观念、美学传入中国,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当代艺术设计学科的整合.共性规律、经典文化总是有看似平常固定的一面,加上时代的特色,在设计中会有层出不穷创新点.此设计思维以四两拨千斤的妙力拓展到整个艺术门类的应用范围,包括艺术设计、美术、音乐、舞蹈、电影、广播电视、戏剧、戏曲、文学……他们以不同承载方式表现共性规律和承载美的精神,这种跨界在教学上有了新的突破.
  • 摘要: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都有明确的名称设置,而现实社会中却存在着诸多种类的设计形式当下社会设计语境中的多样性,与学院现有设计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上是一个非对应关系,现今已经成为设计人才培养上不可逃避的教育命题.同样,这种现状正是综合设计专业在设计人才培养上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架构综合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与课程教学是笔者多年在实际教学岗位上的探索.实验性概念设计的教学方式与理念正如一块砌石,在综合设计教学模式的摸索之路上起到开启作用.开设实验性概念设计的教学目的在于抓住中国的艺术教育和国际接轨的契机。站在本土文化资源中寻求新蜕变时机,建立起新的设计教育形式与方式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教学内容由单纯的技法转为设计概念的思维训练。教学的指导重点是把实验性概念设计作为学生对设计语言的新的认识途径,同时,它强调设计的理念性修养,拓展设计形态语言的联想力和创造力,重新思考设计对象中的人与物、物与空间的关系,从而在本质上建立一种新的设计思维方式。
  • 摘要:配合非核家园目标,台湾当局宣示十年内提升再生能源占比从3%到9%,经济能源部门持续推动"阳光屋顶百万座"计划,并自2013年起将每年新增太阳光电发电设备装置容量目标南100MW提高到130MW,预计2020年太阳光电发电设备装置容量达3100MW.太阳光电发电系统之投资报酬率与趸购费率、日照时数、建造成本、发电效能及太阳能电池模块衰减率有关.本文以现行趸购费率为基准,依不同地区之日照时数分析不同建造成本下之内部报酬率,同时分析以建造成本的80%向银行融资时对内部报酬率的影响,其结果可做为投资太阳光电发电系统者评估及系统供应商订价之参考。
  • 摘要:随着计算机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广泛使用,空间设计的概念和创作技巧有了新的意义,从创作构思到制作完成,其内容和形式都产生了新的变化.作者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重点思考和评价基于3DS MAX的三维虚拟空间场景的建立和艺术表现过程,对三维虚拟空间设计中三维建模的常用方法、常用工具、材质与贴图的艺术表现及灯光系统进行了艺术与技术上的探讨.
  • 摘要:在数字化的今天,摄影作为一种艺术载体,技术本身已经成为新鲜的审美经验,拓展着视觉空间,技术也提供另类图像产生的可能性.作为传统时代的大画幅胶片摄影该何去何从,如何在数码时代保持自身的魅力.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当代摄影文化欲求与发展越来越旺盛的背景下,传统大画幅的优势所在,如何在多元化的艺术形态中独树一帜。笔者认为,在艺术创作如此繁盛的今天,除了大画幅本身所特有的技术要求和表现特质,还要在题材选择和创作思路上加以提升。进一步探讨了高校摄影专业学习传统大画幅的必要性以及对传统大画幅这种艺术形态应用的认识、理解和引发的思考.
  • 摘要:在台湾,不论是轻重工业,涵盖衣、住、行、育、乐五大面向的产业,都在一个长久的低潮期里试图翻身,但不景气的大环境依旧造成社会经济阶级对立,又加上近年来失业率高涨,少子化冲击,种种的社会不均现象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例如精神、心理疾病方面,都市群体由于生活空间的种种压迫,在思想承受度方面已经濒临临界点,例如台北捷运的随机砍人事件,还有忧郁症自杀的案例频传,都在提示人们有许多的问题如同锅烧水开的气泡,已经开始一一浮上台面,文创的作用,应是在与如此煎熬的时局下,相互作用、互相影响,也提供了另一条回归旧时生活价值观的选择.所谓"生于忧患",从前物质贫穷但心灵富足的日子已然不再回复,追求物质富足但心灵贫穷的时代已经失衡,人们开始渐渐醒觉,探讨心灵与物质之间,该如何取得平衡?本论文试图探讨如何藉由策展人策略性的运用与艺文展演的传达,让表演者与观赏者皆获得心灵上的平和与净化,抚慰不安的灵魂,以作为在当代社会追求物质进步,层层窘迫的压力与丧失心灵淳厚风俗情况的一种反思与策略.
  • 摘要:"大中华区"的现代城市壁画已经蔚然成风它们或是由官方支持而完成的宏伟巨制,或是因个人兴趣而随意挥洒喷瓶而成的涂鸦,抑或是因商业利益而创造出精雕细琢的完美作品其实不论哪种城市壁画,当它们被精心绘制于一座城市的公共空间时,则都会对这座城市或是地区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们可以起到城市环境的美饰作用;情感理念的传达作用;审美资源共享作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作用;环境空间的标识作用;还有对于旅游娱乐业的促进作用.
  • 摘要:众筹是一种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形式,它的出现使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服务的制定和实施,以及个人和企业的创业和发展过程这种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形式砍掉传统供应链中的中间环节,使设计师直接面对消费者,提升了顾客的参与感与互动体验。目前发展出的每一种众筹形式(产品众筹、股权众筹、债权众筹、公益众筹)都有自身的特点,适合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设计师尝试和选择.
  • 摘要:回归后的澳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经济腾飞,高等教育得到迅速发展.本文通过对澳门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现状的分析,探讨在全球性学科跨界综合的潮流中,在澳门中西文化交融并存的背景下,在政府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运动中,澳门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应如何把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殊历史机遇,建立起完善的艺术教育体系和新型的艺术设计学科.笔者认为,设计艺术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决定了它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和行业密切联系。只有产、学、研的结合才能够使设计教育始终保持活力,贴近实战,提升水平。
  • 摘要:飞速的城市化进程不但带来了显著增长的城市综合实力,也造成了城市空间格局的快速演进和城市风貌的系统性缺失.而这个矛盾也在困扰着中国现在绝大多数正经历着城市化演进过程的城市,尤其是急于在这一进程中脱颖而出的中小城市.本文试图通过对"美美与共,市院战略合作"跨界综合语境下的"慈溪市中心城区风貌规划"概念的演绎,来探讨缓解这一矛盾的途径与策略.“慈溪市美学规划”是整个慈溪市城市美学综合营造系统中的顶层建构,为“慈溪市中心城区风貌规划”指引出美学营造的方向。对于一个想彰显其独特风格的城市的风貌进行概念定义时,不光要以城市的物质空间环境作为研究对象,更要追寻这个城市发展的文化脉络。“青清慈溪”作为慈溪市中心城区风貌规划概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慈溪市美学规划中关于慈溪市形象内涵之“东方画境、海派神韵、溪海通汇、开朗雅致”的意向描述,并结合慈溪市所积淀的历史与人文要素而进行概括的。在风貌规划中“山水入城”的概念既概括出了城市与自然景观要素的风貌特征.并也就此提出了城市各空间实体的美学营造原则。
  •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发展,高架桥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型城市空间形态.作为一种现代都市的产物,它既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也给其周边环境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其下部空间往往给城市带来阻隔形成消极空间如何在合理使用高架桥的同时发挥下部空间的潜力是值得深思的上海的商业化高度发展,尤其在市中心附近商业区,其浓厚的商业氛围是显而易见的,但其高架下空间则大多为消极利用本文通过对上海高架的实地调查,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高架下空间的构造要素,研究其剩余空间的特性.通过重点研究日本东京等城市化高度发展的典型案例,对高架下空间商业利用的可行性、积极性等进行价值的探讨,并结合上海实例,提出积极而有效的解决方法与建议,使其空间能够回归市民生活,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积极的作用,也对今后城市消极空间的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 摘要:文中首先陈述孕妇对健康饮食的需求,进而对现有的与孕妇相关的app对比分析,从中找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对孕妇这一特殊群体的特征分析,总结出为其设计app的原则,最后根据原则设计孕妇饮食健康app。基于现有产品对孕妇饮食中营养摄取量的关注度不高,而这对孕妇又是至关重要的。本应用的功能重点是孕妇记录自己的饮食,后台给m计算营养摄取量并给以反馈,孕妇进行自我调节与把控,起到健康饮食的目的。当然也会辅以其他人性化功能模块。本研究为其他设计与孕妇相关的产品提供参考与借鉴.
  • 摘要:概念创意产品设计是近年来新兴的设计理念,鼓励跨材质、跨媒介、跨领域.在概念创意产品中导入民俗主题,对于创意产品设计语言研究、产品文化形象建构、优秀文明的传承等各方面,也起到积极而明显的作用.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