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2770篇,主要集中在政治理论、中国政治、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54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980篇;相关期刊1220种,包括思想战线、学习与探索、南风窗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三届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论坛、中国人民大学比较视野下的国家建设与民主学术研讨会、中国民族学学会汉民族学会年会暨荆楚文化学术研讨会等;民族国家的相关文献由2610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春洋、周平、刘永刚等。

民族国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54 占比:73.44%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43%

专利文献>

论文:980 占比:26.13%

总计:3750篇

民族国家—发文趋势图

民族国家

-研究学者

  • 于春洋
  • 周平
  • 刘永刚
  • 任剑涛
  • 孙保全
  • 杨雪冬
  • 姜守明
  • 朱旭东
  • 许小青
  • 张淑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阮华容
    • 摘要: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人民基于共同的身份认同、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文明根脉、共同的价值追求等形成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从传统的自在民族到现代的自觉民族、从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走向民族复兴的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文明共同体,其内核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和平包容的文明传统流传至今,推动着中国和平崛起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价值共同体,凝结着民族成员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归,建设好多民族融合的共同家园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和期待。
    • 冯育林; 郭台辉
    • 摘要: 共同富裕战略已成为党与国家重大的政治举措,并通过精准扶贫等系列政策来落实,可以实现人民国家、民族国家、政党国家三种国家形态的同构共生。其一,人民国家体现为共同富裕战略把人口带回市场、社会与国家,保证国家权力的人民性;其二,民族国家体现为共同富裕战略凸显中央权力,推动社会整合,重塑民族形象;其三,政党国家体现为共同富裕战略对中国共产党权力角色的强化、普遍同意的夯实、组织状态的形塑。三种国家形态的同构共生,可以揭示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国家-人民-民族-政党“四位一体”机制,并拓展当代国家理论的讨论边界。
    • 杨素云
    • 摘要: 在民国,黄河的“母亲河”意象和“中华民族摇篮”意象定型,抗日战争中“河防即国防”“渡黄河”的意象强化了黄河象征意蕴。《黄河大合唱》中“怒吼黄河”代替“狮子吼”作为民族战歌,黄河遂成为代表“中华民族”和“新中国”的象征与图腾。
    • 张敏
    • 摘要: 伴随全球化的纵深发展,逆全球化现象日益显现,后者在当今国际社会主要表现为民粹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根据“双重运动”理论,此乃以建立全球自律市场为目标的经济自由主义“乌托邦”与以确保集体权利、阶级妥协、道德经济和贸易保护为己任的国家监管力量之间的博弈和对抗。究其根源,它是跨国资本主义日趋成熟所引发的资本积累变化和阶级结构调整的结果:在资本逐渐从民族国家逸离出来的过程中,阶级结构正沿着新的国家/跨国轴线分为以全球积累为目标的跨国资本家阶级和以国家积累为基础的国内资本家阶级及其周边的工人阶级。两者在融入新兴全球体系的过程中展开了资本“脱嵌”与境内保护的持续斗争。时代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重新审视民族国家的职能与历史定位,并以阶级、社会力量和社会生产关系的政治经济复合体视角来观察和应对世界的新变化。
    • 姚中秋
    • 摘要: 国家联结人民为一体之主要机制是宗教和政府,宗教作为“铺轨车”所塑造的两者关系,决定国家形态的深层结构。在中国,郡县制政府吸纳孔子文教,形成了文教国家。文教支持政治权力,故政府拥有道德正当性和政治自主性,实现直接统治,构建民众的国民身份认同。沿此历史路径展开的现代国家构建进程,定型于强化版文教国家。在西方,神教贬抑世俗政府,政府缺乏道德正当性与政治自主性,也就缺乏必要的覆盖和穿透力量,故其在古代无法抗衡教会,形成神教统治秩序;进入现代,仍不得不借助神教构建国民,结果形成了自我神圣化的民族和民族国家;教会转化为社会,社会自我神圣化、抗衡政府权力,结果形成了自由主义国家。以直接统治、国民认同两个尺度衡量,中国式文教国家形态优于西方式民族国家和自由主义国家形态。
    • 于云龙; 张晓春
    • 摘要: 黑金城是一座建于17世纪巴西的殖民城市,20世纪40年代奥斯卡·尼迈耶在黑金城中设计了现代主义风格的格兰德酒店。文章简要回顾了黑金城从普通殖民城市到获得遗产保护身份以及格兰德酒店如何可以在呈现葡萄牙巴洛克式风貌的黑金城设计与建造的过程,重点分析了在民族国家背景下巴西“国家艺术遗产”概念体系生成的过程;指出黑金城和格兰德酒店的关系,不仅可以借以理解巴西建筑从殖民风格到现代主义设计的历史连续性建构问题,而且实际也参与了巴西国家遗产保护理念的发展;此外,由两者所代表的现代主义建筑与遗产地周边不同时期环境的关系,也体现了建成环境遗产中不断演进的现代性议题的当代性和复杂性,对理解发展中国家的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有一定借鉴价值。
    • 樊浩
    • 摘要: 蒂利民主化理论的方法论呈现为结构主义向关系主义的转型。从结构主义维度来看,民族国家形成及抗争政治是民主化的结构性背景和动力,民主要素得以萌生,民主化道路及形态也受到了结构制约。就关系主义维度而言,民众与统治者的抗争互动,不平等、信任网络及自治权力中心与公共政治的复杂关系互动中蕴含着民主化的具体机制和过程。然而,文化要素缺位、机制与过程概念混用以及多重因果关系的复杂性,使蒂利的民主化理论在方法论转型中产生了张力。
    • 李怀印
    • 摘要: 基于西方历史经验的民族国家形成路径,远非普遍适用于世界各国历史的认知范式,尤其不能简单适用于数世纪以来现代中国的形成过程。现代中国规模之"大",既有清朝以前的历史和人口作基础,也是清朝国家对边疆的整合和有效治理的结果,而现代中国结构之"强",是18世纪以来中央与地方之间权力关系辩证运动的历史产物,其产生路径迥异于西方所谓"从帝国到民族国家"的过程。
    • 彭圣芳
    • 摘要: 近代中国的社会调查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异常活跃。其中,民族民间工艺是生产生活和文化艺术状况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调查中成为主要内容。在掌握科学方法和工具的基础上,这时期的民族民间工艺调查对调查对象进行的民族志书写,成为文化阐释和建构的基础。除了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调查成果还是当时民族危亡之中,维护主权、反对分裂,建构民族国家及其整体文化格局的重要支持。
    • 冀开运; 申瑛瑛
    • 摘要: 阿夫沙尔王朝巩固了今天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疆域范围、民族格局、历史基础和文化基础,是伊朗历史上最后一次以伊朗高原为中心、范围超过伊朗高原的王朝。土库曼部落的纳迪尔·沙赫建立的伊朗阿夫沙尔王朝,重建了历代波斯帝国的疆域,深化了伊朗的民族国家构建,稳固了伊朗伊斯兰教什叶派信仰,积累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促成了伊朗熠熠生辉的国家记忆。非波斯族裔建立的阿夫沙尔王朝是伊朗历史上历代波斯帝国的继续,说明在伊朗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构建历程中,伊朗高原各民族共同开拓了伊朗的辽阔疆域,共同书写了伊朗的悠久历史。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