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儒家学者

儒家学者

儒家学者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中国文学、宗教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9篇、专利文献276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中国哲学史、中国工人、社会观察等; 儒家学者的相关文献由122位作者贡献,包括单正平、李寻、杰罗姆·格里德尔等。

儒家学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9 占比:30.13%

专利文献>

论文:276 占比:69.87%

总计:395篇

儒家学者—发文趋势图

儒家学者

-研究学者

  • 单正平
  • 李寻
  • 杰罗姆·格里德尔
  • 习近平
  • 干春松
  • 朱汉民
  • 鞏欣帥
  • ??
  • ???
  • ?????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广良
    • 摘要: 在现代中国,大概除了少数中国史学史专家和部分儒家学者外,已经很少有人读《春秋》了,即使有少数读者,大概也只是把它看作一部“历史书”,“当作一个客观的历史文本”来阅读。而由于《春秋》文本的独特性并不符合史书的一般特点,实难激发普通历史爱好者们的读书兴趣,故即使作为“历史书”,《春秋》的境况似乎也是惨淡之极。即使对于当代新儒家来说,作为“五经”之一的《春秋》似乎亦不具有“思想价值”,除了以《公羊学引论》成名的蒋庆先生以外,少有以《春秋》及“春秋学”为其思想资源者。在当代哲学家之中,对“《春秋》的深远寓意”有真切之体会者,亦寥寥无几也。
    • 刘育
    • 摘要: 文化的革故鼎新离不开特定的社会背景与意识形态。理学肇始于宋,是儒者们在对传统儒学进行反思的过程中,融合佛道所产生的哲学,也是中国古代思想深度最高、理论体系最为完备的学术流派。其对宇宙本原的思考,对心性的探究,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对孔孟之道的宣扬,对伦理观念的进一步哲理化,无一不吸引着有宋以来儒家学者的目光。
    • 曾越
    • 摘要: 汉代统治者倡导以孝治天下,故而历代皇帝谥号均以"孝"冠之,如刘恒谥号为"汉孝文帝",刘彻谥号为"汉孝武帝",等等。由于特殊的历史形势影响,汉初的国策曾一度以黄老之学为其思想主导。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以及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黄老无为思想不能适应统治的需要,其在政治中的显赫地位而逐渐被儒家学说取代。儒学地位的提升为儒家学者进入各级政府机构奠定了基础,进而为推动社会教化和民风转变创造了条件。
    • 杨永涛
    • 摘要: 儒家的学问究其根本是做人的学问。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去达成这样的目标?是孔子以降的儒家学者所共同追寻的目标。而解决这样一个问题,需要从先秦儒家,也就是儒学的原点处出发,将相关概念梳理清楚。成人是成人之美吗?“学”是“成人”的重要途径。而“学”字作为《论语》开篇第一字,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论语》中有关于“成人”的最重要的一段论述:子路问成人。
    • 弘毅
    • 摘要: 古代儒家学说,无论是孔孟还是朱熹、王阳明都不断强调一个词--天理。天理即天道,也就是天地间的运行法则。先看一些古代儒家学者对于天理的阐述。“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得之者,故大行不加,穷居不损。”程颐认为,天理是圆满自足的,独立于人的精神之外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二程还发展了先秦儒学中的人伦学说,将天理贯穿于人伦,将人伦提升为天理。认为,“人伦者,天理也”。
    • 摘要: 明清之际,中原大地上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儒家学者,其中孙奇逢、汤斌、张伯行、耿介、窦克勤、张沐、李来章、冉觐祖等人被世人称为"中州八先生"。他们一方面秉承理学的精髓,一方面经世致用,把理学运用于治国安民实践中,重建社会伦理秩序。
    • 宋甜
    •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现在在教学中备受重视,首先我们来简单认识一下它,中华传统文化即是先秦时期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关于对人、对社会的认识,以及对社会行为规范的追求,即"仁义礼智信"。儒家学者们强调"礼",追求"礼",即是要树立一种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用以调整和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这样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讲有很好的约束力,能给学生们带来很多正确有用的思想启发,而教学中加入中国传统的文化则能让学生们把从传统文化中受到的熏陶带入学习中去,而在教学中学生们也能不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之处,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同时学习传统文化能够规范大学生的思想品德.
    • 摘要: 自近代以来,儒学的现代化就成为儒家学者的思想课题,而今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儒学的世界化又作为一个新的思想方向,与儒学的现代化一道构成了21世纪儒学研究的核心课题。对此,当代儒家以不同的思想维度和理论进路做了积极探索,除了各种当代儒学理论的创建以及围绕不同主题展开的中西对话之外,进一步消化推进20世纪现代新儒学的成果,同时系统梳理以美国儒学为代表的儒学世界化历程,不仅是探索儒学现代化与世界化的一个最基本环节,也是一个最直接的切入点。在这方面,程志华教授的研究正是一个典范。为此,本刊特邀程教授就相关问题做了深入解答,在此将访谈分享给广大读者。
    • 摘要: 《老子学刊》第15辑,刊载《再论老子"不尚贤"》《清代女丹理论的建立者傅金铨及其女丹修炼法门》《中的丹道诠释》《清代南京隐仙庵道教活动考》《明清时期道教善书的繁荣盛行及显著特征》《林希逸解庄中的理学思想》《历代学人评议"三子口义"述略》《正统与衍变:福建正一教与民间道教关系探讨》《清华简五题》《略论儒家学者对待<太上感应篇〉的态度》等十余篇论文,从文献学、历史学、伦理学、哲学、医学等多个角度分析了老子《道德经》的思想,考察了道家道教的思想智慧及其历史影响和现代意义,体现了作者对于上述诸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多角度考量。
    • 吴震
    • 摘要: —、“一气流通”与阳明心学的良知宇宙观“一气流通”是阳明学的一个宇宙论预设。事实上,气构成了宇宙万物的存在基础,就此而言,无论是张载还是朱子抑或阳明,几乎所有的儒家学者应当都不会有任何的异议。只是由“一气流通”来论证“万物一体”,并从“万物一体”当中寻找出“人心一点灵明”的阿基米德点--宇宙与人心原是一体存在的支撑点,则是阳明学的一项理论贡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