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颜元

颜元

颜元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356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3篇、会议论文3篇、相关期刊226种,包括学理论、甘肃社会科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六届年会、2009年体育文化论坛、第二届河北儒学论坛獻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等;颜元的相关文献由330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山榜、吴洪成、李伟波等。

颜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3 占比:99.1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84%

总计:356篇

颜元—发文趋势图

颜元

-研究学者

  • 陈山榜
  • 吴洪成
  • 李伟波
  • 姚晓峰
  • 杨帆
  • 王春阳
  • 刘彦顺
  • 杨跃
  • 汪洋
  • 王中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彦顺
    • 摘要: 礼乐生活作为一种时间制度,是仁义作为儒家核心价值在组织化、时机化的礼乐行为上的体现。颜元的礼乐美学针对宋明理学弱化、淡化礼乐生活的时机、时体、时态而发。君子是礼乐之事及时间制度的显现者与承载者。君子既能因应不同的时机,通过正在进行着的礼乐行为的实事来践行仁义,又能维持礼乐生活在时体上的流畅与持久。从公共礼乐生活的时机看,家、社会、国、天下之中的角色担当造就了绵延不绝的时机与时宜,君子应时而起的礼乐行为确保了社会化时机的常态与自然。私人礼乐生活与公共礼乐生活的无缝结合处于“时时”“须臾”的时间机制,即在私人心性修炼与持敬上的回忆、反省与社会化的、原发性礼乐践行之间,在慎独的私人时间制度与人际的社会时间制度之间,实现完满接合。
    • 郝永荣
    • 摘要: 颜元是我国清朝最负盛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是我国实用主义先驱。其学术思想内涵丰富、范围广泛,涵盖教育、哲学、经济、政治等诸多层面的内容。其中教育思想所占比重最大,在颜元教育生涯中,他以传承和恢复孔孟儒学为目标,倡导“三物”“三事”之学,并将其作为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形成了“实用”“实行”“实习”的道德观。结合颜元道德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法,探究其对现代道德教育所带来的启示,为我国深化道德教育内涵,提升道德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 程艳芳
    • 摘要: 颜元实学体系得以建立的基础是其在批判朱熹理学过程中所建立的哲学思想。通过对颜元哲学思想建立的过程分析,得以窥见颜元全部实学思想的生长点。正是这些哲学思想支撑了颜元在各个领域如政治、教育、世人思想、学术、军事、人伦日常、民生等的实学成就。对这一问题的点化,将有助于对颜元全部实学的理解,为继承颜元实学思想财富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 戴红宇; 辛治洋
    • 摘要: 教育期望是影响青少年教育成就的中介因素,受儒家文化影响,中国家庭普遍有着较高的教育期望,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超越阶层限制的特征。以“学而至”为考察对象,儒家的教育期望指向的是人格修养,并推动其普遍化。其一,儒家“学而至”强调人格修养在教育成就中的优先性,使超越阶层限制的教育期望立足教育主体的平民化。其二,儒家将教育内容世俗化,教育成就的差异不构成人格修养的差异,以勉励底层民众形成教育期望。其三,儒家认为存在“不可学而至”的境况,教育期望可以超越阶层的限制,却不能违背个人禀赋的差异。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当下,学界应反思如何推动“学而至”成为普遍的教育期望。
    • 王荟; 侯军毅; 王乐乐
    • 摘要: 颜元与洛克是东方和西方的两大教育家、思想家,他们在同一时期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体育为先”的观点,为当时的社会变革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深入分析二者体育教育思想,文章以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从时代背景入手,对二者的体育教育目的、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方法等观念及其思想的异同、本因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希冀能为体育在现代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民众身体锻炼需求、发挥育人功能等方面搭建桥梁,从而对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体育事业发展和公民教育提供借鉴意义。
    • 李锡林; 石义华
    • 摘要: 颜元与朱熹在本体论上有趋同亦有殊异,他们的分歧关键在于理—气关系,由此可以延伸至自然和伦理两个层面。一方面,颜元以“理气相融”的气本论批判朱熹的理本论,以“理在气中”驳斥“理在气先”。在宇宙生成上,颜元论述太极之本体是气,他反对朱熹世界观表现的“虚”“静”倾向,主张世界以“实”“动”为特征;另一方面,理—气关系的不同立场导致颜元批判朱熹“气质性恶”的人性论,他认为人性皆善,把恶归因于“引蔽习染”。
    • 程艳芳
    • 摘要: 颜元“实”德,是指颜元以“实”为特点的道德思想,是颜元实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德思想产生于具体的学术和社会背景,具有独特的思想内容(实行道德、实才道德和实用道德),是对实学思潮的重要贡献,直至今天对于精神文明领域的道德建设依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张高阳
    • 摘要: 明末时期,儒家学者认为无论是理学还是心学,在对格物致知的诠释上过于强调以伦理道德的天理为知,以致于学风越发虚浮。彼时明朝政治混乱,国家多难,空谈误国,唯有实干才能兴邦。格物致知作为儒家学者的为学根基,在诠释方向上逐渐由伦理道德转向自然科学。方以智和颜元等人兴起了实学思潮,提出“质测”“动手”等格物方法,强调物理实践,不断提升自然科学的致知意义,初步实现了儒家传统伦理道德和自然科学的协调共进。
    • 尹燕
    • 摘要: 颜元的思想学说虽然在清代中前期受到了广泛的批判而晦暗不明,甚至渐被遗忘,但近代以来却受到了以梁启超、刘师培、章太炎等为代表的众多学者的极力肯定与倡扬,在学术界大放异彩,他也成为近代被景仰的一代大儒.颜元及其思想学说在近代地位的确立,是其思想内容的独到之处与近代社会学术变化相结合的结果.近代社会对素质教育和军体教育的需要,以及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推行的救国理念,都是推动颜元思想学说近代地位确立的重要因素.
    • 张循
    • 摘要: 颜元在清初以推翻程、朱等宋儒的读书静坐之学、专倡习行经济而震动一时.其学说最终的也是唯一的目的是经世致用,可是他自始至终都没有任何经济的动作,即便外界主动提供的经济管道也被他迫不及待地堵死.可以说他的学术始终呈现一种分裂状态:经世致用是他终生的志向,韬晦退藏也是他一开始就致力的目标.这种分裂状态是缘于清初士人文化中存在两个彼此背离的风势:一个是积极的经世致用,一个是消极的韬晦退藏.经世致用之风推着颜元向前走,韬晦退藏的力量却把他往后拉.两股力量同时作用在颜元身上,几乎将他分裂成两个人.颜元的学术生命就是在两个自我的严重分裂中度过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