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利观
义利观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0年内共计101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伦理学(道德哲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4篇、会议论文10篇、相关期刊671种,包括管子学刊、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长三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明建设研究生学术论坛、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2年年会暨第七届管子学术研讨会等;义利观的相关文献由1063位作者贡献,包括牛文浩、周鑫、孙宝根等。
义利观
-研究学者
- 牛文浩
- 周鑫
- 孙宝根
- 张艳红
- 张钰婧
- 欧阳辉纯
- 王琳
- 傅智勇
- 刘赞英
- 吕洪果
- 张克政
- 张绍娜
- 张耀荣
- 李晨曦
- 杨树森
- 汤文俊
- 汪吉珍
- 秦铁柱
- 许青春
- 高成华
- 黄年华
- 于昶
- 付育久
- 伍志燕
- 余丽
- 余冬林
- 余坤
- 余群英
- 党家政
- 刘怡
- 刘新国
- 刘琳
- 卞鹰
- 叶志科
- 吕庆华
- 周世兴
- 唐凯
- 唐广
- 夏学銮
- 姜丽群
- 孟小月
- 安明浩
- 岳远尊
- 干薇
- 廖泽香
- 张丽芳
- 张宗磊
- 张寒珍
- 张慧卿
- 张晓芒
-
-
徐国利
- 《学术界》
| 2020年
-
摘要:
儒商义利观是儒商文化的核心要素.儒家重视"义利之辨",主流思想是以义为本,主张以义为利和重义轻利.传统儒商秉承儒家义利观并予以新诠释,倡导以义制利、以义取利、利缘义取、化利为义和急公好义.近代儒商生成于民族企业家群体中.他们对传统儒商义利观作了近代性转换,既吸收西方近代功利思想,又传承儒商重义价值观,倡导义利并重和义利合一,将国家和民族大义置于个体利益之上.儒商义利观及其近代转型体现了儒商文化以义为本,强调价值理性的文化取向,与西方商业文化以利为本,强调工具理性的文化取向不同.这彰显了传统儒商文化的普适价值,对当代儒商文化重建有重要启示.
-
-
郭思元;
王春林
-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20年
-
摘要:
严复作为近代精通西学的人物之一,对近代中国人民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他在西方政治思想、教育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思想等方面都颇有研究.义利观思想是严复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试通过对严复的成长经历和严复义利观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来探究严复义利观思想形成的历史溯源,简述严复义利观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当时中国的影响,同时阐释严复经济思想中义利观对当代中国的启迪.
-
-
裴黎黎
-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 2020年
-
摘要:
孔子义利观是在春秋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产生的,为的是解决宗法等级统治体系的崩塌所带来的"礼崩乐坏"的现实问题.为了更好地协调"公利"与"私利"之间的关系,孔子提出了"以义为质""见利思义""为仁行义"的思想.这些思想对于解决今天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仍然有借鉴价值.在发展市场经济中,要树立"义利统一"的观念,反对"不义而富""为富不仁"的行为,确立"以义生利"的"逐利"思想,处理好国家、集体、他人与个人的关系.
-
-
陈宝国;
应秋阳
-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 2020年
-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已经成为威胁各国人民健康福祉的全球性问题.世界各国唯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同构建疫情下的全球治理观、共同利益观、文明交流观、义利观和安全观,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才能最终克服此次疫情给全人类带来的巨大挑战.
-
-
-
-
-
-
-
程曦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年
-
摘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总目标的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以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与赞赏.但在西方政界、学界,也有少数人对诸如该理念提出的动机、内涵、实现的可能性等方面有困惑、疑虑甚至误解.因此,应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给出恰当的翻译,并作出准确的阐释,以使西方读者能够正确理解,打消他们的疑虑,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
-
-
-
朱杰江
- 《首届全国中医院文化建设与传播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明代儿科医家万全的著作《幼科发挥》录有很多病案,不仅详细叙述了诊病用药情况,还记载有收受报酬的多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义利面前,万全如何面对?笔者从“义利观”的角度审视医德情操,还原一个真实的、可以亲近、甚至可以比肩的万全。
-
-
万蓉平
- 《江苏省教育学会2016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可亲的经典"在校本研究与实践中,已经超越了小学语文教学体系表现为跨学科的整合性系统.聚焦核心素养的发展,将进一步挖掘学校人文资源,正确解读董仲舒的"正谊明道"思想,实践"正谊明道"的义利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完善校本课程的重构.
-
-
李翔海
- 《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
| 2014年
-
摘要:
根本否定儒家"义利之辨"在今天仍具有积极意义、将儒家"义利之辨"的基本精神归结为义利对立基础上的取义舍利或重义轻利、认为儒家"义利之辨"中包含了主张"以义取利"的内容,是误解儒家"义利之辨"的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儒家"义利之辨"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第一,明确反对见利忘义;第二,肯定合理之利的正当性;第三,在动机上反对"以义求利",但在结果上可以接受"因义得利";第四,在特殊情况下则牺牲利益而成就道义,其极端的情况就是孔子所谓"杀身成仁"、孟子所谓"舍生取义".综而言之,儒家"义利之辨"归根结底体现为一种"义以为上"即以德性的要求作为人之所以为人的安身立命之本的精神追求.儒家"义利观"对于现代人仍能起到相当程度的警醒作用.
-
-
Chen zhi-li;
陈志利
- 《长三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明建设研究生学术论坛》
| 2014年
-
摘要:
作为中国管理学方面最早的宏帧巨轶,《管子》融合了儒、法、道的精髓,确立了"义利观"的合理序列,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兴德施仁的教育管理原则、公正诚信的教育管理方略、义利并举的教育管理伦理、适当适度的教育管理实践以及以身作则、表率为先、与时俱进、开诚布公的教育管理者素养.《管子》教育管理思想对中国教育管理学科建设、本土管理智慧的挖掘以及重公赏实的教育管理理论及实践探索都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