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品味
语言品味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13篇,主要集中在教育、汉语、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1326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甘肃教育、教育实践与研究、考试周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1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等;语言品味的相关文献由99位作者贡献,包括冯宜琳、单微红、单英明等。
语言品味—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326篇
占比:99.01%
总计:11439篇
语言品味
-研究学者
- 冯宜琳
- 单微红
- 单英明
- 叶佩芬
- 叶彩珍
- 吴洁
- 唐玉梅
- 张日开
- 敖海荣
- 汤玲玲
- 王波
- 程春玲
- 蔡忠平
- 陈伟钰
- 陈艺旋
- 万钧
- 丘素珍
- 于振
- 任强
- 何柳蓉
- 余涛
- 冯薪儒
- 刘世芳
- 刘双园
- 刘建梅
- 刘梦荣
- 区志聪
- 单良玉
- 吴艳园
- 周月文
- 孙家来
- 孙建兵
- 孙涛
- 崔金兰
- 常延秋
- 应化民
- 康忠悦
- 张启军
- 张宗方
- 张彦1
- 张永林
- 张爱玲
- 张玉武
- 张秀梅
- 张美
- 徐爽
- 景俊荣
- 曹亚琴
- 曹加明
- 朱娅
-
-
金莹
-
-
摘要:
语言品味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素养的重要抓手。部编教材中有不少古诗文,学生对其语言品味往往停留在较为浅显的表面。本文从学生对古诗文语言品味停留在浅层的原因,古诗文语言品味深度学习的必要性和品味前、品味后的策略做一定思考和探究,以期在初中古诗文的语言品味深度学习之路上迈出行之有效的步伐。
-
-
李怡;
毕于阳
-
-
摘要:
语言教育的双重任务毕于阳:鲁迅所处的时代,语言规范未能统一,他的作品中有一些语言读起来不如现代汉语易于理解和品析。然而,语言品味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少教师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种现象,请李老师为我们指点迷津。
-
-
万钧
-
-
摘要:
最新修订版语文新课标的第四学段(7~9年级)中关于文言阅读教学的目标:诵读古诗文,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课标变了,我们的教学该如何变呢?一、思考的缘起教学中,我常常思索新课标下的文言阅读教学。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常重文言词句知识而轻语言品味,重篇章结构分析而轻欣赏品位的培养。
-
-
王成相
-
-
摘要:
“语文味儿”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主张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来激活、引发、共享、共鸣等不同的形式渗透师生的生命体验为前提,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文化气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去除掉一些和语文学科无关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解读文字本身,用删繁就简的方式组织课堂学习环节,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语文味儿”的课堂,提升大家的语文综合素养。
-
-
蒋茹蓓
-
-
摘要:
语文深度课堂中的高阶思维活动,应与语言品味、审美体验、文化陶冶同时进行。基于高阶思维的语文深度课堂,应引领学生抛弃固有的思维定式,潜入语言深处,感悟语言神韵;美读鉴赏文本,融入审美体验;挖掘词句底蕴,渗透文化理解;顺势链接拓展,巧掀课堂高潮。
-
-
蔡忠平
-
-
摘要:
作业设计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学生通过教师课堂教学的知识、学法、情感等输入,实现到学生个人思维、能力、素养提升的转化,最后表现为学生文字、言语、行为等的输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显而易见。优秀的作业,首先要在设计定位上精准靶向,体现教学空间从课内走向课外的延续性;其次要在设计思路上高效助力,体现学习能力从学会走向会学的建构性;最后更要在设计策略上要适度探趣,体现设计追求从形式走向形态的超越性。
-
-
张宗方;
孙涛
-
-
摘要:
在文言文教学中,若想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素养,品味语言必不可少.品味语言,可以抓住关键词,体会文章的语意畅达和连贯;可以从遣词造句、修辞、句式等角度,感受语言的独特韵味;可以披文入情,沿波讨源,领会语言所承载的情感;也可以探究文中的矛盾或者疑惑之处,体悟言外之意,促进深度学习.
-
-
秦叔萍
-
-
摘要: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元素.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其他三个元素的载体,语文教学必须以其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以语言为着手点,带领学生紧扣言语的形式,加强文本的理解,从而打开思维之门,探究文本丰富精妙深刻而又复杂的情感.
-
-
陈艺旋
-
-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语言,积极开展体验式阅读活动。在诵读中体会作品细节,通过想象体会人物的矛盾心理,通过对比感受人物性格差异,联系生活体会人物丰富的情感,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感受语言,提升阅读效果。
-
-
孙家来
-
-
摘要:
语言品味是领略文学作品神韵的途径,是解读文本的关键。语言品味不同于"品味语言",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鉴赏,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作品的思想,感受作者的审美情趣,领悟作者的艺术创造。那么,在教学实践中,语言品味的方法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