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2011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
2011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

2011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合肥
  • 出版时间: 2011-11-25

主办单位:上海市教委;安徽省教委;浙江省教委

会议文集:2011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结合《口哨》的教学实践,阐述了散文教学内容确定应解读文本,初步确定散文教学内容,理文体,悟形象,品语言,揭内涵,作“我”之色,发掘“自我”,依据学情,设计教学过程中再次修订散文的教学内容,确定散文教学的目标,定好基点,根据学情.抓准散文教学的切入点,依托课堂,以确定的内容设计问题,抓住课堂生成,灵活夯实确定的散文教学内容。
  • 摘要:本文介绍了散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教师访谈内容来看,教师对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确实较为随意,既不太考虑特定文本的特定属性,也较少关注文本的个性价值,有时甚至脱离散文的文体属性来教学。从学生调查问卷结果来看,占据教材选文近半壁江山的散文教学,并未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难说审美素养的培养了。提出散文教学内容确定需要分析个人化的切入视角,分析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分析个性化的言语形式和分析个性化的趣味呈现。
  • 摘要:课标中要求散文教学“入乎其中”、“出乎其外”。“入乎其中”指的是能深入阅读文本,领悟作品的内涵。“出乎其外”指读者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阅读,基本能够形成自己的审美情操和价值取向。中考试题命题的重要依据之一无疑是课程标准,散文阅读题考什么或许能给教什么以更直接的有益启示。分析散文情感、个性、倾诉、生活圈子等核心特质,了解学生阅读散文究竟需要什么,确定散文教学内容为反复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文中所表现的浓浓的亲情;理解、品味文中关键词句段,加深对课文思想情感的理解;赏析文中对称句式,理解表达上的特色。
  • 摘要: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有一定的规律与原则,不能随意而为,也不能马虎了事,应依据散文文本所表现的主题、所体现的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散文创作的风格等文本特征进行教学内容的确定,从学生对散文认知能力的角度、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角度和不同的学生对散文“这一篇”的个性理解角度等学情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
  • 摘要:散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文体,占据总数的百分之四十左右.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释散文的特点以及关于散文教学的一些浅见.即通过感知形象对文本内容的形式感知,接着深入解剖,通过联系背景、捕捉动情点、连接感悟线,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及作家的情感,同时重视语言的赏析,特别是学生对于语言的个性化的理解,让学生充分地读,加强对学生朗读指导,变换多种朗读方式。
  • 摘要:对散文教学文本的选择,是散文教学的前提。它是教学的内容,教什么远比怎样教更重要,所以对教学文本的选择应凌驾于任何教学形式之上。 教师对散文文本的预设,是整个散文教学过程的灯塔,是教学目标。好的语文课堂,少不了有价值的问题、有意义的活动和学生思维的高度发展。而上述三者的实现都有赖于教者对文本的预设,这是最显一个教师功力的地方。 对散文文本的具体鉴赏,是散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散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讲究的是课堂的随机生成和个性化鉴赏,应围绕文本的语言、情感和意境三方面,而散文教学的留白可以从文本的写作背景、内容和作者情感三方面考虑。
  • 摘要:本文从“散文”“教学内容”的概念界定,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散文的篇目选编,散文的教学目标,散文的教学方法和师生心态几个方面论述了传统文化对确定散文教学内容的消极影响。
  • 摘要: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逻辑思考蕴含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是从教学过程的逻辑发展来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逻辑发展是说根据散文的文体体式帮助学生读懂"这一篇"散文的认知顺序.其二是从学生学习"这一篇"散文的逻辑起点来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散文的逻辑起点是说学生已经贮备了哪些读懂这一篇散文的知识与能力,以便在"这一篇"散文"有什么"和学生"知道什么"及能"教什么"的交集区来确定这一篇散文的教学内容.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首先必须明确散文的体式,根据散文体式已能明确的两点特质,便可循着这两点来确定散文教学的基本内容:①这一篇散文写了什么样的人、事、物、景,这些人、事、物、景具有什么样的特点。②这一篇散文里的人、事、物、景,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个性与体悟。
  • 摘要:笔者结合《紫藤萝瀑布》的教学实例,阐述了依“体”是把握生成散文教学内容的大方向,扣本是怡当生成散文教学内容的前提,品“文”论“理”,发现修辞使用的个性化特点,发现句式的个性化特点,语言赏析和课文内容理解同步推进,相辅而成。
  • 摘要:散文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主导文类,但散文教学又存在不良的倾向:只注意散文文类共性的研究,而忽视文本的个性特征,将所有的散文教成同一类散文;不注重散文中蕴涵的情感而去关注散文中所及的事物;不在文本内着力,游离文本,作过度的解读和迁移;不能科学地了解,学情,教师选择教学内容凭自己的一厢情愿,学生学不到对自己切实有用的东西.散文教学内容确定应处理好文类共性与文本个性的关系,在文本个性上着力,处理好事实与情感的关系,在情感上着力,处理好文本内与外的关系,在文本内着力,处理好体式与学情的关系,在两者的交集点上着力。
  • 摘要:本文从艺术散文教学的案例出发,阐述了散文阅读,事实上就是对具体样式下的具体文本的分门别类的阅读。散文阅读教学,首先面临的是教学取向上的战略选择。必须厘清该散文的语体类型是“科学文本”还是“文学文本”,从而决定阅读是以“追索原意”为主还是以“构建意义”为主。这一篇散文要教些什么这个内容问题是关键,它由阅读教学目的,文本具体特点和学生的阅读反应来确定。艺术散文的教学总的教学指向就是通过文本的言语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优秀文学作品总是具备一个独特精到的言语形式。作为读者和作者的共同硬件,具体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就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对象。
  • 摘要:《考试大纲》对现代文阅读提出的“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共三项九条具体的能力要求,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明确化,充分映照了散文文本的各方面特点,也给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给出了明确的方向。从这个角度参照教材文本能够帮助教师在单元目标、文本处理、课堂重心方面找到合适的侧重点,确定出每单元每篇文本具体的教学内容。从散文的画面和情景,把握形象特征,确定散文的形象中包含着怎样的寓意或情感,分析散文的行文思路或结构方式,解析关键词句在散文中的作用,探究散文中表达技巧的运用,教师要珍惜学生的选择,不浪费课堂时间,在确定的内容中确定学生的兴趣点,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练习和表现的机会,让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在实践中有所发挥,并得到提高,尽量让课程与学生的社团活动、兴趣小组结合起来。
  • 摘要:语文课堂应带着学生沉浸在语言中,沉浸在对人生的感悟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进行一种文字的浸润、一种情感的体验、一种心灵的对话,而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便是那个"问题".问题的症结体现在提问的盲目性-来自教师的多个问题无效、低效,提问的随意性-来自学生的多个问题浅化、泛化、低俗化,提出提问的预设性、生成性等原则,发散性、灵活性等特征,问题来自于学生、文本和生活。
  • 摘要:本文结合实例,阐述了在中学散文阅读教学中应聚焦文题语词、文句要旨、文尾语段、文理脉络和文意深处,教给学生散文的阅读方法,掌握文体的基本特征的同时,通过聚焦不同文本的不同关键点位,去培养学生阅读散文的兴趣,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引导他们走进作者的心灵,去咀嚼、去品味、去深悟。
  • 摘要:本文介绍了《百合花开》的教学研究过程的四个阶段,即依据本文解读讨论“这篇课文可以教什么”;依据“这篇课文可以教什么”来开发学情探测卷,学生完成后收回;分析学情探测卷,确定“这堂课应该教什么”;根据观察表的记录,分析作为“教学内容确定是否适切”的反馈依据,最终确定“这堂课应该教什么”,教师完成教学设计。从课堂效果看,学情探测卷带来了很大帮助和收获,散文教学中还有很多关注点值得研究,不但要善于从作者的直接陈述中领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善于从作品的语气语调中把握作者的隐藏的思想感情,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并感受散文中隐藏的情感。
  • 摘要:本文以叙事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为例,阐述了读叙事散文,要探明文章的线索,选取片段精读,辨析手法,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欲扬先抑”手法的辨析,设计对话,如《阿长与<山海经>》中设计与阿长的对话,通过对话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中去,从而理解文章的主旨。
  • 摘要:新《课标》要求阅读就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根据这一阅读要求,在阅读文章时首先要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真正把握住散文教学的内容.在教学散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品味修饰语,读懂散文的他人、他物,紧紧抓住看似不合常情的句子作认真的赏析,让学生细细地品味,这样不仅使学生心中的疑问豁然开朗,而且能逐步领会写作中的奥妙,提高阅读能力。
  • 摘要:在散文教学中如何“驱散”而“聚神”呢?结合散文教学实践,作者总结出一种名之为“纲举目张”的教学法, 删繁就简的“举纲”教学尤其适用于两类散文:一类是篇幅较长的散文,另一类是深奥难懂的哲理性的散文。在哲理性散文的学习中,同学们普遍会觉得难以亲近,无从入手,这时尤其需要火眼金睛去寻觅文中的“意趣”。如何在学生自主初读的基础上,再次激发学生的解读兴趣,这是语文教学,尤其是散文教学需解决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另辟蹊径”的教学内容确定尤为重要。无论是“删繁就简”,还是“扣住意趣”,或是“另辟蹊径”的“举纲”方式,都离不开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都离不开教师敏锐的洞察力和领悟力,都要求教师独具慧眼,从学生的阅读习惯入手,从学生的解读心理出发,寻找到既能激发学生解读兴趣的,又能触发学生深度思维的巧“纲”。值得注意的是,散文教学内容的确立不一定由教师课前完成,一定的动态生成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必需,不能让学生养成情性,毕竟嚼碎的食物喂入口中,总是会丢失很多美味的。同样,“纲”的确立不一定全由教师完成,教师可以给一些提示,让学生在探讨中自己确立起最有兴趣的学习之“纲”。
  • 摘要:相比小说、戏剧,散文比较明显地打上"我"的印记,是离"我"很近的文体;相比诗歌,散文中的"我"更为丰富;甚至可以说——散文,就是"我的".但散文作者的“我的”内容并不能直接用作教学,必须要把“作者的”散文通过研读化为“教师的”,高中生已有相对较高的阅读能力,现成的内容,常常是“大路货”,针对性不强,适用性较弱。之所以强调要教“我的”散文,也是想给学生明确的导向,那就是要去感知文章背后的那个“他”,让“作者的”、“教师的”散文最终成为“学生的”。离开了“我的”就没有了散文;离开了“我的”,就没有了散文教学内容;离开了“我的”,就没有了精彩的散文教学内容。
  • 摘要:散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主导文类,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依据为体式特点,应把握散文的体式特征,辨识散文的分类,体会独特的“这一篇”,品味散文的语言,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依据为学情分析,了解学生阅读起点的理念,是实现教学内容确定的重要一环。除此之外,还可以依据教师自己本身的阅读经验(如教师在阅读文本时自己碰到的问题,往往就是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教学经验以及对学生平时阅读状况的了解,来揣摩学生的阅读难点,以此来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和设计相应的活动进行实施。
  • 摘要:散文教学与散文家写作散文一样,都是在特定时空里,针对特定的文本,展开心灵,展开思考,展开语言,饱含了个性精神。审读这些文本,设计教学预案,首先应该尊重人性与个性。课堂教学也必须尊重学生,尊重教学环境。散文文本就是这一篇,教师与学生就是这一个。语言媒介的深层都在这种人性与个性之中。若大多数人对某一散文文本或对某教师的教学不感兴趣。方法若不能及时调整,就应当机立断选择放弃。教学的预设不必非达目标不可,只是切不可放弃对言语深度以及人性深度的追索。寻找新的阅读向度,依据文本的内在,寻找最佳教学时间、最佳教学途径。一切教学都只是“可能”的教学,任何固执都是对语言艺术和人性的反动。如何确定散文教学的内容,值得深思。由此,深入不同的散文文本,深入不同散文写作者的表达,追问他们言语的目的及言语方式的深层动机,考察其生存的文化背景。检讨散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有益于语文教师内心的澄明。
  • 摘要:在中学文言散文教学中以“言”带“文”,必须确定哪些词是需要教的,哪些字词是学生易混淆的,并且又是必须掌握的,然后再来设计问题,让学生仔细理会。因声求气,借读悟文,进行删去“虚词”的比较阅读,自由诵读,读出“虚词”的味道,试着揣摩一下这三个人说话的语气,结合句意,说说从这些虚词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情感与人物形象,以“文”率“言”,由浅入深,化难为易,抓“核心点”,化繁为简。
  • 摘要:从文学理论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来看,散文具有深邃真诚的思想魅力,它的呈现过程具有其内在思想流淌的一致性以及表达形式特点与思想内涵的一致性,这就要求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首先要以思想呈现过程的剖析作为散文教学内容的开发重点。从文学体裁划分的方法来看,文学作品体裁根据文学作品在形象塑造、体制结构、语言运用、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把文学作品分成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四大类,由于散文在形象塑造、体制结构、语言运用、表现手法等方画存在着诸多的不同认识,给学生体验感悟带来了不确定的方向,所以,要把努力还原作者的个性思想作为散文教学内容的基础和把不同读者的感悟合理的阐释作为散文教学内容的难点,两者要相互包容。从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来看,确定能表现文本内在思想的落点和确定能承载文本思想形式的落点,是一篇篇文章教学的有效起始阶段,以此为突破口,能够使每一节课上得更有实效。从语文学科的性质来看,散文的思想对学生审美学力提升的促进作用和对语文课程育人价值的特殊激励不容低估,应以此引导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
  • 摘要:通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部分中“必修课程”关于“阅读与鉴赏”中的有关条文,“课程目标”部分中“选修课程”中的有关条文,“实施建议”部分“教学建议”关于“必修课程的教学”中的相关表述,“实施建议”部分“教学建议”关于“选修课程的教学”中的相关表述,的分析约略可知新课标强调的“散文教学”是文学作品范畴下的教学,其教学内容的确定,应该符合文学作品的教学特征;散文教学内容的核心应该聚焦于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理解、作品意蕴的探求与散文艺术特性的把握;散文教学内容的独特之处在于“个性化”的解读,即引导学生主动感受与体验作品的形象与感情,鼓励创造性的个性化的建构散文文本意义。
  • 摘要:散文呈现给大家的类型大致有四种:写景的,叙事的,哲理的,象征的。就不同类型的散文而言,其表现的重心是不同的。把握散文语言的诗意美,欣赏散文语言的色彩美,阐发其深厚的内蕴,并由此出发,牵动散文的经络,把握散文的精髓,是散文欣赏的最佳途径。语言的欣赏,其目的首先在于欣赏语言本身的精致,简洁或繁复,朴素或华丽,文采斐然或内蕴深厚,等等。其次在于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其纲而张其目,重在促使阅读思维能贴紧文本前后勾联、上下贯通,从而充分领略景美、人美、情美、理美。因此,可以说,没有语言的审美,就没有散文的审美,阅读就成了无本之木,成了空中楼阁。把握意蕴可以说是散文美欣赏的重心。不过,散文意蕴的把握并非易事,需要教师加强指导,向学生提供阅读的一般性策略,引领学生多角度探寻挖掘,沿波讨源,“警要”突破,原点建构,知人论世。走进散文的“气场”,欣赏单篇的“风韵”,只有靠读者通过形象再造、语境穿透、拓展延伸、比较阅读进行整体重构文本才能奏。如果说对语言、意蕴和风韵把握是一个动态审美过程的话,那么,对“匠心”的欣赏则是作静态的审美观照。当然,匠心的把握最终归宿仍然是意蕴。
  • 摘要:作者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对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比较,作者的情感逻辑与现实的理性逻辑比较,艺术价值比较和流派比较,论述了比较思维观照下散文教学内容的创新。
  • 摘要:本文从散文已成为教学主导文体、散文的概念不统一分歧多两方面介绍了初中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研究的必要性,从“什么是散文”、散文的特质是什么、适合于初中生学习的内容是什么等方面论述了初中散文界定之难,同时分析了沪教版初中教材散文的分类之难,从初中散文教学内容的核心是“真实性”,初中散文教学内容应是体验、反思“真实性”,初中散文部分教学内容应该有“序”等几方面阐述了初中不同年段的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之难。
  • 摘要:建构中学散文教学内容,应该从语文和审美角度出发,创造学生的言语美感,由抒情散文的形象性言语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获得形象感,由想象而生情感,从而获得形象感,由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两方面获得形象感。
  • 摘要:目前高中散文教学中肤浅和功利的阅读导致学生在提高修养、提升理念、完善人格、净化心灵方面欠缺颇多。散文教学作为一种文学活动,由鉴赏者、作家,作品等构成,要让学生(欣赏者)借助散文阅读来走近作者,解读作品,认识世界,进而更好地认识自己。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文本的意义不仅在于欣赏者通过个性化阅读体验把文本沉睡在纸质中的灵魂唤醒,还在于要把欣赏者自身的沉睡的灵魂唤醒。社会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最为鲜活的资源。聚焦社会,审视生命,解读生命负载的使命,便又能使自己体悟生命之价值,继而激发生命的张力,内化强烈的生命意识,留下自己沉甸甸的思考。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我生命的价值,要热爱生活,将爱的火炬照彻自己整个生命的流程,把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入到丰富的世界中去,使自己的生活更精彩,人生更有价值。同时散文教学中让学生由文本作自我扣问,唤醒自我,持之以恒地在内心里自省,灵魂受到磨砺;由文本辐射到社会生活,满怀热情地在生活中求索,思想得到锻造。
  • 摘要:阅读文章的人在字里行间来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通过品味文辞,必将深入地触摸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即使是深幽的感情。“整体把握阅读材料”还是得经过“整体-局部-整体”的反复体味方能有实效,语言特色教学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这“部分”是那“整体”中绝对不可少的,也是改变语文课“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的良方。抒情散文的突出语言特点之一是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层层渲染中的真情抒发。通过《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的教学实例,品味出散文教学也只有首先细品出这记叙描写的深味后,才能带领学生循序渐进,深入文本,实实在在地品出作者的深情,同时运用表格展现了对现代叙事散文语言特色教学的内容及序列思考。
  • 摘要:广义的散文可分为记叙类散文、抒情类散文,论理类散文和实用类散文。虽然同属于散文这个广义的集合里,但这四类散文从文章内容、创作目的、阅读目的、语体特点和阅读的方式等来说都完全不同。记叙类散文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挖掘简单文字背后的厚重,内化情感体验,活化人文精神,抒情类散文应较多的运用朗读,只有在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揣摩、体悟,才能逐渐沉浸文本。论理类散文首要的是应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思想,进而还可探寻作者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在阐述观点时的语言风格以及作者为什么要表述自己这样的观点、想法。实用类散文的情感把握并不能凸显这类文章的主要教学价值,阅读、学习实用类散文的目的是掌握更多的信息、背景资料,接触更多实用的方法策略,以便在学习和生活中得以实际操作。
  • 摘要:本文结合《我与地坛》的教学实例,阐述了在中学散文教学内容安排中要重视教材编排目的,思想情感的体验活动;要结合现实,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敬畏生命,热爱生活,善待他人,根据学生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抓住文本特征,开发教学内容。
  • 摘要:教师在散文教学时,要交给学生一些阅读散文文体的方法,再通过对一些经典篇目的阅读,学生很快就能掌握一篇散文的作品结构,对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绪也会有所感悟,这种“读”,就不再是盲目地“读”,而是在理论的基础上,方法指导的阅读。在了解作者风格特点的基础上去读,有重点地去把握和品位作家的语言特色,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他一系列相关作品的基础上自己去概括,去总结作家的写作特点,让语文课的学习更有语文味。应牢牢抓住这篇文章本身的特点,引导学生多去品味与朗读,在教学选择上,可以先让学生对散文有个直观的了解,大量阅读,让学生先从感性上对散文有大致的认识,学习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再适当交给学生一些关于散文的理论性知识,以及散文的一些基本阅读方法,作家的个人风格特色等,等到学生对这些方法有所掌握以后,再在理论的基础上品读文章的语句,即遵循“感性—理性—感性”或者“文本—理论—文本”的过程,层层深入,步步加深。而且,只要对文本的理解正确,教师还可以加入自己个性化的解读,或者让学生个性化地解读文本,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启迪和帮助,这样的散文教学,就已经是成功的了。
  • 摘要:本文试图以《让人伤脑筋的鸭嘴兽》等文章为例,分析通过准确把握这类文章的文体特征来确定教学内容的问题,从而达到"如何把散文教得像'散文'"的目的.研读文本发现,本文能够指导确定教学内容的关键是“恩格斯对鸭嘴兽这一动物是否存在的认知变化”这一内容的叙述,如果作者只想介绍鸭嘴兽这一可爱的动物,文章就可以将前面6节的内容都删掉,顶多只留下对鸭嘴兽使人伤脑筋原因的介绍就可以了。但是作者没有这样做,为什么呢?作者的写作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让人们了解鸭嘴兽是一个怎样的动物,他更想通过这一动物阐述一个道理—世界有很多奥秘,需要用实践来检验,实事求是才是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让人伤脑筋的鸭嘴兽》就是借“鸭嘴兽”这一感性的“具象”,使用了叙述、说明、描写以及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对生活的领悟。在准确把握《让人伤脑筋的鸭嘴兽》的文体特征之后,对本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等做了有针对性地设定。而且,中学阶段经常会出现如《让人伤脑筋的鸭嘴兽》这类文体特征比较模糊的文章,在平时的备教与考题设计过程中,有时碰到这类文章,粗一读,觉得它似乎符合某一种文体的特点,于是就马上确定自己的教学方向或者设计相应的试题,但当再仔细地考量一下文本,就会发现疏忽甚或遗漏了某些更重要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恰恰是影响准确把握恰当判断文体的关键;对于文体把握的恰当与否则会影响关于教学内容的确定或者考试问题的设计。所以,对于这种初读文章时文体特征不甚明确的文本,一定要再仔细阅读,抓住文中能够体现作者写作目的的文句或文段,去判断文章是“想告知读者进而使读者了解”还是“通过告知进而使读者明理”,以便准确把握其文体特征,然后再结合文体特征来确定教学内容或者进行考试问题的设计,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既让学生读懂读透这篇文章,同时更让学生具备读懂同类其他文章的能力。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千张糖纸》的课例研修,结合三次活动综述、两份课堂实录、两份观课报告得出学情是课堂高效的基点、目标是课堂高效的标杆、导入是课堂高效的起点、贯通是课堂高效的主线、迁移是课堂高效的途径、作业是课堂高效的试剂,文本解读到位意味着教学内容的确定,学生了解透彻意味着课堂教学的有效,团队齐心协力意味着教研效果的显著。
  • 摘要:本文回顾了作者对于《寒风吹彻》的教学过程,针对教师的文本解读、学生学情分析、教学内容的实际呈现进行了思考,指出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语文的”应该是基本要求,教师的文本解读要紧扣散文的文体特征,依学生学习散文文本的最近发展区取舍相应内容,要有利于发挥“这一篇”散文文本的核心价值,要有利于达成“这一篇”散文所在单元的教学目标。
  • 摘要:文教师要使课堂顾盼生姿,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提高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在施教前,教师应该善于运用不同的阅读视角。以普通读者的阅读视角欣赏文本,可以读出自己的最初的发现和最深的灵动,这样有助于寻求文本解读的新视角,形成有效的教学思路;而且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自己对文本认识的形成过程,与学生对文本的认识进行比较、鉴别,这种“近距离”的阅读体验交流有利于师生对话,获得更真切的阅读感受。从所教学生的学习视角,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阅读沉淀,关注他们阅读文本的意识,带领他们吃透文本,抓住文本的核心内容。教师的引导视角可以以读者的欣赏视角和学生的学习视角为基础,既整理吸收他人对文本的见解和观点,更要关注珍视、归纳梳理自己对文本细读的独特感悟,引导学生作多元和个性的赏读,作深入浅出的探究。
  • 摘要:散文是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文体,它与实用性文体(新闻报道、学术论文、报刊言论等)及文学性文体(诗歌、小说、戏剧)相比的最大特点在于其"个人化"的特征相对更鲜明,其目的是抒写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感. 笔者认为,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应该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教师以一名“读者”而非“语文老师”的身份去阅读文本,不要去想修辞手法、人物形象、篇章结构……第二步,以“语文老师”的眼光去发现文本的独特教学价值,从文本的文体特征和文章个性的两个方面去思考,明确“这一篇文”是什么类型的文,文本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这一篇文”作为教学材料与其他的课文有什么区别?对于学生阅读(或写作争能力的提高有什么独特价值?第三步,教师对所教的学生在“这一时刻”通过“这一篇文”应学和能学的内容做出判断。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小巷深处》、《春》等案例,阐述了教学内容的确定要去伪存真,应关注文本特有的教学价值,探寻“这一群”学生最需要与最适合的教学内容。
  •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种文体格式的教学内容,其次阐述了“选文的教学功能”,就是指每篇课文在被教材编者编选和语文教师教学时所赋予的用途和价值。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实现课文的“教学价值”。同样一篇文章,在不同的教材体系中,它被赋予的教学功能可能存在差异。由于语文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仍不够完善,即使使用同一套教材,不同的教师对选文的处理也可能不完全一致。最后讲述了“学情”主要包括学生在从事课堂学习时的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及学习结果三大要素。分析学情首先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为了更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学习起点”,除了凭经验外,还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结合教学实践和案例分析,从“文本体式”、“选文的教学功能”和“学情”三个维度谈了确定散文教学内容的途径。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这三个维度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而且,根据这三个维度确定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是一致的。
  • 摘要:本文《幽径悲剧》为例阐述了依据散文体式确定教学内容,须从散文类别特征、作者个性风格、文本个体特征三个维度进行考察并加以整合,超越散文体式可通过审美介入、依据学情、视野触合确定教学内容,同时论述了散文教学内容的规定性与开放性的有机统一,知入知出-从文本出发,处理好文本(这一篇)、散文(这一类方与文学不同层次的关系,涵泳体案—以学生为主体,处理好读者、文本、作者、教者多向对话的关系,据言寻义-凸显语文味,处理好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关系。
  • 摘要:抒情散文教学的“散文味”,在于深入品味多姿多彩的语言对事物、景物所作的细致描摹,立足全篇,体会语言内在蕴含的作者情感,从整体上获得审美享受。切忌简单贴标签,“景”和“情”对号入座和抓住只言片语,缺乏整体的审美感知。要把学生的目光转移到品味“这一篇”抒情散文的语言中去,把学生的目光转移到感知“这一篇”抒情散文的整体美中去,品味语言,着眼于反常态的词句表述,整体把握作者情感,品味语言的形式美,着眼于语段,整体把握作者情感。
  • 摘要:本文以《那树》为例,阐述了“多层次结构”的解读要巧用文本构成的“语体层”资源,确定散文的原生价值,发掘文本构成的“语象层”资源,确定散文的教学价值,抓住典型描写,还原场景,对接作者感受,还原意境,从叙写中寻找隐藏的文脉,探寻落点体验作者的体验,发掘文本构成的“语义层”资源,确定散文的创生价值,借助主旨的多义性,激活主体的创新思维,根据文本的间性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创生阅读。
  • 摘要:本文以教材中的散文为例,讨论散文教学内容确定后通过让学生咀嚼离频出现的词,品析意味隽永的动词或形容词,解密不可或缺的虚词等品出散文的韵味,通过探寻表述方式一反常态的句子,品读反复使用的句式,体味别出心裁的修辞等攻克作者心情的堡垒,通过抓住标点符号表情达意的功效进行再造想象,使标点幻化成生动可感的形象;从标点留下的“空白”进行深入思考、推敲,使得对文本有更加丰盈的理解。
  • 摘要:目前,散文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的随意性,教师素养对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影晌,注重形式的方法,无视实质的内容等问题,指出应对文章体式进行深度剖析,学情是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重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是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又一依据,对散文的正确认识,是确定散文教学内容的出发点,语言的品味与感悟,是散文教学内容的重点,情感的体验和共鸣,是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落脚点。
  • 摘要:中国古代散文跨越了时间的长河,沉淀下一大批文质兼美的经典篇章,即使作为一种社会阅读客体存在,原生价值也是巨大的。读者通过阅读获取或事实或思想感情的信息,首先来源于语言的刺激和反馈。这类作品,语言本身传达的事实信息包罗万象,语义指向极其丰富,隐性承载的情感思想千差万别而又风格各异,把语言作为阅读的重点,因文入情,撰情度理,是阅读的必然途径。中国古代散文的语言是经过进一步加工提炼的书面语,除了表达和交流思想之外,更有超越时空的传播文化的深远作用,将语言作为中国古代散文教学内容之一,重在引导、帮助学生习得言简义丰的“言语智慧”,它指向两个方面,一是将领会“定篇”(选文)的语文教材内容教学化,二是将以学习“例文”为途径的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化,令人遗憾的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现状很难让人满意,中国古代散文言简义丰,运用的是较为典雅的文言,既有其自适性,又和通俗的白话有着承接性和连续性,语言的表层就涉及音形义等诸多内容,文言教学天生存在显性语言和隐性文本(内涵)很难融合的困难,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常规教学)二者脱节的“两张皮”现象比较严重,中国古代散文作品的语言个性尤其突出,形式上更为活泼、自由,风格更为多样,体现教学内容的连续性更难,实际教学情况还要糟糕一些。其语言教学应呈现言语智慧之规范、艺术和风格。
  • 摘要:初中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理应成为散文教学定向的主要标准之一,教师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时除了考虑文本体式、学生学情两大因素之外还应该重视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 教学起始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 教学发展阶段,教师发现学生理解文本受阻时需要关注学生个体生活经验, 教学高潮阶段,教师要力争实现客观文本与学生主观经验之间的高度融合,制造精彩的课堂,教学结尾阶段,教师布置作业也要明确指向学生的生活体验。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