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缺血预处理

缺血预处理

缺血预处理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82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77篇、会议论文46篇、专利文献1079491篇;相关期刊461种,包括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38种,包括第十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世界中联男科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大会、国际中医男科第九届学术大会暨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医男科学术论坛、全国第四次麻醉药理学学术会议暨2013年贵州省麻醉学术年会等;缺血预处理的相关文献由4651位作者贡献,包括罗祖明、张野、刘秀华等。

缺血预处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77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4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79491 占比:99.83%

总计:1081314篇

缺血预处理—发文趋势图

缺血预处理

-研究学者

  • 罗祖明
  • 张野
  • 刘秀华
  • 曾因明
  • 熊利泽
  • 王强
  • 胡跃强
  • 赵仁亮
  • 陈胜喜
  • 吕新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Margaret A Hamner; Ashley McDonough; Davin C Gong; Levi J Todd; German Rojas; Sibylle Hodecker; Christopher B Ransom; Thomas A Reh; Bruce R Ransom; Jonathan RWeinstein; 杜一星(编译)
    • 摘要: 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是通过短暂、无害的缺血性暴露增强对随后发生的缺血障碍耐受性的现象。IPC的机制主要在灰质约占大脑85%的啮齿动物卒中模型中进行研究。人类脑白质占脑容量的50%,是卒中损伤的关键组成部分。我们使用小鼠视神经开发了一种新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质IPC模型,并确定了相关的免疫信号通路。我们验证了小胶质细胞对于白质IPC是必需的这一假说。首先用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抑制剂PLX5622处理以耗尽小胶质细胞。视神经在体内暴露于短暂性缺血,72 h后急性分离,并进行氧-葡萄糖剥夺(OGD)以模拟缺血性损伤。通过记录复合动作电位(CAPs)和使用定量体视学的显微镜来评估轴突功能和结构的恢复。结果显示小胶质细胞耗竭消除了IPC介导的保护作用。在对照小鼠中,与非预处理视神经相比,预处理视神经的CAP恢复有所改善。然而在PLX5622处理的小鼠中,预处理和非预处理视神经之间的CAP恢复没有差异。小胶质细胞缺失还消除了IPC对OGD后轴突完整性和成熟(APC+)少突胶质细胞存活的保护作用。IPC介导的保护与视网膜损伤无关,表明它是由白质缺血暴露的固有的机械过程引起的。我们得出结论,预处理的小胶质细胞对白质中的IPC至关重要。"预处理的小胶质细胞"表型可能对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有保护作用,是值得探索的神经治疗领域。
    • 陈彬; 胡雨; 陶建平; 马智会; 曾金美; 张莉莉; 陈忠; 王兴德; 张永军
    • 摘要: 目的:研究远端肢体缺血预适应(RLI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保护作用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于我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98例AMI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和RLIP组(48例,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接受RLIP)。观察比较两组术后24h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随访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术后24h,RLIP组血清cTnI[(34.08±6.42)μg/L比(25.85±5.60)μg/L]、CK-MB水平[(104.30±14.19)μg/L比(87.56±16.41)μg/L]均显著降低(P均=0.001),两组血清hs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221);随访6个月,RLIP组MACE总发生率显著降低(76.0%比27.1%,P=0.001)。结论:AMI患者急诊PCI术前及术后行RLIP可减少心肌损伤,改善远期预后。
    • 黎明; 梁二好; 姚峰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行缺血预处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42例STEMI且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注射替罗非班行预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处理A组(40例)、处理B组(42例)和对照组(60例)三组。处理A组采用在球囊扩张前先在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预处理;处理B组采用在球囊扩张后在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行预处理;对照组手术过程中未使用替罗非班。观察术中无复流、心律失常及术后心功能情况,对比术后6个月内全因性死亡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处理A组与处理B组患者术后无复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无复流率明显高于处理A组和处理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术后心功能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三组患者在非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及全因性死亡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恢复良好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患者急诊PCI中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行缺血预处理,能显著减低术后无复流发生率以及减低术后6个月内患者MACE事件发生率。
    • 张凯(译); 王宁华(译); Wang D
    • 摘要: 胫骨骨折后,骨不连的发生率约为5%~10%。在动物模型中,缺血预处理已被证明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因此本研究评估了重复性骨缺血(RBI)对骨折愈合的疗效。这项为期五年的前瞻性研究随机选择了32名年龄在18~65岁,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的胫骨骨折患者。
    • 尹侠; 李宏玉; 朱路文; 唐强
    •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心俞穴和神门穴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自噬的调控作用。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电针预处理组,每组12只。电针预处理组在造模前3周给予电针心俞穴和神门穴干预,20 min/次,1次/d,6 d/周,连续干预3周后利用离体灌流装置制备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平衡灌注20 min,缺血40 min,再灌注2 h);缺血再灌注组不给予术前干预,模型制备方法同电针预处理组;正常组无缺血再灌注操作,平衡灌注180 min。停灌注前20 min取冠状动脉流出液,检测心肌酸激酶(CK)、心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灌流结束后,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心肌组织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和LC3-Ⅱ表达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冠状动脉流出液中CK、CK-MB、LDH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均<0.05),电针预处理组均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均<0.05)。HE染色显示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纤维溶解、断裂,甚至坏死,细胞肿胀;电针预处理组心肌纤维间隙轻度增宽,坏死灶少,细胞肿胀程度较轻。透射电镜显示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细胞线粒体嵴排列不规则、断裂,自噬溶酶体数量显著增加;电针预处理组心肌细胞核及线粒体结构基本完整,自噬溶酶体数量较缺血再灌注组少。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组织中Beclin-1和LC3-Ⅱ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均<0.05),电针预处理组均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均<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可通过下调自噬标志蛋白的表达,从而发挥保护心肌、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 刘鹏; 李凯园; 杨阳; 满艺龙; 杜凤立; 刘淼
    • 摘要: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是否减轻兔动脉穿刺引起的内皮损伤。方法将兔分为对照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股动脉穿刺组(P组)和缺血预处理+股动脉穿刺组(IP-P组)。用免疫组化测定血管内皮组织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和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的相对表达量,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AKT和p-eNOS的表达,RT-qPCR检测eNOS mRNA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IP-P组血管内皮中PI3K、AKT和eNOS的相对表达量高于P组,低于IP组(P<0.05)。IP-P组p-AKT和p-eNOS的相对表达量高于P组(P<0.05)。IP-P组eNOS的相对表达量高于P组,低于IP组(P<0.05)。IP-P组血浆NO含量高于P组,低于IP组(P<0.05)。结论IP可以促进兔血管内皮eNOS磷酸化和NO合成,这可能是动脉穿刺前IP减少内皮损伤的机制之一。
    • 师朗; 朱杰夫; 吴雄飞
    • 摘要: 肾移植相对于其他器官移植术后疗效更为显著,但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等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受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如何减轻移植肾IRI成为了肾移植领域当前的研究重点。目前认为缺血预处理使移植肾适应缺血是预防IRI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文就缺血预处理在IRI中的应用,缺血预处理对移植肾IRI的调控机制,包括细胞水平的调控和细胞内信号通路的调控,以及缺血预处理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移植肾IRI,提升肾移植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改善受者生存质量提供参考。
    • 冯博; 李媛; 常立国; 赵彩君; 左秀婷; 肖太星
    • 摘要: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30例,将2020年1—7月纳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55),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纳入的患者作为研究组(n=75)。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外周血炎症因子〔IL-6、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BDNF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方法与时间在NIHSS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治疗方法在NIHSS评分上主效应均显著(P<0.05)。治疗1、6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治疗1个月后,且研究组治疗1、6个月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Vm分别快于本组治疗前,PI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Vm快于对照组,PI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IL-6、CRP、TNF-α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BDNF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IL-6、CRP、TNF-α低于对照组,BDNF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7.0%)低于对照组(23.1%)(χ^(2)=6.479,P=0.011)。结论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脑血流动力学,同时降低机体炎症因子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升高BDNF。
    • 赵德福; 刘强
    • 摘要: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80只(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n=60):假手术组(SH)、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IP),相应处理后,予行为学评分,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2,3,5-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变化、 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海马组织TNF-α、VEGF的表达量.结果 SH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正常,少见TNF-α、VEGF的表达;IR组大鼠与SH组比较神经功能学评分升高(2.8±0.3)vs 0,脑梗死体积较大(41.1±3.0)vs 0,TNF-α(179.6±9.5)vs(70.6±4.4)、VEGF(156.2±7.9)vs(63.4±6.5)的表达均升高(P<0.01);与IR组比较,IP组神经功能学评分降低(2.6±0.2)vs(2.8±0.3)、脑梗死体积减小(37.3±3.1)vs(41.1±3.0)、TNF-α表达减少(169.1±8.3)vs(179.6±9.5)、VEGF(168.5±12.1)vs(156.2±7.9)表达增多,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预处理可以通过减少TNF-α 及增加VEGF的表达起到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 宋笑雨; 刘开扬; 薛茜; 杨金水; 张宇; 胡雪霄; 邹玉安
    • 摘要: 目的 探讨线粒体膜Kir6.1/K-ATP通道对脑缺血预处理大鼠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缺血预处理组,每组各24只.采用Zea 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预处理模型.于造模后12、24、36和48 h时采用Zea Longa评分评价大鼠神经功能,采用MTT法检测脑梗死体积,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凋亡蛋白(包括Bax、Caspase-3、Cyt-c、Bcl-2)和Kir6.1蛋白表达,分别采用线粒体通透性转化孔检测试剂盒和线粒体膜电位试剂盒检测大鼠脑组织线粒体膜电势及线粒体膜通透性,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脑组织miR-7表达水平.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造模24、36、48 h时模型组Zea Longa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均高于缺血预处理组(P0.05).造模24、36和48 h时,模型组Kir6.1蛋白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光密度及膜通透性转换孔平均光密度均低于假手术组(均P<0.05),而缺血预处理组其水平均高于模型组(均P<0.05).造模12、24、36和48h时,模型组miR-7表达水平均低于假手术组(均P<0.05),造模48 h时,缺血预处理组miR-7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脑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Kir6.1蛋白和miR-7过表达改善脑缺血所导致的神经功能损伤和神经元凋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